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378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及系统,该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系统包括主空压机、副空压机和两个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一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设置于主空压机上,并与主空压机连接;另一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设置于副空压机上,并与副空压机连接。通过主空压机和副空压机相配合对空气进行压缩,并向车辆进行供风,在车辆耗风量少、空压机启动频率较低的时间段,主空压机和副空压机无需向车辆供风时,通过控制主空压机进入空运转状态对润滑油的温度进行提升,使得主空压机下次启动时,其内部润滑油的温度处于较高温度状态,从而能够快速提升压缩空气的温度,有效降低润滑油乳化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进一步的,涉及一种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空运转装置预防螺杆式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车辆的空压机(即:空气压缩机)由于单次运行时间短和/或启动时间间隔长等因素,会导致空压机启动时润滑油温度较低,空压机在对空气进行压缩的过程中容易析出液态水,且由于单次运行时间短,空压机无法充分将析出的液态水带出空压机,液态水的堆积容易导致空压机内的润滑乳化,无法达到对空压机的正常润滑效果。现阶段,常利用空压机在空运转模式下可使油温升高且不向下游供风的原理对空压机中的润滑油进行升温,从而预防车辆的空压机中润滑油的乳化。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每天仅在车辆激活、有零速信号时,启动空压机进入空运转模式,使车辆在空运转模式下运行30分钟左右,然后停机;若当天无其他车辆激活、零速信号,则空压机当天不再进入空运转模式。但是,通过现行方法防止润滑油乳化具有如下缺点:一、如果车辆处于调试期或者运营初期,会由于客流量低,而使得空压机内的润滑油乳化风险大大升高,此时则需要频繁启动空压机进入空运转模式,以提升油温,达到预防乳化效果。但实际情况下,每天车辆激活次数有限,且激活时间间隔较长,导致空压机进入空运转模式的次数少、间隔时间长,无法达到将油温提升至预防润滑油乳化的温度,防乳化效果受限;二、当车辆进入正常运营期、客流量增加后,空压机内润滑油的乳化风险降低,车辆仅在部分客流量低的工况下进入空运转模式即可。但现行方法无法对正式运营后客流量低的工况进行准确的判断,车辆在非客流量低的工况下进入空运转模式,会增加空压机的空运转损耗,无法达到有效预防润滑油乳化的效果,不仅增加运营成本,还会缩短空压机的使用寿命。针对相关技术中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及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及系统,利用空压机在空运转模式可以提升润滑油的温度、不向下游供风的特点,在空压机不需要向车辆供风时,控制空压机进入空运转模式,以提升润滑油温度,从而使得空压机在下次启动时,润滑油依然保持在温度较高的状态,使得压缩空气后温度能够快速提升,降低润滑油乳化的风险,以达到预防润滑油乳化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其连接于空压机的低压进气口处,所述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包括进气阀主体和卸荷阀主体,其中:所述卸荷阀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腔,在所述卸荷阀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阀芯;所述进气阀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通过卸荷管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通过进入所述第二开口内的压力对所述阀芯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控制所述卸荷阀主体的通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用于与所述空压机的所述低压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连通位置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阀板,所述阀板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容置腔,位于所述阀板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隔离的第三容置腔,通过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的压力、第二容置腔内的压力和所述第三容置腔内的压力相配合对所述阀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控制所述进气阀主体的通断,所述第三容置腔通过旁通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阀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容置腔和所述旁通管路相连通的电磁阀连接口,所述电磁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电磁阀连接口还用于与所述空压机的高压出气口连接,在所述电磁阀连接口处设置有空运转电磁阀。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运转电磁阀失电断开,且所述空压机运行的状态下,外界空气进入至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并推动所述阀板向下移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导通,所述外界空气通过所述空压机的所述低压进气口进入至所述空压机内被压缩。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运转电磁阀失电断开,且所述空压机停机的状态下,所述空压机内的第一部分高压空气回流至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并推动所述阀板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断开,所述空压机内的第二部分高压空气推动所述阀芯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卸荷阀主体导通,所述空压机内的第三部分高压空气通过所述卸荷阀主体进入至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并对外排出。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运转电磁阀得电导通,且所述空压机空运转的状态下,外界空气进入至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并推动所述阀板向下移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导通,所述外界空气进入至所述空压机内被压缩,所述空压机的高压出气口输出的高压空气分别进入至所述第三容置腔内、并进入至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且对外排出,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的外界空气对所述阀板的压力与所述第三容置腔内对所述阀板的推力相平衡。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运转电磁阀失电断开,且所述空压机停机的状态下,所述空压机内的第一部分高压空气回流至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并推动所述阀板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断开,所述空压机内的第二部分高压空气推动所述阀芯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卸荷阀主体导通,所述空压机内的第三部分高压空气通过所述卸荷阀主体进入至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并对外排出。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阀芯的上部外壁和所述阀芯的下部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底部能与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三凸台的顶部能与所述第一凸台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三凸台的外壁与位于所述第一凸台下方的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壁可滑动地密封设置,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壁与位于所述第一凸台上方的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壁相分离,所述阀芯的底部留有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的间隙。