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释放活性物质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141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释放药物活性物质的透皮治疗系统(TTS),其包括背衬层(7)和至少一种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1),其中,至少一个固定元件(6a‑6d)位于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和背衬层之间,通过该固定元件将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固定在背衬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在钩和环带节段存在的情况下将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固定到TTS的背衬层上的方法,并涉及钩和环带在将药物或治疗活性物质透皮或离子电渗给药至患者的方法中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皮释放活性物质的系统本申请是母案为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480070086.3的分案申请。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递送治疗有效量的药物活性物质至生物体的新系统。本专利技术优选涉及一种易于操作的系统,所述系统用于透皮递送溶解在液体中的治疗有效量的药物活性物质,更优选用于通过离子电渗疗法透皮递送阳离子活性物质。肠胃外给药的透皮途径与其它给药途径相比提供了许多优点。通过皮肤施用药物的方法和系统在药学领域是众所周知的。透皮给药通常利用被动透皮系统(例如,透皮治疗系统,TTS),它经由皮肤通过扩散将确定量的药物活性物质供给生物体。具体地说,溶解在液体中的活性物质的透皮传输存在以下问题:含有活性物质的凝胶或海绵布或无纺织的载体材料必须保持与背衬层分开,在TTS中的活性物质连同背衬层被固定至皮肤,其原因在于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则不能保证长时间的储存稳定性,或其原因在于活性物质可能必须保持冷却,或其原因在于活性物质可能对氧化敏感。然后贴含药剂的使用者必须通过除去封闭薄膜将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从它的通常密封并因此不透液性包装移出,并将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转移至透皮治疗系统(TTS)的背衬层,并将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固定在背衬层上。但是,一直因为病菌转移的风险,理想的是使用者应不用他或她的手指触摸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和也应理想地不使用任何辅助的手段以实现转移。因此,通常的操作是将TTS背衬层面朝下放置在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的向上打开的包装上,然后将载体材料按在TTS背衬层上。当此后再次将TTS从打开的包装中取出时,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被保持附着于TTS背衬层,所述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与TTS背衬层结合以形成在实际意义上的TTS,但是这并不总是可靠地发生。经常或至少偶尔,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仅仅被留在包装中。发生此问题的一个情况是采用离子电渗疗法的方法的情况,当被动透皮药物递送是对于某些类型的药物非常低效时采用离子电渗疗法。特别是离子化的药物往往无法以治疗有效量被动通过皮肤。离子电渗疗法的方法最初是由勒杜克在1908年和甚至更早地在US222276(1879)和US486902(1892)中描述的。从那以后,离子电渗疗法在商业上被用于离子带电治疗活性分子,如毛果芸香碱,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和芬太尼的透皮递送。离子电渗疗法一般是基于以下的基本原理的递送方法:电流的应用使得可用的外部能量通过改善活性成分的离子通过皮肤而增加药物渗透通过皮肤的膜能力。当带有正电荷(例如,阳离子活性物质)的离子置于离子电渗系统的阳极中或离子电渗系统的阳极下方时,电流的应用将导致被施加至这些离子的脉冲,所述脉冲在向阴极的电场的方向上移动这些离子并使其远离阳极,所述阴极被放置在皮肤的附近。在此过程中,阳离子药物通过皮肤的输送被改善或促进。可以用各种形式的活性药物成分、最优选用具有电荷并且由此在电场中发展到越过障碍(例如,皮肤)的能力的形式进行离子电渗。典型的离子电渗药物递送系统包含电解电系统,所述电解电系统包括阳极和阴极,并且被放置在患者的不同皮肤区域-优选邻近的皮肤区域-,每个电极被通过导线连接到外部电源。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微处理器控制的电仪器。这种类型的装置是已知的,包括非常简单的设计(例如,US5685837或US6745071)或其他更复杂的系统,其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所述系统的原理知识。利多卡因和芬太尼的透皮离子电渗系统已经在美国被成功推出。通过离子电渗疗法递送药物的系统的非常特别详细的描述在WO2012/071175中被找到。US5558633涉及离子电渗疗法的装置,其特别适用于从液体或从凝胶化水性制剂递送药物。然而,在这种装置中,药物活性物质的离子电渗疗法给药可以被“背景”电解质的存在破坏(例如参见Luzardo-Alvarez,A.,等人,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ControlledReleaseofbioactiveMaterials(2000),第27版,第159至160页)。此外,关于离子电渗疗法的装置的设计,还需求本身并不具有作为“背景”抗衡离子的破坏性影响的医药凝胶或液体。尽管仍然存在各种不足之处,离子电渗疗法已经被证明在所有这些情况(其中常规的TTS不足以确保这种活性物质的治疗有效剂量的快速给药)下是有用的递送方法。然而,存在采用离子电渗疗法的固有风险,即副作用如皮肤刺激,皮肤发红,灼热或其他皮肤坏死可以特别在增加电流强度中或在长时间实施离子电渗治疗中发生。另一方面,在电流强度的增加对于更高剂量治疗活性物质的施用可以是完全理想的,因为运输的离子数目与的每单位时间的电流的水平成正比。