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5092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包括放置座和顶起机构,顶起机构包括活动座、叉架、复位弹簧、一对助推座和一对气缸,活动座活动设置在放置座上的竖孔内,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一对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叉架设置在竖孔内,叉架包括一对中部枢接在一起的叉杆,叉杆的上端枢接在对应的第一滑块上,叉杆的下端枢接有一上斜块,竖孔的底部固设有与上斜块对应滑动配合的下斜块,复位弹簧设置在一对上斜块的内侧之间,一对助推座分别活动设置在竖孔两侧的侧孔内,一对助推座的助推杆分别抵靠在对应一侧的上斜块的外侧面上,一对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助推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顶起机构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移动
,具体涉及一种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常用的一种工具,其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模具制造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模具进行移动。已公开专利CN210552943U公开了一种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包括放置座,所述放置座的上端放置有模具,所述放置座的一侧安装有对称的两个侧板,所述侧板之间安装有多个驱动辊,每个所述驱动辊的一点均安装有链轮,每个所述链轮上啮合有链条,所述侧板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驱动辊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座的两侧安装有顶起机构。该技术通过顶起机构将模具顶起,并通过滚轮支撑,使得模具移动时的阻力更小,且无需带动模具的底座进行移动,减少驱动力,同时当模具生产时,可将滚轮放下,保证模具与底座的摩擦力,从而保证模具的制造稳定性。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顶起机构的工作时,活动座容易因偏转而发生卡滞,致使顶起机构失效,影响模具移动装置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包括放置座和顶起机构,所述顶起机构包括活动座,所述顶起机构还包括:叉架、复位弹簧、一对助推座和一对气缸,所述活动座活动设置在所述放置座上的竖孔内,所述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一对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叉架设置在所述竖孔内,所述叉架包括一对中部枢接在一起的叉杆,使得所述叉架呈“X”形,所述叉杆的上端枢接在对应的第一滑块上,所述叉杆的下端枢接有一上斜块,所述上斜块底部的下斜面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高度,所述竖孔的底部固设有与所述上斜块对应滑动配合的下斜块,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一对上斜块的内侧之间,一对助推座分别活动设置在所述竖孔两侧的侧孔内,一对助推座的助推杆分别抵靠在对应一侧的上斜块的外侧面上,一对气缸分别通过气缸固定座固设在一对侧孔内,且一对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助推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座通过滑动模组滑动设置在所述竖孔内,所述滑动模组的第二滑轨固设在所述竖孔的内壁上,所述滑动模组的第二滑块连接在所述活动座的侧壁上。更进一步地,所述助推座的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底轮,所述侧孔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底轮相配合的滚轮槽。更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与对应一侧的气缸固定座之间设有一缓冲弹簧。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斜块的外侧设置有侧滑槽,所述助推杆的端部上固设有一缓冲头,所述缓冲头滑动设置在所述侧滑槽内,所述缓冲头包括固定座、移动座、压缩弹簧和弹性橡胶套,所述固定座的尾端固接在所述助推杆的端部上,所述移动座活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移动座之间,所述弹性橡胶套套装在所述移动座的前端部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座的尾杆部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沉孔内,所述尾杆部的外周上嵌设有若干个摩擦环,所述摩擦环的外周面抵靠在所述沉孔的内周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的前端上设置有若干个橡胶柱。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橡胶套的外侧喷涂有特氟龙涂料。进一步地,所述顶起机构还包括一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对应一侧的上斜块上的导向孔内,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进一步地,所述下斜块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上斜块相配合的斜槽。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滑动模组的设置保证了活动座上下移动的可靠性和流畅性,避免了卡滞现象的出现,使得顶起机构的工作更加可靠;顶起机构中一对气缸的设置,避免了单个气缸故障而引起的顶起机构失效的问题,使得顶起机构的工作更加可靠。