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密机用进料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78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浓密机用进料箱,包括进料桶、给料管和插装在进料桶中的絮凝剂添加管,所述进料桶由上至下分为进料稀释区、絮凝混合区和絮团卸料区,给料管沿切线方向连通布置于进料稀释区的进料桶上,在絮凝混合区的进料桶内由上至下的布置有环形导流板和多个消能竖板,在环形导流板和消能竖板间的絮凝剂添加管上布置有数个添加孔,在进料桶底部设有收口状的导料段,导料段底部开口布置于絮团卸料区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给料管置于进料桶的进料稀释区,添加孔置于进料桶的絮凝混合区,环形导流板置于进料稀释区与絮凝混合区进行阻挡作用,实现尾砂原浆稀释和絮凝反应分段完成,稀释和絮凝反应流程无重叠;稀释和絮凝反应无交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浓密机用进料箱
本技术涉及矿山固废充填
,尤其涉及一种浓密机用进料箱。
技术介绍
浓密机是一种基于重力沉降原理的固液分离设备,其依靠细粒物料的自重以及絮凝剂的作用,把较稀矿浆浓缩为较浓的矿浆。浓密机被广泛运用于矿山、化工、煤炭、冶炼等领域,例如可以用于矿山尾矿的充填。浓密机中一般都设置有用于进料的给料筒,给料筒起着混合絮凝剂、分散矿浆的作用,被认为是浓密机的关键部件。常规给料筒为一个伸入浓密机的圆筒,矿浆径向给入圆筒内,通过出料管无序自流入浓密机内。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浓密机的给料筒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絮凝剂与矿浆同步进入圆筒内进行尾砂絮凝,浓密机内溢流的稀释用水直接给入尾砂絮团,致使尾砂料浆先絮凝反应再稀释,破坏了尾砂絮团,沉降速度低;部分细粒级被分离,导致溢流跑浑;高浓度尾砂料浆来料不稀释,直接絮凝反应,导致絮凝剂耗量高,絮凝沉降效果差。2、浓密机内溢流的稀释用水和絮凝剂均从圆筒顶部直接给入,导致尾砂料浆稀释和絮凝反应交叉,絮凝效果不佳。3、絮凝剂单点添加至圆筒内,致使絮凝剂在圆筒内无法与尾矿浆充分混合,尾砂浆絮凝沉降效果差。4、现有的给料筒存在矿浆与絮凝剂混合不均匀等缺陷,由此导致浓密机的底流浓度低、连续性差。5、矿浆沿径向进料,将给料筒内固液分离的涡流打散,使布料絮乱,分离效果和沉降时间都难以保证,固液分离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稀释和絮凝反应无交叉、絮凝沉降效果更好的浓密机用进料箱。r>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浓密机用进料箱,包括进料桶、给料管和插装在进料桶中的絮凝剂添加管,所述进料桶由上至下分为进料稀释区、絮凝混合区和絮团卸料区,给料管沿切线方向连通布置于进料稀释区的进料桶上,在絮凝混合区的进料桶内由上至下的布置有环形导流板和多个消能竖板,在环形导流板和消能竖板间的絮凝剂添加管上布置有数个添加孔,在进料桶底部连接有收口状的导料段,导料段底部开口布置于絮团卸料区中。为便于稀释用水的均匀流入,在所述进料桶顶部设有锯齿堰。为防止进料桶内料浆通过锯齿堰溢流到进料桶外侧,造成溢流水跑浑,在给料管上方的进料桶内设有沿其周向布置的稀释水逆止板,该稀释水逆止板向进料桶中心下方倾斜布置为防止尾砂料浆在泵送力的作用下翻腾涌出进料桶,造成浓密机本体内澄清水的跑浑,在稀释水逆止板上方的进料桶内间隙套装有隔离内桶,该隔离内桶顶面高于锯齿堰布置。为进一步对尾砂稀释料浆和絮凝剂进行强制均化,所述絮凝剂添加管包括上下连通布置的直管段和圆锥段,直管段布置于进料桶轴心处,圆锥段置于环形导流板和消能竖板间,添加孔均布在圆锥段底部圆周上。为进一步对尾砂稀释料浆和絮凝剂进行强制均化,在圆锥段外周上设有桨叶,圆锥段可绕直管段轴心旋转,强制均化稀释料浆和絮凝剂。为使进料桶内的尾砂絮团分散到浓密机本体四周,所述进料桶还包括设在导料段下方的锥形卸料盘,该锥形卸料盘的锥面与导料段底面上下间隙布置形成周向絮团卸料口。为使进料桶的卸料更加均匀,在锥形卸料盘的锥面上环形均布有若干布料板。所述消能竖板绕进料桶轴线环形阵列布置,各消能竖板均沿进料桶径向布置。所述消能竖板所在的立面与水平面夹角为45°到9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给料管置于进料桶的进料稀释区,添加孔置于进料桶的絮凝混合区,环形导流板置于进料稀释区与絮凝混合区进行阻挡作用,实现尾砂原浆稀释和絮凝反应分段完成,稀释和絮凝反应流程无重叠。2、尾砂料浆稀释和絮凝反应无交叉,使得尾砂料浆先稀释后絮凝,絮凝尾砂团体下沉到消能竖板,稀释尾砂料浆絮凝团体无扰动再分散,有利于提高絮凝沉降效率。3、絮凝剂通过添加管多点添加至絮凝混合区内,可实现尾砂浆与絮凝剂的充分混合,提高尾砂浆絮凝沉降效果。4、收口状的导料段可使絮凝团体汇聚均化进一步增大,有利于提高絮凝沉降效率。5、尾砂原浆通过给料管沿径向进料,不会将进料稀释区内固液分离的涡流打散,分离效果和沉降时间得以保证,固液分离效率高。