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半导体器件和散热安装座的银铟瞬态液相方法及有银铟瞬态液相接合接头的半导体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70115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23
提供一种接合半导体器件和散热安装座的银‑铟瞬态液相方法,以及具有银‑铟瞬态液相接合接头的半导体结构。利用形成在半导体器件和散热安装座之间的超薄银‑铟瞬态液相接合接头,可以最小化其热阻以实现高热导率。因此,可以充分实现散热安装座的散热能力,从而使得高功率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达到其最佳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接合半导体器件和散热安装座的银铟瞬态液相方法及有银铟瞬态液相接合接头的半导体结构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无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合方法和接合结构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接合半导体器件和散热安装座的银-铟瞬态液相方法,以及具有银-铟瞬态液相接合接头的半导体结构。
技术介绍
当制造高功率半导体器件时,经常需要设计和构建热管理结构以充分消散内部生成的热,从而确保高功率器件的连续正常运行。通常,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功能和性能被这种热管理结构的提供/可用性/有效性所限制和决定。常见的热管理策略是采用高热导率材料作为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散热安装座。在所有已知存在的块体材料中,金刚石具有最高的热导率值(~2000W/mK)。所以,金刚石频繁地被选择作为用于高功率电子、光电与光电子领域的高端产品中的散热安装座的材料。由于市场中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的多晶金刚石的单价已经变得足够低,因此可以认为基于金刚石的散热安装座对于产业消费者产品是经济上可接受的。然而,应用基于金刚石的散热安装座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在高功率半导体器件和金刚石之间互连或形成可靠的接合接头。下面内容给出了用于散热应用的良好的接合接头的一般设计要求。首先,接合接头材料必须具备合理的高热导率,并且接合接头的厚度必须足够薄,从而确保高功率半导体器件和金刚石之间的整体热阻可以被优化至最小值。第二,接合接头必须是机械稳健且牢固的,并且是热稳定和化学稳定的,以支持在后续的制造工艺期间,或在升高的温度环境中器件的正常工作期间,器件到安装座组装的集成结构的稳定性。为了保证其长期可靠性,在持续暴露于工作温度之后或在多次热循环之后,接合接头应该维持其热学、机械、电学性质并具有合理的抗疲劳性。通常认为,发展出具有合适的接头材料的接合方法,以适用于半导体高功率器件和基于金刚石的散热安装座互连,是具有较大技术难度的,其原因如下给出。具体地来讲,众所周知金刚石是最硬的材料之一,并且可以在接合工艺期间被认为是的绝对的刚性体。因此,如果在接合工艺期间所施加的接合力太大,那么功能性半导体器件可能容易被集中的应力所影响从而产生破裂。此外,金刚石的热膨胀系数(CTE)仅为1ppm/℃,该热膨胀系数小于大多数常用的半导体材料,例如硅(Si):2.7ppm/℃,砷化镓(GaAs):5.9ppm/℃,氮化镓(GaN):5.6ppm/℃,磷化铟(InP):4.6ppm/℃,碳化硅(SiC):4.7ppm/℃。因此,在从接合温度到室温的冷却过程期间,会累积来自在半导体器件和金刚石散热安装座之间的CTE失配的热诱发应力/应变。在集成的异质结构中,这种CTE失配诱发的应力/应变通常是比较棘手的,会导致诸如功能性半导体器件中的产生微裂纹、界面分层、残余应力/应变诱发的故障等问题。因此,在半导体器件和基于金刚石的散热安装座之间的异质集成中,很需要具有较小接合压力和较低接合温度的接合工艺。在传统
,诸如纯锡(Sn)、富锡焊料、锡-铅(Sn-Pb)、纯铟(In)、富In焊料和铟-锡(In-Sn)等的软焊料已被用于半导体接合。然而,软焊料的屈服强度通常太低,使得接合层倾向于塑性变形以释放所累积的应力。然而,塑性变形的机制使得软焊料面临热疲劳和蠕变断裂问题,从而引发长期可靠性问题。因此,在长期可靠性更为重要的高端产品中,产业优选使用硬焊料。最常用的硬焊料来自于富金共晶族。诸如金-锡(Au-Sn)、金-锗(Au-Ge)和金-硅(Au-Si)等的富金共晶接合技术已被发展并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到基于金刚石的散热安装座之间的异质集成。在产业应用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优化之后,在连接半导体器件到金刚石安装座的应用中,富金共晶接合技术已被证明为长期可靠的工程解决方案。金-锡共晶接合(Au80at.%和Sn20at.%)被认为是上述方法中最为流行的方法。该接合技术具有280℃的共晶点,并且根据文献记载,可靠的接合工艺必须在加热阶段期间,以非常快的升温速率加热至320℃处才能实现。然而,320℃的接合温度被认为是相对较高的温度水平,该温度水平可能导致严重的CTE失配及其相关的问题。并且,该温度水平所产生热扩散历史会导致功能性半导体器件中的原始成分和纳米结构产生不良的退化效应。此外,已有文献提出,在原Au-Sn共晶接合接头结构中,引入纯金的应力缓冲层的修改设计。该设计将有助于减轻CTE失配诱发的应力/应变问题,但是代价是在散热结构中增加了更多的整体热阻。金的极高的原材料成本(>1250USD/oz.)是发展其替代的接合解决方案的另一主要的驱动力。该替代的接合解决方案应不是来自富金共晶族的,但是具有相似的或甚至更好的性能。银-铟(Ag-In)系统的瞬态液相(TLP)接合技术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了可替代的接合技术解决方案,是具有产业应用前景的候选技术之一。具体地来讲,国际市场中银的原材料单价(~15USD/oz.)和铟的原材料单价(~5USD/oz.)均远低于金。TLP接合的核心思想是在相对较低的接合温度中形成可以承受较高工作温度的接合接头。Ag-In接头的夹心层状接合结构是高度优选的,以提供更好的界面强度和避免长期的铟迁移问题。然而,由于Ag-In系统中的扩散行为快速且难以控制的事实,因此实现缩小的接合接头厚度的目标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更具体地,先前已记载,夹心接合结构中的铟层厚度必须高于5μm,以便在相对低的接合温度中实现完全接合的和可靠的富Ag接头。所以,先前产品的整体接合接头厚度不得不厚于30μm,而对于高功率半导体散热应用该厚度则被认为太厚。
