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牙体切割车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59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准牙体切割车针,包括夹持段和切割段,切割段为锥形,夹持段和切割段平滑过渡;切割段在牙体切割过程中所受应力逐渐变化,不易发生突然断裂;夹持段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条标线,每条标线绕夹持段圆柱表面一周,且每条标线的颜色不同,不同标线能表达车针切割的不同深度,能有效提醒医护人员,避免因车针切割过深触及软组织而导致二次伤害;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牙槽骨,为患者后期种植特别是即刻种植、义齿修复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准牙体切割车针
本技术属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牙体切割车针。
技术介绍
现有牙科车针在牙科手机的驱动作用下高速旋转,对需要修复或拔除的牙齿进行切割。口腔中空间狭小,医生的视野往往受到很大局限,一般难以观察到对牙齿的切割深度;例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需要切割到根分叉处,如果车针长度过短则有些埋藏过深的牙齿切割不完全,延长手术时间甚至不能完全拔除牙齿;如果车针长度过长则有可能在切割牙体组织过程中,因视野不清、医生手术经验不足等原因损伤患者下牙槽神经,造成其暂时或永久神经损伤;术中去除过多牙槽骨,影响后期种植和义齿修复。又如拔除上颌牙特别是上颌第一颗磨牙时,因其解剖特点,当操作医生经验不足时,极易发生上颌窦穿通,给患者增加二次手术的痛苦。同时患者体位很难配合医生助手一直保持在理想状态,而且还会随着医生助手的手术操作而发生相应的变动,导致牙科手术难以顺利完成;另外,牙科车针在高速旋转并有外界载荷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断针,断针往往会卡在口腔组织中难以取出,导致手术中断,增加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精准牙体切割车针,车针上设置刻度标识,使得医护人员能很方便地精准预测车针对牙齿的切割深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效率,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准牙体切割车针,包括夹持段和切割段,切割段为锥形,夹持段和切割段平滑过渡;夹持段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条标线,每条标线绕夹持段圆柱表面一周;且每条标线的颜色不同;夹持段和切割段采用同种材质制成。本技术提出一种精准牙体切割车针,包括夹持段(1)和切割段(2),切割段(2)为锥形,夹持段(1)和切割段(2)平滑过渡;夹持段(1)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条标线(4),每条标线(4)绕夹持段(1)圆柱表面一周;且每条标线(4)的颜色不同;夹持段(1)和切割段(2)采用同种材质制成。进一步的,下牙槽神经管上缘到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分别为:下颌第三磨牙段(18.14±1.13)mm,第二磨牙段(15.63±1.42)mm,第一磨牙段(17.55±1.70)mm,第二双尖牙段(18.16±1.57)mm,第一双尖牙段(17.13±1.36)mm[1]。设定针体总长为25mm,夹持段10-11mm和切割段8mm,过渡处长度为6-7mm。进一步的,为便于医生操作时精准计算磨牙深度,故设定标线自夹持段与切割段的连接处起,相邻两条标线间距为1mm。进一步的,夹持段表面设置标线的位置设置有微型凹槽,凹槽的宽度与标线的宽度相同,不影响车针机械性能的情况下设定凹槽的深度为3μm~5μm。进一步的,切割段的锥面上设置有切削翼,切削翼为螺旋状,切削翼的翼缘为刃形,切削翼的翼缘上设置有若干缝隙。进一步的,切削翼的翼缘与切割段椎体本体形成与切削翼螺旋一致的螺旋凹槽,切削翼的翼缘与螺旋凹槽平滑过渡。进一步的,切削翼设置有六条,切削翼的翼尖延伸至切割段的端面,翼尖为三角锥状。进一步的,所述翼尖包括4个型面,其中两个沿着椎体方向的型面为切削翼面的延伸段,朝向切割段端面的型面与切割段横断面的夹角角度不小于45°。进一步的,切割段的大端直径为1.4mm~2.0mm,切割段的小端直径为1.0mm~1.2mm。进一步的,切削翼的翼缘宽度与切割段直径之比为8%~8.5%。进一步的,每1mm设置一条标线,适合牙科手术过程,也便于区分。进一步的,标线设置在凹槽中,凹槽深度只有微米级,不影响车针的强度,标线的附着稳固,在车针使用过程中,高速回转时不易对标线产生磨损,延长车针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切削翼为螺旋状,切削翼的翼缘为刃形,切削翼的翼缘上设置有若干锯齿,缝隙将切削翼分割成不连续的切削段,减小切削过程中的整体应力,而且有利于切削牙齿粉末排出。进一步的,切割段的锥体上有6条相互平行并螺旋上升的切削翼,并且切削翼之间有螺旋凹槽,切削翼的翼缘与螺旋凹槽平滑过渡,既利于切削产生的牙粉排出,同时有避免牙粉及血液附着在切削段表面。