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4906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包括塘埂、虾沟、中间平台、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虾沟环设于塘埂和中间平台间;第一栅栏环设于中间平台上,其距虾沟的内斜坡0.5~1m;塘埂与第一栅栏间形成南美白对虾养殖区;第二栅栏环设于第一栅栏内侧,且在距第一栅栏0.4~0.6m处设置;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间形成黄鳝投喂区,第二栅栏内侧形成菱角种植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虾沟和第一栅栏将南美白对虾和菱角、黄鳝分区种养,一方面利用南美白对虾和黄鳝的排泄物为菱角提供营养物质,减少有机肥的使用;另一方面避免南美白对虾和黄鳝进入对方水域而无法存活;同时黄鳝可捕捉菱角叶片上的昆虫和螺蛳,降低黄鳝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
技术介绍
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肢虾,原产地为厄瓜多尔,是目前水产养殖界公认的三大产量最高的虾类品种之一。其具有出肉率高(高达67%)、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优势,属于大众消费型水产品。然而,在养殖后期,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很难控制,而致使养殖彻底失败。黄鳝是近年来比较热点的人工养殖特种水产品种之一,其蛋白质含量高同时脂肪含量低,与新时代人们消费趋势一致。目前黄鳝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黄鳝养殖也同样存在排泄物累积,从而致使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现象。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非常高。单独种植菱角需要大量施有机肥,不利于保护环境。如何解决在不施有机肥条件下健康顺利种植菱角是值得深究的问题之一。种植后期,菱角叶片会滋生很多昆虫,现在一般都是用农药处理这部分昆虫,如何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昆虫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目前的养殖模式正以单一水产品逐渐向多种水产品共同养殖的模式来发展,但是共养模式还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说,如何设置养殖系统,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成为广大养殖户和水产养殖研究人员一个共同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将南美白对虾、菱角和黄鳝进行协同种养,提高经济效益。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包括塘埂、虾沟、中间平台、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其中,虾沟、中间平台、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均设于塘埂内侧,且虾沟环设于中间平台外侧;第一栅栏固定环设于中间平台上,其距虾沟的内斜坡0.5~1m;塘埂与第一栅栏间形成南美白对虾养殖区,第一栅栏内侧形成菱角、黄鳝种养区;第二栅栏环设于第一栅栏内侧,且在距第一栅栏0.4~0.6m处设置;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之间形成黄鳝投喂区,第二栅栏内侧的区域形成菱角种植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虾沟和第一栅栏将南美白对虾和菱角、黄鳝分区种养,一方面利用南美白对虾和黄鳝的排泄物为菱角提供营养物质,减少有机肥的使用;另一方面避免南美白对虾和黄鳝进入对方水域而无法存活;同时黄鳝可捕捉菱角叶片上的昆虫和螺蛳,降低黄鳝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面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中检测设备一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包括塘埂1、虾沟2、中间平台3、第一栅栏4和第二栅栏5;虾沟2、中间平台3、第一栅栏4和第二栅栏5均设于塘埂1内侧,且虾沟2环设于中间平台3外侧;第一栅栏4固定环设于中间平台3上,其距虾沟2的内斜坡0.5~1m;塘埂1与第一栅栏4间形成南美白对虾养殖区,第一栅栏4内侧形成菱角、黄鳝种养区。通过这种设置,将南美白对虾和菱角、黄鳝分区种养,一方面能够利用南美白对虾和黄鳝的排泄物为菱角提供营养物质,减少有机肥的使用,另一方面避免南美白对虾和黄鳝进入对方水域而无法存活;同时黄鳝可捕捉菱角叶片上的昆虫和螺蛳,降低黄鳝养殖饵料系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无需使用农药;养殖系统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无需大量排放废水和大量使用农药、有机肥。第二栅栏5环设于第一栅栏4内侧,且在距第一栅栏4约0.4~0.6m处设置。