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东海专利>正文

一种冲击周围预排出物质的排污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81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击周围预排出物质的排污泵机构,涉及水泵装置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泵体内腔所在的壳体底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螺孔槽;第一连接基体上包括有安装在第一安装螺孔槽内的第一加固螺纹管;第一加固螺纹管上开设有与泵体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内侧管槽;第一连接基体内开设有与第一内侧管槽相连通的第二内部槽体;第二喷射基体的一端侧设有位于第二内部槽体内的第二内侧卡合圆盘;第二喷射基体上包括倾斜设置的斜向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若干个不同角度的喷嘴或孔形成水柱,冲击周边的淤泥、大土块等杂质物体,提高相应的排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周围预排出物质的排污泵机构
本技术涉及水泵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周围预排出物质的排污泵机构。
技术介绍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在一些户内外作业中,需要对一些特殊场景进行排污操作,例如洪水或暴风以后的淤泥堆积的水源环境,这就导致水泵所处的预排出水源环境较差,容易抽入一些周围土壤或浑浊水源中的大颗粒土壤,长期以往,容易导致水泵内的壁面上积累杂质层,降低水泵的抽力和流量。而针对洪水或暴风以后的淤泥堆积的水源环境,用常规的排污水泵是不容易将沉积的淤泥排出。如何降低抽入的杂质土壤或淤泥物质等对水泵造成的损伤,提高排污效率,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冲击周围预排出物质的排污泵机构,改善后的产品通过泵运转时,产生内外压力差的水压,通过若干个不同角度的喷嘴或孔形成水柱,冲击周边的淤泥、大土块等杂质物体,提高相应的排污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冲击周围预排出物质的排污泵机构,包括泵体壳体,泵体壳体内设有泵体内腔,泵体内腔内设有与动力转轴相连接的水泵叶轮,泵体内腔的端侧设有端侧吸入口,泵体壳体的一侧设有出水管体,出水管体的端侧设有端侧外连环板,出水管体内开设有与泵体内腔相连通的出水管腔,泵体壳体的底侧设有安装坐落在土壤/水源之上的底座支撑基架;泵体内腔所在的壳体底侧面上装设有第一连接基体;第一连接基体的底侧端装设有第二喷射基体。泵体内腔所在的壳体底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螺孔槽;第一连接基体上包括有安装在第一安装螺孔槽内的第一加固螺纹管;第一加固螺纹管上开设有与泵体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内侧管槽;第一连接基体内开设有与第一内侧管槽相连通的第二内部槽体;第一连接基体的底侧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喷射基体的第一端侧通孔;第二喷射基体的一端侧设有位于第二内部槽体内的第二内侧卡合圆盘;第二喷射基体上包括倾斜设置的斜向喷嘴;第二喷射基体以及斜向喷嘴内开设有贯通式的喷射管腔;第二喷射基体的环侧设有第二外侧卡紧环板;第一连接基体的底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边侧基体;第三边侧基体上装设有开关式限位按钮;第三边侧基体的一侧设有与开关式限位按钮相连的内侧压紧弧板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连接基体的一侧装设有用于与泵体内腔所在的壳体底侧外壁密封接触的第一配合密封垫圈;第二内侧卡合圆盘的一侧设有与第一连接基体底侧面密封接触的第二内侧密封垫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内侧卡合圆盘的径向尺寸与第一内侧管槽的槽体尺寸相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外侧卡紧环板的上边缘侧为圆角结构;内侧压紧弧板结构上设有与第二外侧卡紧环板相配合的弧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斜向喷嘴的旋转调节范围为360°;第二喷射基体/斜向喷嘴为铜材质管体。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泵体内腔所在的水泵位置处开设第一安装螺孔槽,并在第一安装螺孔槽上安装第一连接基体,同时在第一连接基体上连接安装喷射位置角度可调节的第二喷射基体,从而根据实际需要对排污水泵预抽入的周围水源、土壤等进行水枪式冲击,对即将进入水泵的大颗粒杂物、土壤等进行粉碎,降低了大块杂质、土壤等对水泵造成的影响和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泵体壳体;2-泵体内腔;3-水泵叶轮;4-端侧吸入口;5-底座支撑基架;6-出水管体;7-出水管腔;8-端侧外连环板;9-第一连接基体;10-第二喷射基体;11-第一安装螺孔槽;12-第一加固螺纹管;13-第一内侧管槽;14-第二内部槽体;15-第一配合密封垫圈;16-第一端侧通孔;17-第二内侧卡合圆盘;18-第二内侧密封垫圈;19-斜向喷嘴;20-喷射管腔;21-第二外侧卡紧环板;22-第三边侧基体;23-开关式限位按钮;24-内侧压紧弧板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为一种冲击周围预排出物质的排污泵机构,包括泵体壳体1,泵体壳体1内设有泵体内腔2,泵体内腔2内设有与动力转轴相连接的水泵叶轮3,泵体内腔2的端侧设有端侧吸入口4,泵体壳体1的一侧设有出水管体6,出水管体6的端侧设有端侧外连环板8,出水管体6内开设有与泵体内腔2相连通的出水管腔7,泵体壳体1的底侧设有安装坐落在土壤/水源之上的底座支撑基架5;泵体内腔2所在的壳体底侧面上装设有第一连接基体9;第一连接基体9的底侧端装设有第二喷射基体10。