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171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旋转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设备(1)具备:马达(3);连接端子(4),将外部与马达(3)电连接;以及外壳(2),收纳马达(3)和连接端子(4),连接端子(4)具有向与拔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40),外壳(2)具有与弯曲部(40)接触的接触面(2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设备。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在具备马达和收容马达的壳体并将旋转力传递至外部设备的旋转设备中,连接马达与外部的端子为所谓的曲柄形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具备马达、形成有布线的基板、以及将马达与形成有布线的基板电连接的柔性基板的旋转设备中,对设置于柔性基板的端子部的焊盘进行了焊锡接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具备:齿轮,其通过马达旋转,将旋转力传递至外部;传感器,其检测齿轮的转速或者旋转角度;以及收纳它们的壳体。上述传感器具备与齿轮一体地旋转的电刷以及形成有与电刷电接触的布线图案的布线基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138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1684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01-123451号公报然而,针对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旋转设备中的端子,存在对拔出方向上的外力无法保证可靠性的情况。另外,针对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旋转设备的结构,存在无法保证与柔性基板的接合状态有关的可靠性的情况。另外,针对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旋转设备的结构,在防止传感器性能降低的基础上,针对布线基板的配置,仍有改进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将上述任一情况作为课题的一个例子,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可靠性或者性能的旋转设备。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通过以下结构来把握。具有:马达;连接端子,将外部与上述马达电连接;以及壳体,收纳上述马达和上述连接端子,上述连接端子具有向与插入方向或者拔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上述壳体具有与上述弯曲部接触的接触面。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设备具备:马达;形成有布线的基板;以及柔性基板,将上述形成有布线的基板与上述马达电连接,上述柔性基板与上述形成有布线的基板经由接合部件而相互重合,上述柔性基板所具有的第一焊盘具有孔部,上述接合部件经由上述孔部与上述形成有布线的基板所具有的第二焊盘接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设备具备:齿轮;马达,使上述齿轮旋转;传感器,检测上述齿轮的转速或者旋转角度;以及壳体,收纳上述齿轮、上述马达以及上述传感器,上述传感器具有和上述齿轮一起旋转的电刷以及形成有布线的基板,该布线为与上述电刷电接触的圆弧状的布线,上述形成有布线的基板具备:第一孔部,设置于上述圆弧状的布线的内侧,设置为相对于上述齿轮的旋转轴旋转自如;以及第二孔部,供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凸部插通。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设备中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取下了实施方式的旋转设备的第二外壳的俯视图。图3B是第二外壳的仰视图。图4A是用剖面视图表示形成有布线的基板的配置状态的说明图。图4B是用剖面视图表示第一支承部的说明图。图4C是用剖面视图表示第二支承部的说明图。图4D是用剖面视图表示第三支承部的说明图。图5是端子的侧视图。图6A是图5的A-A线的剖视图。图6B是基于变形例的连接端子的剖面视图的说明图。图7A是表示第一外壳中的连接端子的固定部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第二外壳中的连接端子的固定部的立体图。图7C是表示连接端子的固定部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连接端子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形成有布线的基板与柔性基板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图10A是用剖面视图表示形成有布线的基板与柔性基板的接合状态的说明图。图10B是表示柔性基板的第一平面部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图11A是取下了其他实施方式的旋转设备的第二外壳的俯视图。图11B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旋转设备具备的柔性基板的立体图。图11C是取下了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旋转设备的第二外壳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此外,在实施方式的整个说明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设备中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3A是取下了实施方式的旋转设备的第二外壳的俯视图,图3B是第二外壳的仰视图。另外,图4A是用剖面视图表示形成有布线的基板的配置状态的说明图,图4B是用剖面视图表示第一支承部的说明图,图4C是用剖面视图表示第二支承部的说明图,图4D是用剖面视图表示第三支承部的说明图。实施方式的旋转设备1例如用于车辆用的空调系统(未图示)等,能够使用于控制风量等的通风窗转动。如图1所示,旋转设备1将分别由后述马达3、输出齿轮5以及多个传递齿轮6、传感器7等构成的功能部收纳于壳体2的内部。壳体2构成为能够分离成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此外,第一外壳21以及第二外壳22分别由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ABS等树脂材料形成。第一外壳21具有成为壳体2的底部的第一面部210(图4A)、设置于该第一面部210的外周部的第一侧壁部211和开口部212。另外,如图2以及图3A所示,在第一外壳21中,用于定位传感器(角度传感器)7具备的形成有布线的基板700的凸部218设置于第一面部210的内侧面。第二外壳22具有成为壳体2的顶面部的第二面部220(图4A)、设置于该第二面部220的外周部的第二侧壁部221和由第二侧壁部221围起的开口部222。另外,如图3B所示,在第二外壳22中,支承形成有布线的基板700的第一阶梯部201设置于第二面部220的内侧面。另外,如图4D所示,在第一外壳21设置有与第一阶梯部201配合地保持形成有布线的基板700的凸部201a。另外,如图3B、图4A以及图4D所示,在第二外壳22形成有筒状的支承部228,该支承部228将输出齿轮5的旋转轴51的端部支承为旋转自如,且前端部成为支承形成有布线的基板700的第二阶梯部202。另外,如图3B所示,在第二外壳22的外周设置有例如在将旋转设备1装入空调系统时用于安装于规定位置的四个安装部23、24、25、26。这样,通过将具有开口部212的第一外壳21和同样具有开口部222的第二外壳22以开口部212、222彼此对接的状态连结构成壳体2。此外,在第一外壳21中,与第二外壳22的多个卡合部223分别对应的多个突起(以下称为卡合突起213)一体地形成于第一侧壁部211。另一方面,在第二外壳22中,多个卡合部223以向第一外壳21侧延伸突出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第二侧壁部221的外周,卡合突起213与该卡合部223卡合。在卡合部223的一部分还存在设置有孔(以下称为卡合阶梯部(阶梯部)224)的部分,一部分卡合突起213与该卡合阶梯部(阶梯部)224卡合。这样,通过将第一外壳21与第二外壳22合在一起,使卡合突起213与卡合部223卡合,第一外壳21与第二外壳22被稳固地一体化,构成能够收容包含各种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设备,其中,具备:/n马达;/n连接端子,将外部与所述马达电连接;以及/n壳体,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连接端子,/n所述连接端子具有向与插入方向或者拔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n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弯曲部接触的接触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29 JP 2018-102696;20180529 JP 2018-102697;201.一种旋转设备,其中,具备:
马达;
连接端子,将外部与所述马达电连接;以及
壳体,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连接端子,
所述连接端子具有向与插入方向或者拔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弯曲部接触的接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设备,其中,
所述壳体具备固定所述弯曲部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具有所述接触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设备,其中,
所述固定部具有供所述弯曲部卡合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设备,其中,
所述连接端子由棒状的部件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设备,其中,
所述连接端子的剖面形状是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设备,其中,具备:
齿轮,将所述马达的旋转传递至外部;
传感器,检测所述马达的旋转角度;以及
基板,将所述马达、所述传感器、以及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
所述基板由具有挠性的薄膜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设备,其中,
所述旋转设备具备包含所述连接端子的多个端子、和将多个所述连接端子保持为列状的保持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设备,其中,
所述弯曲部具有:
第一拐角以及第二拐角,分别向与拔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反向地弯曲;以及
中间部,将所述第一拐角与所述第二拐角相连,
所述连接端子具有:
所述弯曲部;
第一延伸部,沿拔出方向延伸,一端从所述第一拐角朝向所述壳体的外侧延伸;以及
第二延伸部,沿拔出方向延伸,从所述第二拐角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延伸。