第一栅栏4和第二栅栏5之间形成黄鳝投喂区,第二栅栏5内侧的区域形成菱角种植区,这种设计避免菱角蔓延至黄鳝投喂区,便于投喂黄鳝饵料和观察黄鳝的摄食效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黄鳝自身生长特性,无需在此区域内铺设水泥,直接投喂即可。优选地,塘埂1高出中间平台3的顶部平面0.7~0.8m,塘埂1高出虾沟2的底部平面2.1~2.2m。在此范围内,更有利于控制种养过程中虾沟2和中间平台3的水位,便于种养过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地,南美白对虾养殖区的水深为1.5~2m,菱角、黄鳝种养区的水深为0.3~0.6m。通过将菱角、黄鳝种养区的水面高度设置为0.3~0.6m,便于菱角种植和鳝鱼养殖过程能在一个区域实现;若水深过高,将不利于鳝鱼将头伸出水面呼吸,若水深过低,将不利于菱角的种植。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该水面高度随种养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但均在此范围内。优选地,虾沟2的宽度为6~9m,虾沟2的外斜坡的坡度为1:2,虾沟2的内斜坡的坡度为1:1。这种设计方式,一方面有利于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南美白对虾在斜坡上的停留空间。优选地,第一栅栏4埋入中间平台3的深度为0.4~0.5m,一方面使结构更稳定,另一方面避免鳝鱼在后期因水深变化而打洞逃逸;第一栅栏4高出中间平台0.7~0.9m,避免在雷雨天气鳝鱼因应激大伸出水面而逃逸。具体的,第一栅栏4包括固定桩、8目聚乙烯网片和第一绳;固定桩环设于中间平台3上,相邻两根固定桩间安装有8目聚乙烯网片,且8目聚乙烯网片通过第一绳与固定桩连接。具体地,相邻两根固定桩间的距离为3~4m。优选地,第二栅栏5高出中间平台1.2~1.5m,避免第二栅栏5的高度过低,菱角向外延伸,不利于黄鳝投料和黄鳝摄食情况的观测,也避免第二栅栏5高度过高而增加成本。具体地,第二栅栏5包括固定杆和第二绳,固定杆环设于第一栅栏4内侧,相邻两根固定杆间通过第二绳固定,便于在保证结构稳定的同时可使鳝鱼自由出入。具体地,相邻两根固定杆间的距离为0.5~1m。优选地,中间平台3上位于菱角、黄鳝种养区外的区域环设有水泥平台6,且水泥平台6的高度为0.01~0.05m,水泥平台6的宽度为0.3~0.8m。其中,水泥平台6所在的区域为南美白对虾投喂区,有利于避免饲料接触淤泥,而影响南美白对虾的摄食效果,同时便于观察南美白对虾的摄食效果。进一步地,水泥平台6靠近第一栅栏4设置,便于通过第一栅栏4标示水泥平台6的位置,减少了牵引绳的使用。在投喂过程中,养殖人员通过浮船等方式将饲料带到靠近第一栅栏4的位置,顺着第一栅栏4投料,简便、高效。优选地,塘埂1上开设有进水口7和出水口8,且进水口7与出水口8均与虾沟2连通,便于实现进水和放水过程。进水口7和出水口8处均设置有密封塞和80目网片。其中,位于进水口7处的网片用于避免异物进入,位于出水口出8的80目网片用于避免放水过程中南美白对虾逃出,密封塞的设置便于控制进水和放水过程。优选地,虾沟2的面积占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塘埂、虾沟、中间平台、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其中,/n所述虾沟、所述中间平台、所述第一栅栏和所述第二栅栏均设于所述塘埂内侧,且所述虾沟环设于所述中间平台外侧;/n所述第一栅栏固定环设于所述中间平台上,其距所述虾沟的内斜坡0.5~1m;/n所述塘埂与所述第一栅栏间形成南美白对虾养殖区,所述第一栅栏内侧形成菱角、黄鳝种养区;/n所述第二栅栏环设于所述第一栅栏内侧,且在距所述第一栅栏0.4~0.6m处设置;/n所述第一栅栏和所述第二栅栏之间形成黄鳝投喂区,所述第二栅栏内侧的区域形成菱角种植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塘埂、虾沟、中间平台、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其中,
所述虾沟、所述中间平台、所述第一栅栏和所述第二栅栏均设于所述塘埂内侧,且所述虾沟环设于所述中间平台外侧;
所述第一栅栏固定环设于所述中间平台上,其距所述虾沟的内斜坡0.5~1m;
所述塘埂与所述第一栅栏间形成南美白对虾养殖区,所述第一栅栏内侧形成菱角、黄鳝种养区;
所述第二栅栏环设于所述第一栅栏内侧,且在距所述第一栅栏0.4~0.6m处设置;
所述第一栅栏和所述第二栅栏之间形成黄鳝投喂区,所述第二栅栏内侧的区域形成菱角种植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塘埂高出所述中间平台的顶部平面0.7~0.8m,所述塘埂高出所述虾沟的底部平面2.1~2.2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沟的水深为1.5~2m,所述中间平台的水深为0.3~0.6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沟的宽度为6~9m,所述虾沟的外斜坡的坡度为1:2,所述虾沟的内斜坡的坡度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南美白对虾、黄鳝和菱角协同种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栏埋入所述中间平台的深度为0.4~0.5m,所述第一栅栏高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鑫杰陈楠李向松骆艺文马志红余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正大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