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811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包含:一下壳体、一盖体;该下壳体具有一底部及一外壁部,该外壁部垂直环设于底部的周缘,并且该外壁部开设有一出风口;该盖体具有一上侧及一下侧及一入风口,该入风口贯穿该盖体的上、下侧,该盖体与该下壳体对应盖合形成一空间,所述出风口通过该空间与该入风口相连通,并且该空间内的该下壳体与该盖体两者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高度,该下壳体与该盖体两者间位于该出风口处具有一第二距离高度,所述第二距离高度大于该第一距离高度,通过增大该出风口的高度避免被与其搭配的散热元件(模块)阻挡出风,进而可提升流场效率与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风扇框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尤指一种可改善风扇噪音同时可提升风扇壳体结构强度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笔记本电脑内部空间狭窄,且发热源设置于中央处容易产生积热,故一般业者通过设置热管将热量引导到侧边出风口,再由风扇将热管引导的热量带离该内部空间达到降温的目的。现有笔记本电脑散热风扇模块的应用,热管距离笔记本电脑机壳C/D件的距离只有0.8~0.9mm,因热辐射至C/D件造成笔记本电脑表面温度过高,导致消费者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原始风扇结构设计,风扇壳体的上盖(或底板)高度几乎与热管相同,对降低笔记本电脑表面温度的帮助有限,而且因气流边界高度完全与热管相同,在风扇出风口会有阻力,造成噪音问题(通常风扇的位置在左、右两侧,接近双手、双腿的操作区域),因此使用者容易觉得笔电表面温度偏高,而该出风口处产生的高热量也同时引起笔记本电脑底部产生热量,当使用者触碰到时产生不适,并且由于热管及散热鳍片等散热(热传导)元件或模块系直接对接或组设于该风扇的出风口处,除了引起风扇出风或流场效率外,更容易产生噪音及散热效果不彰,故如何改善上述现有的缺失,则为本案首重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爰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提供增大风扇壳体出风口的高度,进而增加了风扇导流得顺畅度并且防止出风口处气流撞击热传导元件所产生的噪音。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下壳体,具有一底部及一外壁部,该外壁部垂直环设于底部的周缘,并且该外壁部开设有一出风口;一盖体,具有一上侧及一下侧及一入风口,该入风口贯穿该盖体的上、下侧,该盖体与该下壳体对应盖合形成一空间,所述出风口通过该空间与该入风口相连通,并且该空间内的该下壳体与该盖体两者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高度,该下壳体与该盖体两者间位于该出风口处具有一第二距离高度,所述第二距离高度大于该第一距离高度。所述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其中:所述下壳体垂设有一轴筒,并且该轴筒外部套设有一定子,内部容设有一轴承,一转子组具有一轴心及一扇叶轮毂,该轴心与该扇叶轮毂垂直连接,并且该转子通过该轴心与该轴承枢设,该扇叶轮毂外部延伸复数叶片。所述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其中:所述盖体上的强化肋部是通过冲压所形成的结构,并且该强化肋部由该盖体下侧向上侧凸伸所形成,并扩大了该出风口的高度而形成前述第二距离高度。所述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其中:所述下壳体的强化肋部是通过冲压所形成的结构,并且该强化肋部由该下壳体底部向另一侧凸伸所形成,并扩大了该出风口的高度而形成前述第二距离高度。所述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其中:还具有至少一强化肋部,该强化肋部设于该下壳体和/或该盖体,并且该强化肋部水平延伸至该出风口处。所述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其中:还具有一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具有至少一热管及一鳍片组及一基座,所述基座对应与一发热源接触传导热量,所述热管一端与该基座接合,另一端与该鳍片组接合,所述热管并与该鳍片组对应设置于前述出风口处,并且该热管与该鳍片组相叠合的高度低于该出风口处的该第二距离高度。所述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其中:所述出风口由该第一距离高度向该第二距离高度非线性扩大或线性渐扩所形成。