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1216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便携式木薯收获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包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的同一端转动连接,相对一端为自由端;第二夹臂与第一夹臂的结构相同;第一夹臂包括相邻设置的夹持部及手持部,夹持部远离自由端设置;夹持部为第一夹臂靠近第二夹臂一侧的齿状凸起结构;第一夹臂和/或第二夹臂背离自由端的一端延伸出一支臂,支臂与夹持部连接,支臂为可伸缩结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对应的区域均可设置夹持部进行大面积的夹持,使得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在增加夹持木薯区域的同时,避免额外延长设备来增加夹持区域,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也方便了用户的使用,适应了多种尺寸的木薯夹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
本技术涉及便携式木薯收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
技术介绍
深植于土中的木薯成熟时需要从土里拔出,木薯的批量收获设备中是通过一大型机械进行大批量拔除收获。但是在地形陡峭或不平的山间需要用到人工助力拔除的便携式收获装置。在现有的便携式木薯收获装置中,其缺少一种针对不同尺寸木薯的拔除设备,无法适应多种尺寸及多种地形的木薯拔除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的木薯收获装置无法适应多种尺寸及多种地形的木薯拔除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包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的同一端转动连接,相对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夹臂与所述第一夹臂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臂包括相邻设置的夹持部及手持部,所述夹持部远离所述自由端设置;所述夹持部为所述第一夹臂靠近所述第二夹臂一侧的齿状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夹臂和/或第二夹臂背离所述自由端的一端延伸出一支臂,所述支臂与所述夹持部连接,所述支臂为可伸缩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臂还包括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夹持部及手持部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通过所述转动部同轴旋转,所述转动部背离所述夹持部一端与所述支臂连接。优选地,所述夹持部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的外周侧,所述夹持部为所述第一夹臂外表面的齿状凸起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臂背离所述手持部一端设置一转轴,所述第一夹臂基于所述转轴自转;所述夹持部的凸起高度沿所述第一夹臂截面的周向逐渐增加;所述手持部与所述夹持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转轴靠近所述转动部一侧环绕定位有一转盘,所述转盘沿周向均匀设有凹陷的凹位;所述转动部靠近所述转盘一侧设有一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可置入所述凹位内,所述定位销位于所述转动部移动。优选地,所述手持部包括手持件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夹持部固定连接,相对一端插接于所述手持件;所述连接件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手持件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向外凸起的弹性圆柱,所述弹性圆柱与所述通孔匹配。优选地,所述支臂包括螺柱及螺孔,所述螺孔与所述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柱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柱可相对于所述转动部靠近或远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在同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结构相同,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对应的区域均可设置夹持部进行大面积的夹持,使得所述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在增加夹持木薯区域的同时,避免额外延长设备来增加夹持区域,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也方便了用户的使用,适应了多种尺寸的木薯夹持。同时,设置所述可伸缩支臂,使得用户可基于拔除需要进行支点长度的调整,以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和地形下的工作,增加了设备的适应性。2、通过设置所述转动部,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通过所述转动部同轴旋转,也即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可在不同的转动平面上基于同一轴心旋转。3、所述夹持部分布于柱状的第一夹臂的外表面,使得所述夹持部可基于柱状表面的分布实现与木薯的多点接触定位,避免了现有的单排齿状结构的单点接触定位,提高了对木薯的定位效果,同时使得对木薯表面的受力更均匀,避免单点定位中受力较为集中带来的木薯较易折断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环绕设置于第一夹臂的外周侧,使得所述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可旋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正向使用或负向使用,实现多向使用的功能,使用更方便。4、通过设置所述转轴,及设置所述夹持部的凸起高度沿所述第一夹臂截面的周向逐渐增加,使得所述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可具有进一步的调节功能,进一步适应了多种不同尺寸的木薯的拔除工作,方便用户在多种不同尺寸以及不同环境和地形下的木薯拔除,提高工作效率。5、通过设置所述定位销,使得用户可根据需要转动第一夹臂或第二夹臂后,通过定位销定位防止夹臂的转动。6、通过设置手持件与连接件,用户可通过按压所述弹性圆柱脱离所述通孔后将手持件拉出或伸入,以调节手持部的长度,并通过弹性圆柱置入通孔内实现固定,使得手持部的长度可调,便于不同用户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中第一夹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11-第一夹臂,111-转动部,1111-定位销,112-夹持部,113-手持部,1131-手持件,1132-连接件,11311-弹性圆柱,11321-通孔,114-支臂,1141、螺柱,1142-螺孔,12-第二夹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1,用于夹持木薯并从土中拔出。所述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1包括第一夹臂11及第二夹臂12,所述第一夹臂11及第二夹臂12的同一端转动连接,相对一端为自由端p,所述第二夹臂12与所述第一夹臂1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臂11可相对于第二夹臂12翻转任意角度,当第一夹臂11相对于第二夹臂12翻转以至于所述第一夹臂11向第二夹臂12靠近时,条状的木薯a被夹持于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之间,并通过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转动连接一侧抵持于地面上,用户手持所述自由端p向上抬起,即可拔出木薯。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夹臂12与所述第一夹臂11的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夹臂11的结构来进行具体说明,针对第二夹臂12的具体结构不再赘述。具体地,请结合图1和图2,所述第一夹臂11包括依次设置的转动部111、夹持部112及手持部113,所述夹持部112远离所述自由端p设置,所述手持部113对应所述自由端p设置,所述夹持部112为所述第一夹臂11靠近所述第二夹臂12一侧的齿状凸起结构(图未示)。所述第一夹臂11与所述第二夹臂12通过所述转动部111同轴旋转,也即所述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可在不同的转动平面上基于同一轴心旋转。使用时,用户可将所述转动部111抵持于地面上,手持所述手持部113上抬起,以将木薯拔出。通过设置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在同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12之间对应的区域均可设置夹持部112进行大面积的夹持,使得所述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1在增加夹持木薯区域的同时,避免延长设备来增加夹持区域,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也方便了用户的使用,适应了多种尺寸的木薯夹持。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夹臂11还包括一支臂114,所述支臂114设于所述转动部111背离所述手持部113一侧,也即所述支臂114为所述第一夹臂11的背离所述自由端p方向的延伸结构,使得用户在夹持木薯时,可通过所述支臂114抵持于地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的同一端转动连接,相对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夹臂与所述第一夹臂的结构相同;/n所述第一夹臂包括相邻设置的夹持部及手持部,所述夹持部远离所述自由端设置;/n所述夹持部为所述第一夹臂靠近所述第二夹臂一侧的齿状凸起结构;/n所述第一夹臂和/或第二夹臂背离所述自由端的一端延伸出一支臂,所述支臂与所述夹持部连接,所述支臂为可伸缩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的同一端转动连接,相对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夹臂与所述第一夹臂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夹臂包括相邻设置的夹持部及手持部,所述夹持部远离所述自由端设置;
所述夹持部为所述第一夹臂靠近所述第二夹臂一侧的齿状凸起结构;
所述第一夹臂和/或第二夹臂背离所述自由端的一端延伸出一支臂,所述支臂与所述夹持部连接,所述支臂为可伸缩结构。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还包括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夹持部及手持部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通过所述转动部同轴旋转,所述转动部背离所述夹持部一端与所述支臂连接。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的外周侧,所述夹持部为所述第一夹臂外表面的齿状凸起结构。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可调式木薯收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承英申章佑周灵芝李艳英周佳黄渝岚韦本辉胡泊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