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新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017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制备领域,具体关于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为:120‑150份的预处理聚碳酸酯粒料,5‑10份的导电炭黑粉料,4.5‑9.5份的不锈钢纤维母粒,0.5‑1.5份的碳纳米管,12‑18份的壳核增韧剂,以及其他助剂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即可得到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新材料;本方案采用导电碳黑,不锈钢纤维和碳纳米管三种导电填料复配使用,有效提升材料的导电性能;采用一种壳核增韧剂,能与材料产生一定的界面黏结力,从而吸收冲击能量,实现增韧效果,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新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制备领域,具体关于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新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3D打印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重视,同时也在不断取得新成就,3D打印自身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在促进其他行业和学科进步。3D打印材料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CN103788359B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壳聚糖改性羟基丁酸酯的3D打印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加入3-羟基丁酸乙酯和复合催化剂,在氮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40-160℃,充分搅拌1-2.5小时;然后缓慢抽真空,保持温度135-140℃,反应16-20小时得产物聚羟基丁酸酯;称取上述所制聚羟基丁酸酯,过氧化二苯甲酰,羧甲基壳聚糖,丙酮加入反应釜中,充入氮气进行保护,反应2.5-3.5小时,离心分离产品,得到羧甲基壳聚糖/聚羟基丁酸酯的共聚物。该专利技术产物热分解温度高,结晶性以及生物降解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安全环保,无毒,便于成型加工和工业化生产;能应用于3D打印人体填充型材,具有稳定的生物安全性。CN105585830B公开一种具有木质属性的改性聚乳酸复合3D打印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打印材料包含如下组分:聚乳酸原料70-90份、经过碱处理的木质粉末颗粒7.5-20.5份、1-3份硅烷偶联剂、热塑性弹性体1-5份、纳米抗菌剂0.5-1.5份。该专利技术通过将前述原料混合,通过单螺杆塑料挤出机挤出的熔融物冷却定型,干燥、牵引、绕线,得到打印材料。该打印材料在保持良好的韧性和力学性质外,还显示出木头的质感、成色和味道,同时改善了木粉原本容易膨胀堵头的现象,并且扩宽了木粉可选的种类,因此可以用于打印一些仿木质家具产品;增加了该木塑材料的自清洁抗菌能力,这对利用该材料打印出来的家具产品有较大的环保提升。CN105218939B公开了一种可发泡的3D打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打印材料主要包括:增韧剂,蜡,增粘树脂,硬脂酸,抗氧剂,颜料和发泡剂。该材料具有柔性特征,能在服装面料上进行3D打印,发泡之后能够增强图案的立体感,而且可以调整发泡温度和发泡时间来达到想要的发泡效果,且不存在收缩率大而影响最终制品性能的问题,同时打印过程和发泡过程环保无毒害、无气味。聚碳酸酯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该材料及其合金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是由于聚碳酸酯材料本身熔融温度和熔体粘度比较高,常规熔融沉积3D打印机的加热喷头不能快速将其熔化,熔体也没有足够的流动性,难以保证打印过程中稳定流出;打印制品易出现翘曲,难以制备出形状、尺寸稳定的合格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新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技术方案如下:按照质量份数:120-150份的预处理聚碳酸酯粒料,5-10份的导电炭黑粉料,4.5-9.5份的不锈钢纤维母粒,0.5-1.5份的碳纳米管,12-18份的壳核增韧剂,0.3-0.7份的抗氧剂三(2,4-二叔丁基苯酚)亚磷酸酯,0.1-0.5份的润滑剂硬脂酸,0.5-1.0份的偶联剂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4-0.8份的紫外线吸收剂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混合均匀,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即可得到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新材料。所述的壳核增韧剂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制备:步骤一:按照质量份数,在高压反应器中,加入20-30份的纳米二氧化硅加入到300-500份的质量百分比浓度0.1%-1.5%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水溶液,60-70℃处理60-180min,步骤二:继续加入1.2-3.5份的硼酸三烯丙酯,2-6份烯丙基甲基碳酸酯,0.2-1.3份丙烯酸镍,0.5-1.1份过氧化苯甲酰,1-4份明胶,通入氮气,控温70-80℃,压力0.5-1.5MPa,反应5-10h;完成反应后静置陈化10-15h,然后过滤,洗涤,在60-8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7-12h,即可得到一种壳核增韧剂。