泵体内腔2所在的壳体底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螺孔槽11;第一连接基体9上包括有安装在第一安装螺孔槽11内的第一加固螺纹管12;第一加固螺纹管12上开设有与泵体内腔2相连通的第一内侧管槽13;第一连接基体9内开设有与第一内侧管槽13相连通的第二内部槽体14;第一连接基体9的底侧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喷射基体10的第一端侧通孔16;第二喷射基体10的一端侧设有位于第二内部槽体14内的第二内侧卡合圆盘17;第二喷射基体10上包括倾斜设置的斜向喷嘴19;第二喷射基体10以及斜向喷嘴19内开设有贯通式的喷射管腔20;第二喷射基体10的环侧设有第二外侧卡紧环板21;第一连接基体9的底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边侧基体22;第三边侧基体22上装设有开关式限位按钮23;第三边侧基体22的一侧设有与开关式限位按钮23相连的内侧压紧弧板结构24。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基体9的一侧装设有用于与泵体内腔2所在的壳体底侧外壁密封接触的第一配合密封垫圈15;第二内侧卡合圆盘17的一侧设有与第一连接基体9底侧面密封接触的第二内侧密封垫圈18。进一步的,第二内侧卡合圆盘17的径向尺寸与第一内侧管槽13的槽体尺寸相配合。进一步的,第二外侧卡紧环板21的上边缘侧为圆角结构;内侧压紧弧板结构24上设有与第二外侧卡紧环板21相配合的弧面结构。进一步的,斜向喷嘴19的旋转调节范围为360°;第二喷射基体10/斜向喷嘴19为铜材质管体。在本技术中:第三边侧基体22上设置开关式限位按钮23,按压时,对内侧压紧弧板结构24的位置进行改变,需要对斜向喷嘴19的喷射角度进行调节时,按压一下开关式限位按钮23(这里的开关式限位按钮23原理结构可以采用传统圆珠笔的笔芯伸缩调节方式,具体的可以参见相关网页
技术实现思路
http://www.cad2d3d.com/post-916.html),可以将内侧压紧弧板结构24缩回,第二喷射基体10处于可调节角度的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周围预排出物质的排污泵机构,包括泵体壳体(1),泵体壳体(1)内设有泵体内腔(2),泵体内腔(2)内设有与动力转轴相连接的水泵叶轮(3),泵体内腔(2)的端侧设有端侧吸入口(4),泵体壳体(1)的一侧设有出水管体(6),出水管体(6)的端侧设有端侧外连环板(8),出水管体(6)内开设有与泵体内腔(2)相连通的出水管腔(7),其特征在于:/n所述泵体壳体(1)的底侧设有安装坐落在土壤/水源之上的底座支撑基架(5);/n所述泵体内腔(2)所在的壳体底侧面上装设有第一连接基体(9);/n所述第一连接基体(9)的底侧端装设有第二喷射基体(10);/n所述泵体内腔(2)所在的壳体底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螺孔槽(11);/n所述第一连接基体(9)上包括有安装在第一安装螺孔槽(11)内的第一加固螺纹管(12);/n所述第一加固螺纹管(12)上开设有与泵体内腔(2)相连通的第一内侧管槽(13);/n所述第一连接基体(9)内开设有与第一内侧管槽(13)相连通的第二内部槽体(14);/n所述第一连接基体(9)的底侧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喷射基体(10)的第一端侧通孔(16);/n所述第二喷射基体(10)的一端侧设有位于第二内部槽体(14)内的第二内侧卡合圆盘(17);/n所述第二喷射基体(10)上包括倾斜设置的斜向喷嘴(19);/n所述第二喷射基体(10)以及斜向喷嘴(19)内开设有贯通式的喷射管腔(20);/n所述第二喷射基体(10)的环侧设有第二外侧卡紧环板(21);/n所述第一连接基体(9)的底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边侧基体(22);/n所述第三边侧基体(22)上装设有开关式限位按钮(23);/n所述第三边侧基体(22)的一侧设有与开关式限位按钮(23)相连的内侧压紧弧板结构(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周围预排出物质的排污泵机构,包括泵体壳体(1),泵体壳体(1)内设有泵体内腔(2),泵体内腔(2)内设有与动力转轴相连接的水泵叶轮(3),泵体内腔(2)的端侧设有端侧吸入口(4),泵体壳体(1)的一侧设有出水管体(6),出水管体(6)的端侧设有端侧外连环板(8),出水管体(6)内开设有与泵体内腔(2)相连通的出水管腔(7),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体壳体(1)的底侧设有安装坐落在土壤/水源之上的底座支撑基架(5);
所述泵体内腔(2)所在的壳体底侧面上装设有第一连接基体(9);
所述第一连接基体(9)的底侧端装设有第二喷射基体(10);
所述泵体内腔(2)所在的壳体底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螺孔槽(11);
所述第一连接基体(9)上包括有安装在第一安装螺孔槽(11)内的第一加固螺纹管(12);
所述第一加固螺纹管(12)上开设有与泵体内腔(2)相连通的第一内侧管槽(13);
所述第一连接基体(9)内开设有与第一内侧管槽(13)相连通的第二内部槽体(14);
所述第一连接基体(9)的底侧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喷射基体(10)的第一端侧通孔(16);
所述第二喷射基体(10)的一端侧设有位于第二内部槽体(14)内的第二内侧卡合圆盘(17);
所述第二喷射基体(10)上包括倾斜设置的斜向喷嘴(19);
所述第二喷射基体(10)以及斜向喷嘴(19)内开设有贯通式的喷射管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卢东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