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病毒病菌头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36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病毒病菌头罩,包括头套、设于头套上的护目镜和口罩本体,所述头套包括外侧、内层以及设于外侧和内层之间的气柱,所述外侧设有自闭式充气阀;所述外侧、内层相对应的设有目窗、口窗和一对耳窗,所述口罩本体置于所述外侧或是置于外侧与内层之间,所述耳窗处设有第一抗菌过滤层,所述外侧或是置于外侧与内层之间;所述外侧、内层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所述腔室充气后形成人体头部外轮廓的内腔;所述耳窗、口窗处外侧向外延伸,人体头部至于内腔时,人耳、人鼻和口唇与第一抗菌过滤层以及口罩本体不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抗菌过滤层以及口罩本体且与人耳、口鼻在头套的作用下间隔有距离,不易发生磨损,同时有利于声音的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病毒病菌头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头罩,特别涉及一种防病毒病菌头罩。
技术介绍
在传染性污染场所,传染病防护装置是必不可少的防护设备。目前,用于人的头部防病菌、防病毒、防辐射及防尘侵染的防护器材体积笨重,携带不便。现有传染病一级防护装备中的防护口罩、防护眼罩和防护帽为独立单元,且密封性欠佳,仍有部分皮肤直接或间接裸露,造成医务人员感染,重复使用后,受感染几率增大,且成本投入相对较大。并且,现有头罩佩戴后防护眼罩易受到呼出的气体影响使得镜片上有雾气附着影响观察;同时人耳和人鼻容易和头罩或佩戴的口罩的复合接触摩擦,摩擦后破坏了复合层导致该层丧失防护,容易使得成医务人员被感染。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病毒病菌头罩,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病毒病菌头罩,包括头套、设于头套上的护目镜和口罩本体,所述头套包括外侧、内层以及设于外侧和内层之间的气柱,所述外侧设有自闭式充气阀;所述外侧、内层相对应的设有目窗、口窗和一对耳窗,所述口罩本体置于所述外侧或是置于外侧与内层之间,所述耳窗处设有第一抗菌过滤层,所述外侧或是置于外侧与内层之间;所述外侧、内层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所述腔室充气后形成人体头部外轮廓的内腔;所述耳窗、口窗处外侧向外延伸,人体头部至于内腔时,人耳、人鼻和口唇与第一抗菌过滤层以及口罩本体不接触。优选方案,所述头套顶部设有透气窗,所述透气窗处设有第二抗菌过滤层。优选方案,所述外层目窗、口窗处设有连接框。优选方案,所述护目镜包括护目镜本体、设于护目镜本体上第一密封卡扣装置,所述护目镜与所述充气后的头套通过密封卡扣装置可拆卸连接。优选方案,所述护目镜本体还包括延伸管,所述延伸管一端连接护目镜本体另一端贴合于人眼且贴合处设有硅胶垫。优选方案,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口罩框、设于口罩框内的复合层上以及设于口罩框外部的第二密封卡扣装置,所述口罩本体与所述充气后的头套通过第二密封卡扣装置可拆卸连接。优选方案,所述口罩框包括内框体和外框体,所述第二密封卡扣装置设于内框体四周,所述内框体和外框体可扣合,所述复合层置于内框体和外框体之间。优选方案,所述头套由透明医用塑料制成且下端设有收口拉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第一抗菌过滤层以及口罩本体且与人耳、口鼻在头套的作用下间隔有距离,不易发生磨损导致皮肤直接暴露情况的发生,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其次,本技术设置了耳窗,可以使得医护人员说话声传递的清楚。本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结合下文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图3为护目镜结构示意图;图4为口罩本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病毒病菌头罩,包括头套1、设于头套1上的护目镜2和口罩本体3,所述头套1包括外侧101、内层102以及设于外侧101和内层102之间的气柱103,所述外侧101设有自闭式充气阀104;所述外侧101、内层102相对应的设有目窗、口窗和一对耳窗,所述口罩本体3置于所述外侧101或是置于外侧101与内层102之间,所述耳窗处设有第一抗菌过滤层4,所述外侧101或是置于外侧101与内层102之间;所述外侧101、内层102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105,所述腔室105充气后形成人体头部外轮廓的内腔;所述耳窗、口窗处外侧101向外延伸,人体头部至于内腔时,人耳、人鼻和口唇与第一抗菌过滤层4以及口罩本体3不接触。