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05355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组份:聚碳酸酯65份‑85份;极性助剂0.0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经研究意外的发现,将聚碳酸酯组合物中环氧当量控制在5‑800 g/eq范围内,可以明显提高聚碳酸酯组合物与金属界面的粘结力,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效果,进一步拓宽了金属与聚碳酸酯复合产品的应用,特别适用于手机和电视机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塑料
,特别涉及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PC)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机械强度高、耐冲击韧性好、尺寸稳定、耐热较好、电绝缘性好,在家电,数码产品,IT产品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电视机轻薄化和美学要求提升,相应的塑料材料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更要具备高耐热性和流动性,还要求具有与金属良好的粘结性能,以满足大尺寸无边框电视需求。但是聚碳酸酯材料表面没有活性基团,表面能低,与金属物质相容性差,且与金属线性膨胀系数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润湿,因此两者界面相互作用弱,导致附着或粘接力差,随着使用时间的累积,塑料与金属间由于冷热收缩不均而不断积累起来的应力,很容易脱粘,限制了金属和聚碳酸酯复合产品的应用。如何提高金属与塑料界面间作用力,以及如何持久保持相互作用力是关键问题。国内外对材料粘接的研究主要集中三个方面,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对被粘接材料或金属的表面处理增加彼此粘接性;其次是利用增加中间粘合层提高塑料与钢板的粘附性;最后一种方法是通过添加活性物质对材料本体改性提高粘接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该组合物与金属界面粘结力高,且耐热性能好。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聚碳酸酯65份-85份;极性助剂0.01-5份。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发现,将聚碳酸酯组合物中环氧当量控制在5-800g/eq范围内,可以提高聚碳酸酯材料的表面张力,进而提高其与金属物质的相容性,因此能明显提高聚碳酸酯组合物与金属界面的粘结力,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效果。若聚碳酸酯组合物中环氧当量较低,则起不到提高聚碳酸酯组合物与金属界面的粘结力的效果,若聚碳酸酯组合物中环氧当量较高,则会降低材料的耐热性能,且影响材料的加工性能,因此,优选的,所述聚碳酸酯组合物中环氧当量优选为50-400g/eq,更优选为100-280g/eq,环氧当量根据GB/T4612-2008标准测试。环氧当量是指含有1mol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质量。优选的,所述极性助剂为含有环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或相容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具体选自环氧丙烷共聚合物、聚氧化乙烯、GMA接枝聚合物、聚氧化乙烯-环氧丙烷共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聚碳酸酯选自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芳香族-脂肪族聚碳酸酯、支化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碳酸酯可以采用光气法或酯交换法制备得到,也可以通过是市购方式获得。根据实际性能需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还包括0-30重量份的增强填料、0-20重量份的其它助剂。所述增强填料选自玻璃纤维、滑石粉、硅灰石、高岭土、硅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其它助剂选自稳定剂、阻燃剂、抗滴落剂、润滑剂、脱模剂、增塑剂、填料、着色剂的一种或几种。合适的稳定剂包括有机亚磷酸酯,如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2,6-二甲基苯基)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二甲基苯膦酸酯,磷酸三甲酯等,季戊四醇双磷酸酯(如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有机亚磷酸酯,烷基化的一元酚或者多元酚,多元酚和二烯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对甲酚或者二环戊二烯的丁基化反应产物,烷基化的氢醌类,羟基化的硫代二苯基醚类,亚烷基-双酚,苄基化合物,多元醇酯类,苯并三唑类,二苯甲酮类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合适的阻燃剂选自卤系阻燃剂或无卤阻燃剂;所述卤系阻燃剂选自溴化聚苯乙烯、溴化聚苯醚、溴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溴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溴化环氧树脂、溴化苯氧基树脂、十溴二苯醚、十溴代联苯、溴化聚碳酸酯、全溴三环十五烷或溴化芳香族交联聚合物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溴化聚苯乙烯;所述无卤阻燃剂选自含氮阻燃剂、含磷阻燃剂或含氮和磷的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合适的抗滴落剂为优选为氟化聚烯烃,如聚四氟乙烯。合适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所述润滑剂为乙撑双硬脂酰胺EBS、芥酸酰胺、硬脂酸锌、硅油、PETS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合适的脱模剂包括硬脂酸金属盐类,硬脂酸烷基酯类,硬脂酸季戊四醇酯类,石蜡,褐煤蜡等等。合适的着色剂包括各种颜料,染料,如炭黑等。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配比将各组分在高混机中混合均匀,高混机的转速为450转/分钟-500转/分钟,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240℃-260℃的温度下进行熔融混合,然后造粒、冷却、干燥得到聚碳酸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聚碳酸酯组合物在手机或电视机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经研究意外的发现,将聚碳酸酯组合物中环氧当量控制在5-800g/eq范围内,可以明显提高聚碳酸酯组合物与金属界面的粘结力,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效果,进一步拓宽了金属与聚碳酸酯复合产品的应用,特别适用于手机和电视机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聚碳酸酯PC:芳香族聚碳酸酯,PC130010NP,LG化学;玻璃纤维:PPG工业公司;极性助剂1:R-139,厂家为日本三井,环氧丙烷共聚合物;极性助剂2,A-316,厂家霍尼韦尔,聚氧化乙烯;润滑剂:芥酸酰胺,市购。各性能的测试标准或方法:环氧当量的测试方法:GB/T4612-2008标准;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采用下表比例配制溶液,测试表面张力。具体操作方法:级别1量取81mL无水乙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mL。级别2量取73.5mL无水乙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mL。级别3量取65mL无水乙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mL。级别4量取57.5mL无水乙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mL。级别5量取51.5mL无水乙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mL。级别6量取46mL无水乙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mL。级别7量取41mL无水乙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mL。级别8量取36.5mL无水乙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mL。判定标准:涂覆1cm*1cm区域,在40℃下,3秒内不收缩则判定为该级别的表面张力,如果3秒内收缩,则采用下一级别涂覆。连续测三次都通过则确定级别表面能。耐热参数K的测试方法:在90℃测试拉伸强度记为δ,23℃的拉伸强度记为δ0,耐热参数K,K=δ/δ0;K大于0.5判定为OK。实施例1-11及对比例1-2: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按表1的配方将各组分在高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n聚碳酸酯 65份-85份;/n极性助剂 0.01-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
聚碳酸酯65份-85份;
极性助剂0.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组合物中环氧当量为5-800g/eq,优选为50-400g/eq,更优选为100-280g/eq,环氧当量根据GB/T4612-2008标准测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助剂为含有环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或相容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助剂选自环氧丙烷共聚合物、聚氧化乙烯、GMA接枝聚合物、聚氧化乙烯-环氧丙烷共聚合物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选自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芳香族-脂肪族聚碳酸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民乐杨燕黄险波叶南飚李明昆佟伟刘贤文吴俊丁超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