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282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1
一种车用牵引装置,适用于引导车轮沿着行驶方向脱离泥泞地,所述车用牵引装置包含承载单元、引导单元,及连接单元。所述承载单元沿着所述行驶方向长向延伸,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可定位于所述泥泞地上且可供所述车轮滚动辗过的牵引部。所述引导单元设置于所述承载单元邻近所述车轮的一端上,所述引导单元包括朝所述车轮的方向逐渐往下倾斜且用来导引所述车轮行进至所述牵引部的斜导部。所述连接单元将所述引导单元与所述承载单元可拆离地连接在一起。通过所述引导单元的可拆换式设计,可便于更换较易损毁的所述引导单元,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牵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牵引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来牵引车轮自泥泞地中脱困的车用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当车辆行驶在泥泞、松软的地面,例如泥浆地、沙地、沙坑、土堆、雪地等泥泞地上时,常会发生车轮下陷、打滑、空转等无法继续行进的情况,为了使所述车辆得以脱困,以往解决的方式,是在所述车轮陷入处的行驶方向上投入各种可增加摩擦力和支撑力的物体,例如石块、树枝、木材、杂草等,或是集众人的力推车,或是通过其他车辆牵引拖拉,然而所述方式不但麻烦不便,而且常会有人力不足或是没有其他车辆协助拖拉的情形。目前已有业者开发出多种救援板,大致上是一个长形板体,表面设有多个止滑突块,不使用时摆放在车内,使用时则放置在所述车轮的行驶方向上,当所述车轮转动时即可辗压滚过所述救援板而脱困离开。就所述救援板的构造来看,由于为不可拆分的整体设计,所以若是以金属材质制成,虽然强度高,但却重量重,成本也高,又若是以塑料材质制成,则其虽然重量轻,成本低,但是强度有限,其初始接触所述车轮的端部,由于会受到相当大的拉扯力,所以容易损坏,而导致整个所述救援板都需要丢弃,相当浪费,因此现有的所述救援板设计仍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
技术介绍
的至少一个缺点的车用牵引装置。本技术的车用牵引装置,适用于引导车轮沿着行驶方向脱离泥泞地,所述车用牵引装置包含:沿着所述行驶方向长向延伸的承载单元、设置于所述承载单元邻近所述车轮的一端上的引导单元,及将所述引导单元与所述承载单元可拆离地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可定位于所述泥泞地上且可供所述车轮滚动辗过的牵引部,所述引导单元包括朝所述车轮的方向逐渐往下倾斜且用来导引所述车轮行进至所述牵引部的斜导部。本技术的车用牵引装置,所述承载单元由塑料材料一体制成,所述引导单元由金属材料一体制成。本技术的车用牵引装置,所述承载单元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牵引部邻近所述车轮的一端的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界定出开口朝向所述车轮且供所述斜导部嵌置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结合部具有直立向下的第一主挡壁,所述引导单元还包括形成于所述斜导部周围且对应所述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具有形成于所述斜导部邻近所述牵引部的一侧且直立向上突伸的第二主挡壁,所述第二主挡壁可被所述第一主挡壁挡止限位而不能沿着相反于所述行驶方向的方向远离所述第一主挡壁。本技术的车用牵引装置,所述第一结合部还具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两相反侧的第一侧挡壁,所述第二结合部还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于所述斜导部的两相反侧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侧挡壁的第二侧挡壁,所述第二侧挡壁可被所述第一侧挡壁挡止限位而不能沿着相反于所述行驶方向的方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挡壁。本技术的车用牵引装置,所述第一结合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相反于所述开口的一端且沿着横交于所述行驶方向的挡止方向延伸的第一主连壁,所述第一主连壁具有数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结合部还具有形成于所述斜导部邻近所述牵引部的一侧且靠置于所述第一主连壁的第二主连壁,所述第二主连壁具有数个对应所述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数个将所述第一主连壁与所述第二主连壁固定在一起的主螺栓组,每一个所述主螺栓组具有直立穿过相对应的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的主螺丝,及螺接于所述主螺丝的主螺帽。本技术的车用牵引装置,所述第二主连壁还具有数个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穿孔且呈非圆形的主槽孔,所述主螺帽分别不能转动的嵌置在所述主槽孔内。本技术的车用牵引装置,所述第一结合部还具有两个分别直立相对地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的第一侧立壁,及两个分别横向连接所述第一侧立壁的第一侧连壁,每一个所述第一侧连壁具有数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结合部还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于所述斜导部的两相反侧且靠置于所述第一侧连壁的第二侧连壁,每一个所述第二侧连壁具有数个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数个将所述第一侧连壁与所述第二侧连壁固定在一起的侧螺栓组,每一个所述侧螺栓组具有直立穿过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侧螺丝,及螺接于相对应的侧螺丝的侧螺帽。