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1223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混合备用;步骤二,平铺回填;步骤三,旋耕处理;步骤四,垄沟处理;步骤五,捆绑成棒;步骤六,种植管理;该方法,利用污泥、动物粪便和发酵物铺设在石沙化土壤中,提高了石沙化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改变了传统中直接使用固沙网和改良剂进行改良的方法,进而提高了植被的成活率,同时利用在沙参进行堆土、垄沟和垄台处理,不仅有利于蓄水处理,还利用玉米秸秆棒插入到垄台中和垄台垄沟相互配合,增大了风的阻力,从而削弱了风的等级,降低了泥土的流失率,提高了改良效果,同时种植的沙参,营养价值高,提高了在对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过程中的收益,从而降低了改良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
,具体为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环境的保护,其中对泥土的流失保护也是其中之一,因此需对土壤进行改良,其中就包括石沙化地区土壤的改良,传统的改良方法,通常直接采用固沙网和改良剂进行改良保护,但使用该方式进行改良保护,需定期的更换或者维护固沙网,增加了改良成本,同时使用该方法改良的土壤自我修复能力差,从而导致了植被的生存率底,进而导致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混合备用;步骤二,平铺回填;步骤三,旋耕处理;步骤四,垄沟处理;步骤五,捆绑成棒;步骤六,种植管理;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选取污水处理后得到的污泥与动物粪便和发酵物按照2∶1∶1的比例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放置在室内进行5-7天保存备用;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选取合适的石沙化地区土地进行挖坑处理,且挖坑深度为50-60cm,然后选取农作物秸秆均匀的平铺在深坑中,然后将挖出来的土壤进行回填处理,且进行平整处理,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和大豆秸秆的混合物;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然后将步骤一中搅拌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均匀的平铺在步骤二中平整处理后的土壤表面,然后对混合物和所需改良土壤进行旋耕处理,然后每隔两天旋耕一次,连续旋耕三次即可;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然后对土壤进行垄沟处理,然后以1亩为单位,在单位面积土壤的边缘处进行堆土处理,且堆土的高度为20-25cm,随后利用麦秸秆均匀的对土堆进行覆盖固定处理即可;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然后将玉米秸秆均匀的切制成40-50cm长的长棒,然后将切制成的长棒均匀的捆绑在一起形成玉米秸秆棒,且玉米秸秆棒的直径为9-12cm,然后将玉米秸秆棒均匀的插入步骤四中处理后得到的垄沟和垄台中,玉米秸秆棒插入长度为30-35cm;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选取适宜的季节将沙参种子种在垄台上,且沙参种子分别位于步骤五中在垄台上插入玉米秸秆棒的两侧,随后进行人工管理即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发酵物是由稻草、谷草和豆秸按照质量比1∶1∶1自然堆垛发酵随后进行破碎制成。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农作物秸秆平铺厚度为5-8cm。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混合物的平铺厚度为15-20cm。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旋耕深度为25-30cm。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中,垄台的高度为10-15cm,垄沟的深度为10-15cm,相邻垄沟之间的距离为50-55cm,垄沟的宽度为50-55cm。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五中,相邻玉米秸秆棒之间的距离为50-55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利用污泥、动物粪便和发酵物铺设在石沙化土壤中,提高了石沙化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改变了传统中直接使用固沙网和改良剂进行改良的方法,进而提高了植被的成活率,同时利用在沙参进行堆土、垄沟和垄台处理,不仅有利于蓄水处理,还利用玉米秸秆棒插入到垄台中和垄台垄沟相互配合,增大了风的阻力,从而削弱了风的等级,降低了泥土的流失率,提高了改良效果,同时种植的沙参,营养价值高,提高了在对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过程中的收益,间接的降低了对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混合备用;步骤二,平铺回填;步骤三,旋耕处理;步骤四,垄沟处理;步骤五,捆绑成棒;步骤六,种植管理;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选取污水处理后得到的污泥与动物粪便和发酵物按照2∶1∶1的比例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放置在室内进行5-7天保存备用,且动物粪便为牛粪、羊粪、猪粪和鸡粪中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且发酵物是由稻草、谷草和豆秸按照质量比1∶1∶1自然堆垛发酵随后进行破碎制成;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选取合适的石沙化地区土地进行挖坑处理,且挖坑深度为50-60cm,然后选取农作物秸秆均匀的平铺在深坑中,且农作物秸秆平铺厚度为5-8cm,然后将挖出来的土壤进行回填处理,且进行平整处理,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