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用蹲便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134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厕所用蹲便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用蹲便辅助装置,包括安装于蹲便池后侧墙壁的底座,底座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架,转动架包括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第一竖杆的中部和第二竖杆的上端之间铰接有第一横杆,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下端之间铰接有第二横杆,蹲便池前端两侧的地面均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截面尺寸与第二竖杆的截面尺寸匹配,第二竖杆均安装有可升降的脚踏板,两根第一横杆的相对侧均设有托垫。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地小,便于收放,不影响正常人使用蹲便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用蹲便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厕所用蹲便辅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用蹲便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人们在入厕的时候用到的便器分为蹲便和坐便两种,人在一般坐姿中,肛肠角大约是80°~90°,而蹲姿时肛肠角可达到100°~110°。从理论上讲,肛肠角越大,直肠越直,排便就越顺畅。但是,蹲便时人体的重心在倾斜小腿的正上方,长时间的排便会压迫小腿神经,从而导致小腿麻木,这对于中老年人及具有便秘患者的长者无疑是不安全的,从蹲姿到站姿的过程中,脑部供血不足,猛然站起将会头晕眼花,另外中老年人的腿部力量也较小,存在长时间站不起来,并且,蹲姿排便还具有用力较小的优势,而排便用力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诱因,为此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蹲便辅助装置。现有的蹲便辅助装置一般采用直上直下的分离调节,调节操作过于复杂且价格昂贵,对于部分中老年人容易操作错误且在使用时并不实用,且蹲便用辅助装置体型较大,需要占用一个便池,也不便于其他人的正常使用和收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用蹲便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蹲便辅助装置结构复杂,体型大,不利于收放和正常人使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用蹲便辅助装置,包括安装于蹲便池后侧墙壁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中部和第二竖杆的上端之间铰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下端之间铰接有第二横杆,所述蹲便池前端两侧的地面均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截面尺寸与第二竖杆的截面尺寸匹配,所述第二竖杆均安装有可升降的脚踏板,两根所述第一横杆的相对侧均设有托垫。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当中老年便秘患者需要排便时,依次转动底座两侧的转动架,第二竖杆的下端插接到同侧的定位槽内,然后患者的臀部分别坐在两根第一横杆的托垫上,两托垫之间留有空隙,以方便排便,同时,将双脚放置在两块脚踏板上,控制脚踏板上升,使得患者躯干和下肢的夹角减小,模拟人们平地蹲便的姿势,排便更加顺畅。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用蹲便辅助装置,其重心在臀部,长时间的排便会不会压迫小腿神经,从而导致小腿麻木,同时,还可双手向后拉拽第二竖杆,使得患者重心短暂地转移至小腿,达到缓解臀部久坐酸痛的效果,也使得大腿能够挤压腹部,进一步促进排便的顺畅;其次,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转动架在转动至靠近蹲便池后侧墙壁后,能调整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规格大小的便池隔间,实用性强,同时第二竖杆在转动架自身重力作用下抵紧与其相对的隔间隔板,起到固定收纳的效果,方便其他人正常使用蹲便池;另外,本蹲便辅助装置的结构简单,造价较低,兼具坐便器防摔倒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优选地,所述底座开设有竖槽和放置槽,所述竖槽的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横轴,所述第一横轴的一端伸出底座并固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竖杆固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横轴位于竖槽的部分固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固接有U形叉夹,所述竖槽和放置槽连通,所述竖槽用于放置第一连杆,所述放置槽用于放置U形叉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架位于收拢位置时,U形叉夹和第一连杆均分别位于竖槽和放置槽内,在转动架的第二竖杆转动至与定位槽插接的过程中,第一竖杆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配合,带动第一横轴转动,使得第一连杆和U形叉夹随之转动,且转动角度和转动架的转动角度一致,U形叉夹能避免患者在脚踏板升降后,躯干意外后仰而受伤,还有助于患者保持躯干和下肢靠近的体位,促进排便,且U形叉夹的转动由转动架控制,无需单独操作。