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239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属于矿山生态修复、边坡绿化、河道水土保持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采用特殊的环保无土纤维覆盖材料,作为混合种子、有机肥料(长效缓释肥)及其他营养基质的载体,用专用的设备将多种植生基质喷射到挂网的高陡边坡上,实施养护。施工工艺过程层次清晰,修复得到的高陡边坡的坡面结构稳定,既达到了生态修复效果,又起到了稳定边坡的作用。其中的最后一层的纤维植被毯,即可以起到防冲刷、水土保持作用,又可以为周边野生物种自然传播提供着落和生长的温床,待纤维植被毯降解后,当地物种已全面生长植根,基本无需管护,从而使高陡边坡实现了自然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属于矿山生态修复、边坡绿化、河道水土保持

技术介绍
在矿山开采以及道路、桥梁、水坝、隧道等开挖施工,所形成的高陡岩石裸露面,无土壤基质,现有的网格及喷播技术,基质植固于岩石边坡难度大、基质层薄、不稳固、成活率低、效果差,或者工程量大、施工难、成本高,为达到短期见绿及验收的效果,生物多样性以外来物种为主,需要长期维护管护,成活率低,治理效果维持时间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无法实现由人为修复向自然修复的转变。现有技术中,第一采用直接喷播的方法,其弊端是喷播的基质层土壤少、基质层薄,保水性差、基质容易滑落、成活率低、后期管护成本高。第二采用无纺布生态袋或草捆,用铁丝或塑料锁扣固定于钢丝网上,其弊端是生态袋中的种子不易发芽,大部分虽发芽,但长不出生态袋,同时生态袋或草捆长时间受风化侵蚀,容易腐烂降解,导致喷播的基质没有支撑,在大风大雨作用下,导致喷播的基质整片坍塌或脱落,又需要重新投资治理修复。第三采用修筑挡土墙,堆砌大量的土坡,在土坡上播种绿化,其弊端是要求坡体基底有足够大的场地面积,占地面积大,对超高边坡来说,工程量巨大,投资大,实施难度大。第四采用土工格或大栅格槽固定到边坡上或开凿台阶的方法,其弊端主要体现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工格和栅格槽部分、台阶立面无法覆土复绿,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针对裸露岩石破面,尤其是高陡岩石破面,对高陡边坡高强结构进行有机纤维复合修复,而且使实现施工简便、成本低廉、成活率高、轻管护和自然修复。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高陡边坡的坡体的坡面进行修整,清理坡面杂物、危石,使坡面保持平整;(2)在坡体的坡面上打入锚杆,锚杆的下端部深入坡体的坡面,锚杆的上端部伸出坡体6的坡面一定高度,锚杆在坡面上的平均密度每平方米大于100根;(3)在坡体的坡面上铺设底层网,锚杆从底层网上伸出,使底层网紧贴在坡体的坡面上,向底层网中喷播8~10cm厚的打底基材,打底基材中含有粘合剂、保水剂、土和稻壳;(4)在底层网上设置生态棒或卷管,生态棒或卷管绑定在底层网上,每根生态棒或卷管的长度为1~2米,每行生态棒或卷管的之间的纵向间隙为30~80厘米;(5)在步骤(4)的生态棒或卷管挂三维植被网,锚杆伸入三维植被网,向三维植被网中喷播木纤维混合基材,木纤维混合基材中含有木纤维、土、草种和有机肥,木纤维混合基材层的厚度为6~8厘米;(6)在步骤(5)的三维植被网上铺设纤维植被毯,用于对坡面进行养护时保护下层三维植被网中的木纤维混合基材。上述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中,所述的底层网采用Ф2.5的镀锌铁丝网编制而成。上述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中,所述的三维植被网采用聚丙烯或铁丝材料,网孔直径为1cm*1cm~5cm*5cm。上述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中,中所述的锚杆为长度30~80cm、直径Φ10的Ⅰ级圆钢。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其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采用特殊的环保无土纤维覆盖材料,作为混合种子、有机肥料(长效缓释肥)及其他营养基质的载体,用专用的设备将多种植生基质喷射到挂网的高陡边坡上,实施养护。施工工艺过程层次清晰,修复得到的高陡边坡的坡面结构稳定,既达到了生态修复效果,又起到了稳定边坡的作用。其中的最后一层的纤维植被毯,即可以起到防冲刷、水土保持作用,又可以为周边野生物种自然传播提供着落和生长的温床,待纤维植被毯降解后,当地物种已全面生长植根,基本无需管护,从而使高陡边坡实现了自然修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中形成的带有丝网的坡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用于表示坡体上生态棒或卷管与锚杆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和图2中,1是纤维植被毯,2是三维植被网,3是生态棒或卷管,4是底层网,5是锚杆,6是坡体,7是土壤基质,8是木纤维混合基材。