本技术的车用牵引装置,每一个所述第一侧立壁具有数个呈非圆形且横向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侧槽孔,所述侧槽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侧螺帽分别不能转动的嵌置在所述侧槽孔内。本技术的车用牵引装置,所述斜导部具有由所述第一主连壁朝所述车轮的方向逐渐往下倾斜且横剖面呈中央下凹的圆弧形的斜坡壁,及两个分别由所述斜坡壁的两相反侧往下延伸的侧边壁。本技术的车用牵引装置,所述牵引部具有数个突设于顶面的主突块,及数个突设于底面的底突脚,所述斜导部具有数个突设于顶面的导突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引导单元的可拆换式设计,可视情况更换,以维持良好的车轮牵引作用。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技术车用牵引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仰视图;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不完整的立体分解俯视图;图4是所述实施例的不完整的立体分解仰视图;图5是所述实施例的不完整的纵向剖视图;及图6是所述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2,本技术车用牵引装置2的一实施例,适用于引导一车轮1沿着一行驶方向11脱离一泥泞地,为了方便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表示所述行驶方向11是指前方,且相反于所述行驶方向11是指后方,所以所述车用牵引装置2是摆放在所述车轮1的前方,当然在实施上所述行驶方向11所指方向也不以本实施例为限,例如所述行驶方向11也可以是指后方,在此不再说明。参阅图3~6,所述车用牵引装置2包含一个承载单元3、一个引导单元4,及一个连接单元5。所述承载单元3由塑料材料(例如现有的车用牵引装置用塑料材料)一体制成,具有重量轻、方便操作使用及成本低的优点,是沿着所述行驶方向11长向延伸,并包括一个可取离地定位于所述泥泞地上且可供所述车轮1(见图1)滚动辗过的牵引部31,及一个形成于所述牵引部31的后端的第一结合部32。所述牵引部31具有一个横剖面呈凹凸起伏状的承载壁311、数个形成于所述承载壁311的底部的补强肋312、数个突设于所述承载壁311的底面的底突脚313,及数个突设于所述承载壁311的顶面的主突块314。所述承载壁311的设计能增加其与所述泥泞地间的摩擦力,可防滑地定位于所述泥泞地上,所述底突脚313可插入所述泥泞地中以提高抓地力,所述主突块314可卡入所述车轮1的胎纹间以防止所述车轮1打滑。所述第一结合部32呈U形,并界定出一个具有一个朝后的开口331的安装空间33,所述第一结合部32具有一个位于所述安装空间33的前侧且沿着水平横交于所述行驶方向11的挡止方向12延伸的主隔壁321、一个直立向下地间隔位于所述主隔壁321前方且沿着所述挡止方向12延伸的第一主挡壁322、一个由所述主隔壁321的顶缘往前水平突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牵引装置,适用于引导车轮沿着行驶方向脱离泥泞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牵引装置包含:沿着所述行驶方向长向延伸的承载单元、设置于所述承载单元邻近所述车轮的一端上的引导单元,及将所述引导单元与所述承载单元可拆离地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可定位于所述泥泞地上且可供所述车轮滚动辗过的牵引部,所述引导单元包括朝所述车轮的方向逐渐往下倾斜且用来导引所述车轮行进至所述牵引部的斜导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牵引装置,适用于引导车轮沿着行驶方向脱离泥泞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牵引装置包含:沿着所述行驶方向长向延伸的承载单元、设置于所述承载单元邻近所述车轮的一端上的引导单元,及将所述引导单元与所述承载单元可拆离地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可定位于所述泥泞地上且可供所述车轮滚动辗过的牵引部,所述引导单元包括朝所述车轮的方向逐渐往下倾斜且用来导引所述车轮行进至所述牵引部的斜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由塑料材料一体制成,所述引导单元由金属材料一体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牵引部邻近所述车轮的一端的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界定出开口朝向所述车轮且供所述斜导部嵌置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结合部具有直立向下的第一主挡壁,所述引导单元还包括形成于所述斜导部周围且对应所述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具有形成于所述斜导部邻近所述牵引部的一侧且直立向上突伸的第二主挡壁,所述第二主挡壁可被所述第一主挡壁挡止限位而不能沿着相反于所述行驶方向的方向远离所述第一主挡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还具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两相反侧的第一侧挡壁,所述第二结合部还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于所述斜导部的两相反侧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侧挡壁的第二侧挡壁,所述第二侧挡壁可被所述第一侧挡壁挡止限位而不能沿着相反于所述行驶方向的方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挡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相反于所述开口的一端且沿着横交于所述行驶方向的挡止方向延伸的第一主连壁,所述第一主连壁具有数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结合部还具有形成于所述斜导部邻近所述牵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金福
申请(专利权)人:晨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