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L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的M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的N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列表:放置座1、竖孔11、侧孔12、滚轮槽121、活动座2、滚轮21、第一滑块22、第一滑轨23、滑动模组3、第二滑轨31、第二滑块32、叉架4、叉杆41、上斜块5、下斜面51、侧滑槽52、挡板53、枢接座54、导向孔55、下斜块6、斜槽61、复位弹簧7、导向杆71、助推座8、主体81、底轮82、助推杆83、缓冲头84、固定座841、沉孔8411、销孔8412、移动座842、尾杆部8421、尾孔8422、环形槽8423、压缩弹簧843、弹性橡胶套844、摩擦环845、挡销846、橡胶柱847、导杆85、缓冲弹簧86、轴套87、气缸9、气缸固定座91、安装孔9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考图1至图4,如图1所示的一种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包括放置座1和顶起机构,顶起机构包括活动座2、叉架4、复位弹簧7、一对助推座8和一对气缸9,活动座2通过一对滑动模组3滑动设置在放置座1上的竖孔11内,一对滑动模组3对称设置在活动座2的两侧,滑动模组3的第二滑轨31竖直安装在竖孔11的内壁上,滑动模组3的第二滑块32连接在活动座2的侧壁上,使得活动座2上下移动顺畅,活动座2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滚轮21,活动座2的底部设置有一对第一滑轨23,第一滑轨23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22,叉架4设置在竖孔11内,叉架4包括一对中部枢接在一起的叉杆41,使得叉架4呈“X”形,叉杆41的上端枢接在对应的第一滑块22上,叉杆41的下端枢接有一上斜块5,上斜块5底部的下斜面51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高度,竖孔11的底部固设有与上斜块5对应滑动配合的下斜块6,且下斜块6的外侧向竖孔11侧壁上开设的侧孔12内延伸,复位弹簧7设置在一对上斜块5的内侧之间,一对助推座8分别活动设置在竖孔11两侧的侧孔12内,一对助推座8的助推杆83分别抵靠在对应一侧的上斜块5的外侧面上,一对气缸9分别通过气缸固定座91固设在一对侧孔12内,且一对气缸9的活塞杆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助推座8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复位弹簧7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顶起机构还包括一导向杆71,导向杆71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对应一侧的上斜块5上的导向孔55内,复位弹簧7套设在导向杆71上。如图2所示,叉杆41的下端枢接在上斜块5顶部的枢接座54上,下斜块6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斜块5相配合的斜槽61,上斜块5的外侧设置有侧滑槽52,助推杆83的端部上固设有一缓冲头84,缓冲头84滑动设置在侧滑槽52内,侧滑槽52的顶部设置有一挡板53。如图3所示,缓冲头84包括固定座841、移动座842、压缩弹簧843和弹性橡胶套844,固定座841的尾端固接在助推杆83的端部上,移动座842的尾杆部8421活动设置在固定座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包括放置座(1)和顶起机构,所述顶起机构包括活动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机构还包括:叉架(4)、复位弹簧(7)、一对助推座(8)和一对气缸(9),所述活动座(2)活动设置在所述放置座(1)上的竖孔(11)内,所述活动座(2)的底部设置有一对第一滑轨(23),所述第一滑轨(23)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22),所述叉架(4)设置在所述竖孔(11)内,所述叉架(4)包括一对中部枢接在一起的叉杆(41),使得所述叉架(4)呈“X”形,所述叉杆(41)的上端枢接在对应的第一滑块(22)上,所述叉杆(41)的下端枢接有一上斜块(5),所述上斜块(5)底部的下斜面(51)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高度,所述竖孔(11)的底部固设有与所述上斜块(5)对应滑动配合的下斜块(6),所述复位弹簧(7)设置在一对上斜块(5)的内侧之间,一对助推座(8)分别活动设置在所述竖孔(11)两侧的侧孔(12)内,一对助推座(8)的助推杆(83)分别抵靠在对应一侧的上斜块(5)的外侧面上,一对气缸(9)分别通过气缸固定座(91)固设在一对侧孔(12)内,且一对气缸(9)的活塞杆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助推座(8)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包括放置座(1)和顶起机构,所述顶起机构包括活动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机构还包括:叉架(4)、复位弹簧(7)、一对助推座(8)和一对气缸(9),所述活动座(2)活动设置在所述放置座(1)上的竖孔(11)内,所述活动座(2)的底部设置有一对第一滑轨(23),所述第一滑轨(23)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22),所述叉架(4)设置在所述竖孔(11)内,所述叉架(4)包括一对中部枢接在一起的叉杆(41),使得所述叉架(4)呈“X”形,所述叉杆(41)的上端枢接在对应的第一滑块(22)上,所述叉杆(41)的下端枢接有一上斜块(5),所述上斜块(5)底部的下斜面(51)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高度,所述竖孔(11)的底部固设有与所述上斜块(5)对应滑动配合的下斜块(6),所述复位弹簧(7)设置在一对上斜块(5)的内侧之间,一对助推座(8)分别活动设置在所述竖孔(11)两侧的侧孔(12)内,一对助推座(8)的助推杆(83)分别抵靠在对应一侧的上斜块(5)的外侧面上,一对气缸(9)分别通过气缸固定座(91)固设在一对侧孔(12)内,且一对气缸(9)的活塞杆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助推座(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2)通过滑动模组(3)滑动设置在所述竖孔(11)内,所述滑动模组(3)的第二滑轨(31)固设在所述竖孔(11)的内壁上,所述滑动模组(3)的第二滑块(32)连接在所述活动座(2)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推座(8)的主体(81)的底部设置有底轮(82),所述侧孔(12)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底轮(82)相配合的滚轮槽(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制造用的模具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8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杰包琼雪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