通过本技术增高出风口处的高度,能够有效防止该出风口处受其他元件(散热元件或导热元件)阻挡,而令该出风口产生散热效能降低或失能以及出口处噪音等缺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a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b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a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b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一;图6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二;图7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三。附图标记说明:下壳体11;底部111;外壁部112;出风口113;轴筒114;定子115;轴承116;轴心1161;扇叶轮毂1162;叶片1163;盖体12;上侧121;下侧122;入风口123;强化肋部13;空间14;散热模块2;热管21;鳍片组22;基座23;发热源3;机壳C件4;机壳D件5;第二距离高度H;第一距离高度h。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1、图2,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剖视图,包含:一下壳体11、一盖体12;所述下壳体11具有一底部111及一外壁部112,该外壁部112垂直环设于底部111的周缘,并且该外壁部112开设有一出风口113。该盖体12具有一上侧121及一下侧122及一入风口123,该入风口123贯穿该盖体的上、下侧121、122,该盖体12与该下壳体11对应盖合形成一空间14,所述出风口113通过该空间14与该入风口123相连通,并且该空间14内该下壳体11与该盖体12两者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高度h,该下壳体11与该盖体12两者间位于该出风口113处具有一第二距离高度H,所述第二距离高度H大于该第一距离高度h,所述出风口113由该第一距离高度h向该第二距离高度H可为非线性突然扩大或线性渐扩其一所形成。本案主要改善的现有缺失在于:当离心风扇出风口与散热元件(散热鳍片)或导热元件(热管)进行组设时,因一般现有离心风扇出风口恰巧被热管及散热鳍片给堵塞,除了影响该离心风扇出风的效率外,更会在出风口处产生噪音,通过增加该出风口113处的第二距离高度H,采取该第二距离高度H略高于该散热元件(散热鳍片)或导热元件(热管)的高度或两者相互堆叠后的高度,在不受到散热元件(散热鳍片)或导热元件(热管)的阻挡下,不仅增加了强制离心风扇出风口出113风的效率,也可以防止出风口113受到散热元件(散热鳍片)或导热元件(热管)阻挡而产生噪音者。请参阅图3a、图3b、图4a、图4b,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本二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而本二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本二实施例更可具有至少一强化肋部13,该强化肋部13选择设于该下壳体11或该盖体12其中任一或同时设置,所述强化肋部13主要通过于该下壳体11的底部111(如图4a、图4b)或该盖体12的下侧122(如图3a、图3b)通过打凸或凹的方式形成肋条结构,并且该强化肋部13系通过冲压所形成的结构,并且该强化肋部13由该盖体12下侧122向上侧121凸伸所形成,或也可于所述下壳体通过冲压所形成该强化肋部,由该下壳体底部向另一侧凸伸所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下壳体,具有一底部及一外壁部,该外壁部垂直环设于底部的周缘,并且该外壁部开设有一出风口;/n一盖体,具有一上侧及一下侧及一入风口,该入风口贯穿该盖体的上、下侧,该盖体与该下壳体对应盖合形成一空间,所述出风口通过该空间与该入风口相连通,并且该空间内的该下壳体与该盖体两者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高度,该下壳体与该盖体两者间位于该出风口处具有一第二距离高度,所述第二距离高度大于该第一距离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下壳体,具有一底部及一外壁部,该外壁部垂直环设于底部的周缘,并且该外壁部开设有一出风口;
一盖体,具有一上侧及一下侧及一入风口,该入风口贯穿该盖体的上、下侧,该盖体与该下壳体对应盖合形成一空间,所述出风口通过该空间与该入风口相连通,并且该空间内的该下壳体与该盖体两者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高度,该下壳体与该盖体两者间位于该出风口处具有一第二距离高度,所述第二距离高度大于该第一距离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垂设有一轴筒,并且该轴筒外部套设有一定子,内部容设有一轴承,一转子组具有一轴心及一扇叶轮毂,该轴心与该扇叶轮毂垂直连接,并且该转子通过该轴心与该轴承枢设,该扇叶轮毂外部延伸复数叶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的强化肋部是通过冲压所形成的结构,并且该强化肋部由该盖体下侧向上侧凸伸所形成,并扩大了该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颂伟李名哲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