本技术通过将进料桶内的空间进行分区,使稀释和絮凝反应分段完成,絮凝沉降效率更好,具有更高的尾砂处理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C-C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的标记及所对应的构件名称为:1、进料桶;11、进料稀释区;12、絮凝混合区;13、絮凝混合区;14、导料段;15、锯齿堰;16、挂耳;17、锥形卸料盘;18、周向絮团卸料口;19、布料板;171、连接杆;2、给料管;3、絮凝剂添加管;31、添加孔;32、直管段;33、圆锥段;34、桨叶;4、环形导流板;5、消能竖板;6、稀释水逆止板;7、隔离内桶。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至图4可以看出,本技术这种浓密机用进料箱,包括进料桶1、给料管2、絮凝剂添加管3、环形导流板4和消能竖板5,进料桶1内部分为由上至下依次连通布置的进料稀释区11、絮凝混合区12和絮团卸料区13,在进料桶1底部连接有收口状的导料段14,导料段14底部开口布置于絮团卸料区13中;在进料桶1顶部设有锯齿堰15,进料桶1通过设置在其外壁上的挂耳16吊装在浓密机本体内,锯齿堰15位于浓密机本体的澄清区内;给料管2沿切线方向连通布置于进料稀释区11下部的进料桶1上;环形导流板4固接在絮凝混合区12上部的进料桶1内,絮凝剂添加管3包括直管段32和圆锥段33,直管段32布置于进料桶1轴心处,圆锥段33通过轴承连接于直管段32底部,圆锥段33可绕直管段32轴心旋转,圆锥段33与直管段32连通布置,在圆锥段33底部沿进料桶1周向均布有数个添加孔31,添加孔31布置于环形导流板4下方的絮凝混合区12内,在相邻添加孔31之间的圆锥段33上设有沿进料桶1径向布置的桨叶34;数个消能竖板5绕进料桶1轴线环形阵列布置在添加孔31下方的絮凝混合区12内,各消能竖板5均沿进料桶1径向布置,消能竖板5所在的立面与水平面夹角为45°到90°。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技术还包括稀释水逆止板6和隔离内桶7,稀释水逆止板6沿进料桶1周向焊接在给料管2上方的进料桶1内,稀释水逆止板6的横截面呈向进料桶1中心下方倾斜布置,防止进料桶1内料浆通过锯齿堰15溢流到进料桶1外侧,造成溢流水跑混;隔离内桶7间隙套装在稀释水逆止板6上方的进料桶1内,隔离内桶7顶面高于锯齿堰15布置,用于防止尾砂料浆在泵送力的作用下翻腾涌出进料桶1,造成浓密机本体内澄清水的跑混。从图1和图4可以看出,本技术中的进料桶1还包括锥形卸料盘17,该锥形卸料盘17通过一个连接杆171与消能竖板5固接并布置在导料段14下方,锥形卸料盘17与进料桶1同轴布置,锥形卸料盘17底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浓密机用进料箱,包括进料桶(1)、给料管(2)和插装在进料桶中的絮凝剂添加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桶由上至下分为进料稀释区(11)、絮凝混合区(12)和絮团卸料区(13),给料管沿切线方向连通布置于进料稀释区的进料桶上,在絮凝混合区的进料桶内由上至下的布置有环形导流板(4)和多个消能竖板(5),在环形导流板和消能竖板间的絮凝剂添加管上布置有数个添加孔(31),在进料桶底部设有收口状的导料段(14),导料段底部开口布置于絮团卸料区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密机用进料箱,包括进料桶(1)、给料管(2)和插装在进料桶中的絮凝剂添加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桶由上至下分为进料稀释区(11)、絮凝混合区(12)和絮团卸料区(13),给料管沿切线方向连通布置于进料稀释区的进料桶上,在絮凝混合区的进料桶内由上至下的布置有环形导流板(4)和多个消能竖板(5),在环形导流板和消能竖板间的絮凝剂添加管上布置有数个添加孔(31),在进料桶底部设有收口状的导料段(14),导料段底部开口布置于絮团卸料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密机用进料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料桶顶部设有锯齿堰(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密机用进料箱,其特征在于:在给料管上方的进料桶内设有沿其周向布置的稀释水逆止板(6),该稀释水逆止板向进料桶中心下方倾斜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浓密机用进料箱,其特征在于:在稀释水逆止板上方的进料桶内间隙套装有隔离内桶(7),该隔离内桶顶面高于锯齿堰布置。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伟刘婉莹柳小胜刘超莫东旭罗佳李鑫彭亮范海清王钟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