优选地,两个所述定位槽之间设有一通槽,所述通槽转动连接有第二横轴,所述第二横轴的两端均固接有第三锥齿轮,且第三锥齿轮位于同侧的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槽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接有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二竖杆沿轴线布置有两端贯通的内腔,所述第二竖杆的内腔安装有螺杆,所述第二竖杆设有开口,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固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从开口伸出并与脚踏板连接,任一所述第二竖杆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下方的螺杆固接,所述螺杆的下端开有矩形沉孔,所述转轴的上端与矩形沉孔适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脚踏板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螺杆转动,又由于开口对第二连杆的转动限制,使得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上下移动,同时,螺杆通过矩形沉孔和转动的配合,带动转轴转动,转轴通过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配合,带动另一侧转轴的转动,从而实现另一侧脚踏板的升降,需要说明的是,两根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以达到方便的调节两脚踏板同时升降的目的。优选地,所述脚踏板的后侧设置有脚后跟托,所述脚踏板的上侧面设有若干凸痕。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在模拟平地蹲便时,脚后跟托和凸痕可防止脚部滑落,有利于保持该姿势。优选地,所述托垫的后端具有一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与人坐时的臀部外形匹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在模拟平地蹲便时,弧形部提供支撑,避免患者向后滑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用蹲便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第一竖杆2、第二竖杆3、第一横杆4、第二横杆5、第一横轴6、第二横轴7、第一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9、第三锥齿轮10、第四锥齿轮11、转轴12、螺杆13、螺母14、第二连杆15、脚踏板16、脚后跟托17、电机18、托垫19、第一连杆20、U形叉夹21。实施例基本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用蹲便辅助装置,包括安装于蹲便池后侧墙壁的底座1,底座1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架,转动架包括第一竖杆2和第二竖杆3,第二竖杆3的前侧间隔设有两块海绵隔垫,第一竖杆2的中部和第二竖杆3的上端之间铰接有第一横杆4,第一竖杆2的下端和第二竖杆3的下端之间铰接有第二横杆5,蹲便池前端两侧的地面均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截面尺寸与第二竖杆3的截面尺寸匹配,两个定位槽之间设有一通槽,通槽转动连接有第二横轴7,第二横轴7的两端均固接有第三锥齿轮10,且第三锥齿轮10位于同侧的定位槽内,定位槽内转动连接有竖向的转轴12,转轴12上固接有与第三锥齿轮10啮合的第四锥齿轮11,第二竖杆3沿轴线布置有两端贯通的内腔,第二竖杆3的内腔安装有螺杆13,两根螺杆13的螺纹旋向相反,螺杆13螺纹连接有螺母14,螺母14的外周与第二竖杆3的内腔贴合,螺母14固接有横向的第二连杆15,第二竖杆3沿其轴向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开口,第二连杆15的自由端从开口伸出并固接有脚踏板16,脚踏板16的后侧设置有脚后跟托17,脚踏板16的上侧面设有若干凸痕。右侧的第二竖杆3的顶部安装有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轴与其下方的螺杆13固接,螺杆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用蹲便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蹲便池后侧墙壁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中部和第二竖杆的上端之间铰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下端之间铰接有第二横杆,所述蹲便池前端两侧的地面均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截面尺寸与第二竖杆的截面尺寸匹配,所述第二竖杆均安装有可升降的脚踏板,两根所述第一横杆的相对侧均设有托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用蹲便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蹲便池后侧墙壁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中部和第二竖杆的上端之间铰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下端之间铰接有第二横杆,所述蹲便池前端两侧的地面均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截面尺寸与第二竖杆的截面尺寸匹配,所述第二竖杆均安装有可升降的脚踏板,两根所述第一横杆的相对侧均设有托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用蹲便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开设有竖槽和放置槽,所述竖槽的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横轴,所述第一横轴的一端伸出底座并固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竖杆固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横轴位于竖槽的部分固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固接有U形叉夹,所述竖槽和放置槽连通,所述竖槽用于放置第一连杆,所述放置槽用于放置U形叉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老年便秘患者排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丽崔亚强邓传瑶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