使用时,将头套1展开,在自闭式充气阀104处冲入气体使得头套1形成人体头部示意佩戴的内腔,充气后头部从下端进入头罩。同时将护目镜2和口罩本体3连接于所述外侧101或是置于外侧101与内层102之间。由于所述耳窗、口窗处外侧101向外延伸,人体头部至于内腔时,人耳、人鼻和口唇与第一抗菌过滤层4以及口罩本体3不接触,因此长时间配带也不会发生磨损导致皮肤直接暴露情况的发生,有效的保护了医务人员。进一步的,所述护目镜本体21还包括延伸管23,所述延伸管23一端连接护目镜本体21另一端贴合于人眼且贴合处设有硅胶垫24。由于有延伸管23存以及增强人眼与延伸管23贴合的硅胶垫24的存在,呼出的气体不会进入护目镜本体21,因此降低了呼出的气体对护目镜本体21影响。而且,硅胶垫24减小了延伸管23对眼眶的挤压和摩擦使得佩戴舒适。当然的,所述头套1由透明医用塑料制成且下端设有收口拉绳6。优先的,所述头套1顶部设有透气窗,所述透气窗处设有第二抗菌过滤层5。在头套1顶部设有透气窗,增强可口气性,使得医务人员佩戴时呼吸通畅,由于第二抗菌过滤层5的防护,在此处医务人员皮肤也不会直接暴露。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减少物料的浪费以及节省成本,达到可重复利用的目标,口罩本体3优先采用如下方案:所述口罩本体3包括口罩框31、设于口罩框31内的复合层32上以及设于口罩框31外部的第二密封卡扣装置33,所述口罩本体3与所述充气后的头套1通过第二密封卡扣装置33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口罩框31包括内框体311和外框体312,所述第二密封卡扣装置33设于内框体311四周,所述内框体311和外框体312可扣合,所述复合层32置于内框体311和外框体312之间。使用时,将复合层32置于内框体311和外框体312之间后将其扣合,然后再通过第二密封卡扣装置33将口罩本体3扣在所述连接框。当需要更换时口罩时,仅仅更换复合层32即可。综上所述,所述第一抗菌过滤层4以及第二抗菌过滤层5均可采用医用口罩的层级结构,此为现有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病毒病菌头罩,包括头套、设于头套上的护目镜和口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套包括外侧、内层以及设于外侧和内层之间的气柱,所述外侧设有自闭式充气阀;所述外侧、内层相对应的设有目窗、口窗和一对耳窗,所述口罩本体置于所述外侧或是置于外侧与内层之间,所述耳窗处设有第一抗菌过滤层,所述外侧或是置于外侧与内层之间;所述外侧、内层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所述腔室充气后形成人体头部外轮廓的内腔;所述耳窗、口窗处外侧向外延伸,人体头部至于内腔时,人耳、人鼻和口唇与第一抗菌过滤层以及口罩本体不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病毒病菌头罩,包括头套、设于头套上的护目镜和口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套包括外侧、内层以及设于外侧和内层之间的气柱,所述外侧设有自闭式充气阀;所述外侧、内层相对应的设有目窗、口窗和一对耳窗,所述口罩本体置于所述外侧或是置于外侧与内层之间,所述耳窗处设有第一抗菌过滤层,所述外侧或是置于外侧与内层之间;所述外侧、内层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所述腔室充气后形成人体头部外轮廓的内腔;所述耳窗、口窗处外侧向外延伸,人体头部至于内腔时,人耳、人鼻和口唇与第一抗菌过滤层以及口罩本体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病毒病菌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套顶部设有透气窗,所述透气窗处设有第二抗菌过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病毒病菌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窗、口窗处设有连接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病毒病菌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目镜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庆原晓景李根徐哲陈卓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威特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