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其施工后形成的带有丝网的坡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高陡边坡的坡体6的坡面进行修整,清理坡面杂物、危石,使坡面保持平整;(2)在坡体6的坡面上打入锚杆5,锚杆5的下端部深入坡体6的坡面,锚杆5的上端部伸出坡体6的坡面一定高度,锚杆5在坡面上的平均密度每平方米大于100根;(3)在坡体6的坡面上铺设底层网4,锚杆5从底层网4上伸出,使底层网4紧贴在坡体6的坡面上,向底层网4中喷播8~10cm厚的打底基材,打底基材中含有粘合剂、保水剂、土和稻壳等;(4)在底层网4上设置生态棒或卷管3,生态棒或卷管3绑定在底层网4上,每根生态棒或卷管3的长度为1~2米,每行生态棒或卷管3的之间的纵向间隙为30~80厘米;(5)在步骤(4)的生态棒或卷管3挂三维植被网2,锚杆5伸入三维植被网2,向三维植被网2中喷播木纤维混合基材8,木纤维混合基材8中含有木纤维、土、草种和有机肥等,木纤维混合基材层的厚度为6~8厘米;(6)在步骤(5)的三维植被网2上铺设纤维植被毯1,用于对坡面进行养护时保护下层三维植被网2中的木纤维混合基材。上述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中,所述的底层网4采用Ф2.5的镀锌铁丝网编制而成,底层网4的网孔直径为5cm*5cm~8cm*8cm。上述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中,所述的三维植被网2采用聚丙烯(PP)或铁丝材料,网孔直径为1cm*1cm~5cm*5cm。上述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中,所述的锚杆5为长度30~80cm金属锚杆。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中,底层网4采用Ф2.5镀锌铁丝网为原材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防护强度较高、防腐性的特点,有效防护风化岩石的滚落,作为生态棒或卷管、打底基材的附着载体。其中的三维植被网2可以显著提高边坡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并作为木纤维等混合基材组成的复合基材8的附着载体,通过植物的生长活动达到根系加筋,形成盘根错节的根系,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增加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整体的抗剪强度,大幅度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其中的维植被毯1为一铺绿产品,可以有效抵抗雨水冲刷,减少水土流失,结构上具有良好的拉力,附着力强,方便后期管护。三层网共同构建边坡立体高强结构,有效稳定边坡土壤基质基材,助推生态系统修复。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中,使用的土壤基质7中含有沙壤土,沙壤土的含沙量不大于8%,土壤基质7的粒径合适、湿度适中,并要求疏松,通透性强,干容重不得大于1.3g/cm3,PH值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对高陡边坡的坡体的坡面进行修整,清理坡面杂物、危石,使坡面保持平整;/n(2)在坡体的坡面上打入锚杆,锚杆的下端部深入坡体的坡面,锚杆的上端部伸出坡体6的坡面一定高度,锚杆在坡面上的平均密度每平方米大于100根;/n(3)在坡体的坡面上铺设底层网,锚杆从底层网上伸出,使底层网紧贴在坡体的坡面上,向底层网中喷播8~10cm厚的打底基材,打底基材中含有粘合剂、保水剂、土和稻壳;/n(4)在底层网上设置生态棒或卷管,生态棒或卷管绑定在底层网上,每根生态棒或卷管的长度为1~2米,每行生态棒或卷管的之间的纵向间隙为30~80厘米;/n(5)在步骤(4)的生态棒或卷管挂三维植被网,锚杆伸入三维植被网,向三维植被网中喷播木纤维混合基材,木纤维混合基材中含有木纤维、土、草种和有机肥,木纤维混合基材层的厚度为6~8厘米;/n(6)在步骤(5)的三维植被网上铺设纤维植被毯,用于对坡面进行养护时保护下层三维植被网中的木纤维混合基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高陡边坡的坡体的坡面进行修整,清理坡面杂物、危石,使坡面保持平整;
(2)在坡体的坡面上打入锚杆,锚杆的下端部深入坡体的坡面,锚杆的上端部伸出坡体6的坡面一定高度,锚杆在坡面上的平均密度每平方米大于100根;
(3)在坡体的坡面上铺设底层网,锚杆从底层网上伸出,使底层网紧贴在坡体的坡面上,向底层网中喷播8~10cm厚的打底基材,打底基材中含有粘合剂、保水剂、土和稻壳;
(4)在底层网上设置生态棒或卷管,生态棒或卷管绑定在底层网上,每根生态棒或卷管的长度为1~2米,每行生态棒或卷管的之间的纵向间隙为30~80厘米;
(5)在步骤(4)的生态棒或卷管挂三维植被网,锚杆伸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绿矿联合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