壳核增韧剂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处理,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与硅氧烷反应,生成乙烯基修饰的二氧化硅。其部分方程式示意为:乙烯基修饰的二氧化硅与硼酸三烯丙酯,烯丙基甲基碳酸酯,丙烯酸镍发生聚合反应,在二氧化硅的表面生成含硼聚合物。其部分方程式示意为:所述的预处理聚碳酸酯粒料预处理方法为:按照质量份数,将120-150份的聚碳酸酯粒料放入到100-115℃的烘箱中烘干20-24h,然后加入到搅拌器中,加入0.5-1.5份的液体石蜡搅拌30-60min即可。所述的导电炭黑粉料粒径为50-100nm,使用前需要在100-115℃的烘箱中烘干20-24h。所述的不锈钢纤维母粒不锈钢纤维含量为60%-65%,纤维直径为10-15μm,使用前需要在80-90℃的烘箱中烘干20-24h。所述挤出机主螺杆长径比为20-25,转速为60-70rpm;加热段四段温度分别为250-260℃,260-270℃,265-275℃,260-270℃;采用4-8rpm的喂料速度。本专利技术方法公开的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新材料的制备方法,本方案采用导电碳黑,不锈钢纤维和碳纳米管三种导电填料复配使用,有效提升材料的导电性能;采用一种壳核增韧剂,能与材料产生一定的界面黏结力,从而吸收冲击能量,实现增韧效果,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乙烯基修饰的二氧化硅与硼酸三烯丙酯,烯丙基甲基碳酸酯,丙烯酸镍发生聚合反应,在二氧化硅的表面生成含硼聚合物,碳酸酯的官能团存在使增韧剂与聚碳酸酯树脂相容性好,可充分混合均匀,增韧剂中镍的配合物可以协同作用,提高体积导电率,也可以增强韧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5制备的壳核增韧剂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在459cm-1附近存在二氧化硅的吸收峰,说明纳米二氧化硅参与了反应;在1730cm-1附近存在酯羰基的伸缩吸收峰,在2964cm-1附近存在碳氢的伸缩吸收峰,说明烯丙基甲基碳酸酯参与了反应;在789cm-1附近存在硅氧的对称伸缩吸收峰,在688cm-1附近存在硅碳的对称伸缩吸收峰,说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参与了反应;在3392cm-1附近存在酰胺的氮氢的伸缩吸收峰,在1267cm-1附近存在酰胺的碳氮单键的伸缩吸收峰,说明明胶参与了反应;在1430cm-1附近存在硼氧键的吸收峰,说明硼酸三烯丙酯参与了反应;四烯丙基溴化铵的碳氮单键并入1083cm-1处的大峰中;在1641cm-1附近无明显的碳碳双键吸收峰,说明双键基本已参与反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该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采用GB/T1043.1-2008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材料的冲击强度,体积导电率按照GBT11007-2008电导率仪试验方法测试。实施例1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技术方案如下:按照质量kg数:130kg预处理聚碳酸酯粒料,8kg导电炭黑粉料,6.5kg不锈钢纤维母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技术方案如下:/n按照质量份数: 120-150份的预处理聚碳酸酯粒料,5-10份的导电炭黑粉料,4.5-9.5份的不锈钢纤维母粒,0.5-1.5份的碳纳米管,12-18份的壳核增韧剂,0.3-0.7份的抗氧剂三(2,4-二叔丁基苯酚)亚磷酸酯,0.1-0.5份的润滑剂硬脂酸,0.5-1.0份的偶联剂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4-0.8份的紫外线吸收剂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混合均匀,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即可得到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新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630 CN 20201060615401.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技术方案如下:
按照质量份数:120-150份的预处理聚碳酸酯粒料,5-10份的导电炭黑粉料,4.5-9.5份的不锈钢纤维母粒,0.5-1.5份的碳纳米管,12-18份的壳核增韧剂,0.3-0.7份的抗氧剂三(2,4-二叔丁基苯酚)亚磷酸酯,0.1-0.5份的润滑剂硬脂酸,0.5-1.0份的偶联剂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4-0.8份的紫外线吸收剂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混合均匀,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即可得到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新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聚碳酸酯合金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核增韧剂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制备:
步骤一:按照质量份数,在高压反应器中,加入20-30份的纳米二氧化硅加入到300-500份的质量百分比浓度0.1%-1.5%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水溶液,60-70℃处理60-180min,
步骤二:继续加入1.2-3.5份的硼酸三烯丙酯,2-6份烯丙基甲基碳酸酯,0.2-1.3份丙烯酸镍,0.5-1.1份过氧化苯甲酰,1-4份明胶,通入氮气,控温70-80℃,压力0.5-1.5MP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玲琼徐飞飞邱凤桃夏益锋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上虞区理工高等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