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靠探针组件及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的高速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45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可靠探针组件及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的高速连接器,包括导体外壳、设置于导体外壳内的接触头组件及弹簧,所述接触头组件包括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所述第一接触头及所述第二接触头分别靠近所述导体外壳两端设置,所述弹簧设置于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且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抵接,所述第一接触头受到挤压,弹簧被压缩带动第二接触头下压。通过设置于导体外壳两端的接触头与设置于导体外壳内部的弹簧接触,接触头外部受到挤压时,弹簧进行伸缩,实现探针组件与外接组件进行连接,实现信号传输,这种免焊的端接方式,连接可靠,传输性能高,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可靠探针组件及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的高速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是指高可靠探针组件及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的高速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设备内部子板--载板、板-线连接的矩形高速连接器以焊接为主,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焊点的大小、形状对高速传输性能有很大影响,对特性阻抗、回波损耗、插入损耗等,国内曾有连接器生产厂家对焊点进行研究,焊点每增加0.1mm,插损约增加0.2dB,导致产品的传输速率普遍不高,大部分只能达到3.125Gbps,而且产品的最终传输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焊接工艺水平,经常出现由于人为因素,产品的传输性能达不到要求,质量不稳定、不可靠。2、电连接器的焊接工艺以波峰焊和回流焊为主,波峰焊主要用于穿孔焊接的端接形式,主要缺点是容易出现焊锡桥连,引起产品短路、或者绝缘性能降低;回流焊主要用于表面焊接的端接形式,缺点是容易出现虚焊,需要采用昂贵的X光机进行无损探伤,一旦确定产品出现虚焊,基本上都是无法返修的,需要报废处理,可靠性较差。3、焊接是不可拆卸的端接形式,拆卸过程是破坏性的,采用焊接方式的产品基本不具有维修性,不利于设备后期的维修和保养。而且焊接过程需采用高温,对PCB板上面的其他精密器件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可靠性不高。4、焊接产品在实现板--线连接的过程中,需要焊接大量的线缆,对连接器的损伤也比较大,如果控制不当,将会损坏绝缘体,导致接触件推针,移位等缺陷,连接不可靠。而且线缆占用设备大量的内部空间,不利于设备小型化。5、以H2系列为代表的穿孔焊接产品,差分对采用平行排列的结构,其串扰比较大,只能保证基础频率为1.65GHz的串扰指标,所以传输速率约为3.125Gbps。6.以XMC系列为代表的表面焊接产品,其插孔的结构不规则,有多处突变点,导致其阻抗不连续,所以其传输速率也只能达到3.125Gbps。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设备内部子板--载板、板-线连接方式以焊接为主,而焊接方式会降低产品的使用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高可靠探针组件及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的高速连接器,包括导体外壳、设置于导体外壳内的接触头组件及弹簧,所述接触头组件包括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所述第一接触头及所述第二接触头分别靠近所述导体外壳两端设置,所述弹簧设置于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且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抵接,所述第一接触头受到挤压,弹簧被压缩带动第二接触头下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头及所述第二接触头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导体壳体,且所述第一接触头及所述第二接触头突出于所述导体壳体两端设置。进一步的,包括压板及设置于所述压板上的绝缘体、第一连接组件、第一外接组件、第二外接组件及多组上述的探针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一端连接所述压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绝缘体,多组所述探针组件设置于所述绝缘体,所述第一外接组件压紧所述触头组件,触头组件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外接组件实现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体设有多组内部通孔,多组所述探针组件连接于绝缘体内部通孔且延伸至通孔外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一端连接于绝缘体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另一端连接于压板上设置的凸起通孔。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螺钉及垫圈,所述螺钉及垫圈连接于所述绝缘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接组件为刚性板,所述第二外接组件为柔性板,或所述第一外接组件为柔性板,所述第二外接组件为刚性板,所述第一外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及所述绝缘体;所述第二外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及所述压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于导体外壳两端的接触头与设置于导体外壳内部的弹簧接触,接触头外部受到挤压时,弹簧进行伸缩,实现探针组件与外接组件进行连接,实现信号传输,这种免焊的端接方式,连接可靠,传输性能高,维修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图1为本技术高可靠探针组件及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的高速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探针组件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高可靠探针组件及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的高速连接器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高可靠探针组件及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的高速连接器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高可靠探针组件及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高可靠探针组件及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第二实施例的探针组件分布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高可靠探针组件及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标号如下:10-探针组件;101-第一接触头;102-导体外壳;103-弹簧;104-第二接触头;20-连接器;201-压板;202-导柱;203-绝缘体;205-垫圈;206-螺钉;30-第一外接组件;40-第二外接组件;50-刚柔板刚性端;60-刚柔板柔性段;70-外部接口;80-机箱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高可靠探针组件及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的高速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探针组件结构剖面图。包括导体外壳102、设置于导体外壳102内的接触头组件及弹簧103,所述接触头组件包括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所述第一接触头及所述第二接触头分别靠近所述导体外壳102两端设置,所述弹簧103设置于第一接触头101及第二接触头104,且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头101及第二接触头104抵接,所述第一接触头101受到挤压,弹簧被压缩带动第二接触头104下压。所述第一接触头101及所述第二接触头104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导体壳体102,且所述第一接触头101及所述第二接触头104突出于所述导体壳体102两端设置。具体的,导体外壳102内部设有容腔,第一接触头101穿过导体外壳102内部容腔,一端部固定于导体外壳102内部,且端部内径大于导体外壳102开口槽口径,另一端部突出导体外壳102,弹簧设置于导体外壳102内部容腔,第二接触头104与第一接触头101相对设置于导体外壳102,且第二接触头104一端设置于导体外壳102内部,另一端突出于导体外壳102开口槽处,并对此开口槽处进行收铆设置,使第二接触头104进行固定,防止第二接触头104脱落导体外壳102。设置于该探针组件的关键零件为弹簧103和接触头,探针组件的弹簧103,采用了高可靠的、耐疲劳的优质弹簧钢制作,使产品的耐久性(机械寿命)达到10000次,抗振动量级为147m/s2,冲击为490m/s2。从接触机理分析,为了获得更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可靠探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外壳、设置于导体外壳内的接触头组件及弹簧,所述接触头组件包括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所述第一接触头及所述第二接触头分别靠近所述导体外壳两端设置,所述弹簧设置于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且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抵接,所述第一接触头受到挤压,弹簧被压缩带动第二接触头下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可靠探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外壳、设置于导体外壳内的接触头组件及弹簧,所述接触头组件包括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所述第一接触头及所述第二接触头分别靠近所述导体外壳两端设置,所述弹簧设置于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且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头及第二接触头抵接,所述第一接触头受到挤压,弹簧被压缩带动第二接触头下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探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头及所述第二接触头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导体外壳,且所述第一接触头及所述第二接触头突出于所述导体外壳两端设置。


3.一种带有高可靠探针组件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板及设置于所述压板上的绝缘体、第一连接组件、第一外接组件、第二外接组件及多组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探针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一端连接所述压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绝缘体,多组所述探针组件设置于所述绝缘体,所述第一外接组件压紧所述接触头组件,接触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彬彬林俊渊李玉龙李长江胥进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通茂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