和大豆秸秆的混合物;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然后将步骤一中搅拌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均匀的平铺在步骤二中平整处理后的土壤表面,且混合物的平铺厚度为15-20cm,然后对混合物和所需改良土壤进行旋耕处理,且旋耕深度为25-30cm,然后每隔两天旋耕一次,连续旋耕三次即可;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然后对土壤进行垄沟处理,且垄台的高度为10-15cm,垄沟的深度为10-15cm,相邻垄沟之间的距离为50-55cm,垄沟的宽度为50-55cm,然后以1亩为单位,在单位面积土壤的边缘处进行堆土处理,且堆土的高度为20-25cm,随后利用麦秸秆均匀的对土堆进行覆盖固定处理即可;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然后将玉米秸秆均匀的切制成40-50cm长的长棒,然后将切制成的长棒均匀的捆绑在一起形成玉米秸秆棒,且玉米秸秆棒的直径为9-12cm,然后将玉米秸秆棒均匀的插入步骤四中处理后得到的垄沟和垄台中,玉米秸秆棒插入长度为30-35cm,且相邻玉米秸秆棒之间的距离为50-55cm;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选取适宜的季节将沙参种子种在垄台上,且沙参种子分别位于步骤五中在垄台上插入玉米秸秆棒的两侧,随后进行人工管理即可。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污水处理后残留的污泥与动物粪便和发酵物进行充分混合,然后铺设在土壤表面,随后使混合物填埋在土壤中,增加了土壤中的营养含量,有利于植被的存活,同时利用在土壤中进行堆图、垄沟和垄台处理,提高了土壤中的蓄水能力,同时利用玉米秸秆棒和垄台相互配合,提高了风的阻力,从而降低了泥土流失量,提高了改良效果,且在土壤中种植的沙参,营养价值高,需求量大,间接的降低了对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混合备用;步骤二,平铺回填;步骤三,旋耕处理;步骤四,垄沟处理;步骤五,捆绑成棒;步骤六,种植管理;其特征在于:/n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选取污水处理后得到的污泥与动物粪便和发酵物按照2∶1∶1的比例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放置在室内进行5-7天保存备用;/n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选取合适的石沙化地区土地进行挖坑处理,且挖坑深度为50-60cm,然后选取农作物秸秆均匀的平铺在深坑中,然后将挖出来的土壤进行回填处理,且进行平整处理,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和大豆秸秆的混合物;/n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然后将步骤一中搅拌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均匀的平铺在步骤二中平整处理后的土壤表面,然后对混合物和所需改良土壤进行旋耕处理,然后每隔两天旋耕一次,连续旋耕三次即可;/n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然后对土壤进行垄沟处理,然后以1亩为单位,在单位面积土壤的边缘处进行堆土处理,且堆土的高度为20-25cm,随后利用麦秸秆均匀的对土堆进行覆盖固定处理即可;/n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然后将玉米秸秆均匀的切制成40-50cm长的长棒,然后将切制成的长棒均匀的捆绑在一起形成玉米秸秆棒,且玉米秸秆棒的直径为9-12cm,然后将玉米秸秆棒均匀的插入步骤四中处理后得到的垄沟和垄台中,玉米秸秆棒插入长度为30-35cm;/n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选取适宜的季节将沙参种子种在垄台上,且沙参种子分别位于步骤五中在垄台上插入玉米秸秆棒的两侧,随后进行人工管理即可。/n...

【技术特征摘要】
1.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混合备用;步骤二,平铺回填;步骤三,旋耕处理;步骤四,垄沟处理;步骤五,捆绑成棒;步骤六,种植管理;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选取污水处理后得到的污泥与动物粪便和发酵物按照2∶1∶1的比例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放置在室内进行5-7天保存备用;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选取合适的石沙化地区土地进行挖坑处理,且挖坑深度为50-60cm,然后选取农作物秸秆均匀的平铺在深坑中,然后将挖出来的土壤进行回填处理,且进行平整处理,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和大豆秸秆的混合物;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然后将步骤一中搅拌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均匀的平铺在步骤二中平整处理后的土壤表面,然后对混合物和所需改良土壤进行旋耕处理,然后每隔两天旋耕一次,连续旋耕三次即可;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然后对土壤进行垄沟处理,然后以1亩为单位,在单位面积土壤的边缘处进行堆土处理,且堆土的高度为20-25cm,随后利用麦秸秆均匀的对土堆进行覆盖固定处理即可;
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然后将玉米秸秆均匀的切制成40-50cm长的长棒,然后将切制成的长棒均匀的捆绑在一起形成玉米秸秆棒,且玉米秸秆棒的直径为9-12cm,然后将玉米秸秆棒均匀的插入步骤四中处理后得到的垄沟和垄台中,玉米秸秆棒插入长度为30-35cm;
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选取适宜的季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瑾韦敏学韦光辉何铁光苏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