进一步的,切削翼的翼缘宽度与切割段直径之比为8%~8.5%,形成大的切削力臂,减小阻力力臂,同时减小切削进给量,有效避免车针由于应力过大而断裂。进一步的,切削翼设置有六条,切削翼的翼尖延伸至切割段的端面,翼尖为三角锥状,有利于切削段前端进行切削,六条切削翼受力均匀。进一步的,朝向切割段端面的型面与切割段横断面的夹角角度不小于45°,使切削翼尖端降低单次切削量,降低切削阻力,减小车针应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夹持段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条标线,每条标线绕夹持段圆柱表面一周;且每条标线的颜色不同;不同标线能表达车针切割的不同深度,车针上设置刻度标识,使得医师在操作时能够很方便的观察到车针对牙齿的切割深度,避免因车针切割过深触而导致神经损伤、上颌窦穿通等情况而导致二次伤害;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牙槽骨,为患者后期种植特别是即刻种植、义齿修复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车针的切割段为锥形,夹持段和切割段平滑过渡,使得切割段在切割过程中所受应力逐渐变化,有效防止车针发生突然断裂,提高手术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切削翼翼缘局部示意图。附图中,1-夹持段,2-切割段,3-切削翼,4-标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精准牙体切割车针,包括夹持段1和切割段2,切割段2为锥形,夹持段1和切割段2平滑过渡;夹持段1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条标线4,每条标线4绕夹持段1圆柱表面一周;且相邻两条标线4的颜色不同;夹持段1和切割段2采用同种材质制成;标线4自夹持段1与与切割段2的连接处起,相邻两条标线4间距为1mm。切割段2的锥面上设置有切削翼3,切削翼3为螺旋状,切削翼3的翼缘为刃形,切削翼3的翼缘上设置有若干缝隙;切削翼3的翼缘与切割段2椎体本体形成与切削翼3螺旋一致的螺旋凹槽,切削翼3的翼缘与螺旋凹槽平滑过渡;切削翼3设置有六个,切削翼3的翼尖延伸至切割段2的端面,翼尖为三角锥状;所述翼尖包括4个型面,其中两个沿着椎体方向的型面为切削翼3面的延伸段,朝向切割段2端面的型面与切割段2横断面有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不小于45°,切削翼3的翼缘宽度为0.08mm~0.15mm,切削翼3的翼端延伸至切割段2的端面;切削翼3的翼缘宽度与切割段2直径之比为8%~8.5%;根据亚洲人下颌神经管上缘距牙槽嵴顶的距离的数据统计,车针总长设置为25mm,夹持段1和切割段2过渡处长度为3~5mm切割段2长度为8~11mm,夹持段1长度为11~14mm。切削翼3的翼缘上设置有锯齿,锯齿的形状为梯形,齿槽为局部切削,切削阻力小,更容易切削,并且降低切削段的应力;锯齿间能容纳和通过切削掉的牙骨碎屑,利于牙骨碎屑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准牙体切割车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段(1)和切割段(2),切割段(2)为锥形,夹持段(1)和切割段(2)平滑过渡;夹持段(1)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条标线(4),每条标线(4)绕夹持段(1)圆柱表面一周;且每条标线(4)的颜色不同;夹持段(1)和切割段(2)采用同种材质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准牙体切割车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段(1)和切割段(2),切割段(2)为锥形,夹持段(1)和切割段(2)平滑过渡;夹持段(1)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条标线(4),每条标线(4)绕夹持段(1)圆柱表面一周;且每条标线(4)的颜色不同;夹持段(1)和切割段(2)采用同种材质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牙体切割车针,其特征在于,针体总长为25mm,夹持段(1)和切割段(2)过渡处长度为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牙体切割车针,其特征在于,标线(4)自夹持段(1)与切割段(2)的连接处起,相邻两条标线(4)间距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牙体切割车针,其特征在于,夹持段(1)表面设置标线(4)的位置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宽度与标线(4)的宽度相同,凹槽的深度为3μm~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牙体切割车针,其特征在于,切割段(2)的锥面上设置有切削翼(3),切削翼(3)为螺旋状,切削翼(3)的翼缘为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开进胡曼洪咏龙李国威薛洋刘平隋文刘川马洋张述寅莫静珍林成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