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三凸台之间的所述阀芯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凸台的内壁之间留有容气空间,所述容气空间与所述卸荷管路连通,在所述阀芯向上移动的状态下,所述卸荷管路通过所述容气空间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一端设置有与空气过滤器相连接的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空压机连接口,所述第二进气通道通过所述空压机连接口与所述空压机的低压进气口连通;位于所述空压机连接口上方的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上开设有卸荷阀连接口,所述第二进气通道通过所述卸荷阀连接口与所述卸荷阀主体的第二开口连通。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空压机的高压出气口与油气分离器的进口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口与下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其连接于空压机的低压进气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包括进气阀主体和卸荷阀主体,其中:/n所述卸荷阀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腔,在所述卸荷阀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阀芯;/n所述进气阀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通过卸荷管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通过进入所述第二开口内的压力对所述阀芯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控制所述卸荷阀主体的通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用于与所述空压机的所述低压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连通位置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阀板,所述阀板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容置腔,位于所述阀板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隔离的第三容置腔,通过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的压力、第二容置腔内的压力和所述第三容置腔内的压力相配合对所述阀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控制所述进气阀主体的通断,所述第三容置腔通过旁通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阀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容置腔和所述旁通管路相连通的电磁阀连接口,所述电磁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电磁阀连接口还用于与所述空压机的高压出气口连接,在所述电磁阀连接口处设置有空运转电磁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其连接于空压机的低压进气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包括进气阀主体和卸荷阀主体,其中:
所述卸荷阀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腔,在所述卸荷阀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阀芯;
所述进气阀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通过卸荷管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通过进入所述第二开口内的压力对所述阀芯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控制所述卸荷阀主体的通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用于与所述空压机的所述低压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连通位置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阀板,所述阀板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容置腔,位于所述阀板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隔离的第三容置腔,通过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的压力、第二容置腔内的压力和所述第三容置腔内的压力相配合对所述阀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控制所述进气阀主体的通断,所述第三容置腔通过旁通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阀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容置腔和所述旁通管路相连通的电磁阀连接口,所述电磁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电磁阀连接口还用于与所述空压机的高压出气口连接,在所述电磁阀连接口处设置有空运转电磁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运转电磁阀失电断开,且所述空压机运行的状态下,外界空气进入至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并推动所述阀板向下移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导通,所述外界空气通过所述空压机的所述低压进气口进入至所述空压机内被压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运转电磁阀失电断开,且所述空压机停机的状态下,所述空压机内的第一部分高压空气回流至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并推动所述阀板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断开,所述空压机内的第二部分高压空气推动所述阀芯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卸荷阀主体导通,所述空压机内的第三部分高压空气通过所述卸荷阀主体进入至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并对外排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运转电磁阀得电导通,且所述空压机空运转的状态下,外界空气进入至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并推动所述阀板向下移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导通,所述外界空气进入至所述空压机内被压缩,所述空压机的高压出气口输出的高压空气分别进入至所述第三容置腔内、并进入至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且对外排出,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的外界空气对所述阀板的压力与所述第三容置腔内对所述阀板的推力相平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运转电磁阀失电断开,且所述空压机停机的状态下,所述空压机内的第一部分高压空气回流至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并推动所述阀板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断开,所述空压机内的第二部分高压空气推动所述阀芯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卸荷阀主体导通,所述空压机内的第三部分高压空气通过所述卸荷阀主体进入至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并对外排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空压机润滑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海孙正军宫明兴裴正武孔德帅金哲孟红芳蔡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