9.一种旋转设备,其中,具备:
马达;
多个连接端子,将外部与所述马达电连接;以及
壳体,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连接端子,
保持所述多个连接端子的保持部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固定部。


10.一种旋转设备,其中,具备:
马达;
连接端子,将外部与所述马达电连接;以及
壳体,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连接端子,
所述连接端子具备:
一端部,与外部电连接;
另一端部,与所述马达电连接;以及
第一拐角以及第二拐角,配置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
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拐角以及所述第二拐角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设备,其中,
所述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卡合部,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卡合部,
所述第一拐角、所述第二拐角、所述壳体的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卡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卡合部由凹部、凸部、阶差部的组合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设备,其中,
所述旋转设备具备柔性基板,
利用所述柔性基板将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马达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设备,其中,
所述旋转设备具备多个齿轮和用于检测所述齿轮的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
通过所述柔性基板将所述连接端子、所述马达、以及所述角度传感器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设备,其中,具备:
包含所述连接端子的多个连接端子;以及
保持部件,对在规定的方向排列的所述多个连接端子进行保持。


16.一种旋转设备,其中,具备:
马达;
连接端子,将外部与所述马达电连接;以及
壳体,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连接端子,
所述连接端子具备:
一端部,与外部电连接;
另一端部,与所述马达电连接;以及
第一弯曲部以及第二弯曲部,配置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
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一体成型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林晃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