因此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方法,通过所述方法,含有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可以从它的包可靠地去除和固定到用于随后应用的目的的TTS背衬层–无论是否有或没有通过离子电渗疗法的增强–若无此则需要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被手触摸或需要额外的辅助以实现转移。这个问题是由初始分类的TTS解决,所述TTS包括背衬层和至少一种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其中所述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和背衬层之间的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固定含活性物质的载体至背衬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中,保持元件被配置为钩和环带的伸长地成型的段。在本申请钩和环带的提及是可以被理解为意指纺织品,任意地经常可释放的(可放松的)紧固装置,其基础是牙钻的原理。通常情况下,仿生工具包括以下:纤维的两个纺织带,一个显示软性具倒刺毛的钩或蘑菇头,另一个相反地成环。如果将它们压在一起则它们结合形成高速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具有或多或少的抵抗力,但以任何速率是可逆的。纺织钩和环带由聚酰胺,聚酯或聚烯烃纤维组成。所述钩在织造过程中或以后被引入钩带中。钩和环带和接触紧固件也可以通过用压敏粘合剂涂敷而在反面被赋予自粘性。在本专利技术中,设置在TTS的背衬层上的钩和环带形成钩侧,而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承担环侧的功能。通过将安装在TTS的背衬层上的保持元件按在包装(含有包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并且向上通过预先去除封闭膜被打开)的上侧,本专利技术使钩和环带通过钩与载体材料接合,当TTS从包装拆下时附着至TTS的保持元件,而当包装随后再次被除去时不被留在包装中。在一般情况下,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位于包装中,其中恰在将载体材料加上活性物质转移至TTS的背衬层前通过除去封闭薄膜,打开所述包装。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是液态饱和的,并且如此附着到包装膜。为了从包装膜释放载体材料,因此需要力(X1)。现在,如果在没有额外辅助如,例如,手指或用于转移的夹持元件的情况下,将载体材料转移到TTS,则TTS平放到载体材料上和被按下。这会导致液体饱和载体材料附加地附着至按下的TTS(聚合物膜/聚酯膜)。然而,附着至TTS的附着力(=Ftts)类似于附着至包装的附着力(=F包装)。在TTS已被按下后,在再次除去TTS时,两个附着力的大小决定了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是否保持附着至TTS或备选地附着至包。除非附着至TTS的附着力(Ftt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药物活性物质的释放的透皮治疗系统(TTS),其包含背衬层(7)和至少一种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1),其中所述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和背衬层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其用于将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固定到背衬层上,其特征在于,治疗活性物质具有阳离子结构并且所述载体材料是液体浸渍的,所述固定元件是钩和环带的伸长成型的节段的钩侧,所述伸长成型的钩和环带的形状与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的形状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220 EP 13199189.51.一种用于药物活性物质的释放的透皮治疗系统(TTS),其包含背衬层(7)和至少一种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1),其中所述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和背衬层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其用于将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固定到背衬层上,其特征在于,治疗活性物质具有阳离子结构并且所述载体材料是液体浸渍的,所述固定元件是钩和环带的伸长成型的节段的钩侧,所述伸长成型的钩和环带的形状与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的形状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TS,其特征在于,所述TTS在皮肤上的固定是通过粘帖性配置的覆盖贴剂进行的,或者通过背衬层(7)面朝皮肤的一侧的平面粘贴或图案形粘贴的构造,其中一种或多种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的一个或多个区域至少是无粘贴剂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TS,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7)是闭合背衬层,其是液体和水蒸汽的阻挡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TS,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背衬层(7)由塑料薄膜如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酯或聚氨酯或聚酰胺构成,并具有范围是5至300μm,优选10至200μm,更优选12至150μm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TTS,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形状,并且所述伸长成型的钩和环带具有弓形环段的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萨梅蒂R·哈克巴斯K·舒曼C·施密茨
申请(专利权)人:LTS勒曼治疗系统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