技术实现思路
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发展缩小Ag-In接合接头厚度的方法,以便满足高功率半导体散热应用所提出的所有要求。为了实现上面提到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合半导体器件和散热安装座的Ag-In瞬态液相(TLP)方法。Ag-InTLP方法包括在半导体器件的底侧形成第一接合结构,包括:在半导体器件的底部上形成第一AgTLP接合层;在散热安装座的顶侧形成第二接合结构,包括:在散热安装座的顶部上形成具有第二AgTLP接合层的多层结构,在AgTLP接合层的顶部上形成中间瞬态AgIn2IMC(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scompound))层,在中间瞬态AgIn2IMC层的顶部上形成InTLP接合层,以及在InTLP接合层的顶部上形成抗氧化AgIn2IMC覆盖层;对第一接合结构和第二接合结构执行Ag-In接合工艺,从而将第一接合结构和第二接合结构转化成接合接头,该接合接头包括具有与半导体器件接触的第一Ag-In固溶体层、与散热安装座接触的第二Ag-In固溶体层以及被第一Ag-In固溶体层和第二Ag-In固溶体层夹在中间的Ag2InIMC层的夹心接合结构,使得接合接头连接半导体器件和散热安装座,并且Ag2InIMC层的厚度大于第一Ag-In固溶体层的厚度以及Ag2InIMC层的厚度大于第二Ag-In固溶体层的厚度。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半导体结构包括半导体器件;散热安装座;连接半导体器件和散热安装座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合半导体器件和散热安装座的Ag-In瞬态液相TLP方法,包括:/n在半导体器件的底侧形成第一接合结构,包括:/n在半导体器件的底部上形成第一Ag TLP接合层;在散热安装座的顶侧形成第二接合结构,包括:/n在散热安装座的顶部上形成具有第二Ag TLP接合层的多层结构,在Ag TLP接合层的顶部上形成中间瞬态AgI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接合半导体器件和散热安装座的Ag-In瞬态液相TLP方法,包括:
在半导体器件的底侧形成第一接合结构,包括:
在半导体器件的底部上形成第一AgTLP接合层;在散热安装座的顶侧形成第二接合结构,包括:
在散热安装座的顶部上形成具有第二AgTLP接合层的多层结构,在AgTLP接合层的顶部上形成中间瞬态AgIn2IMC金属间化合物层,在中间瞬态AgIn2IMC层的顶部上形成InTLP接合层,以及在InTLP接合层的顶部上形成抗氧化AgIn2IMC覆盖层;在第一接合结构和第二接合结构上执行Ag-In接合工艺,从而将第一接合结构和第二接合结构转化成接合接头,所述接合接头包括具有与所述半导体器件接触的第一Ag-In固溶体层、与所述散热安装座接触的第二Ag-In固溶体层以及被所述第一Ag-In固溶体层和所述第二Ag-In固溶体层夹在中间的Ag2InIMC层的夹心接合结构,使得所述接合接头连接所述半导体器件和所述散热安装座,并且Ag2InIMC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Ag-In固溶体层的厚度,以及Ag2InIMC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Ag-In固溶体层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所述底侧形成所述第一接合结构的整个步骤在仅单一的不间断的真空循环下通过PVD物理气相沉积被执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所述底侧形成所述第一接合结构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所述底部上形成所述第一AgTLP接合层的步骤之后,对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和所述半导体器件执行退火工艺过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散热安装座的所述顶侧形成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的整个步骤在仅单一的不间断的真空循环下通过PVD被执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散热安装座的所述顶侧形成所述第二接合结构之后和在对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合结构执行Ag-In接合工艺之前,在低于-20℃的温度下存储具有第二接合结构的所述散热安装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多层结构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散热安装座的顶部上形成初始AgTLP接合层;
在形成所述初始AgTLP接合层之后,在所述初始AgTLP接合层的顶部上形成初始InTLP接合层,使得所述初始AgTLP接合层的一部分与所述初始InTLP接合层的一部分反应,从而在所述第二AgTLP接合层和所述InTLP接合层的界面处形成中间瞬态AgIn2IMC层;以及
在所述初始InTLP接合层的顶部上形成Ag抗氧化覆盖层,使得所述初始InTLP接合层的另一部分与所述Ag抗氧化覆盖层反应,从而形成所述抗氧化AgIn2IMC覆盖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初始AgTLP接合层的所述顶部上形成所述初始InTLP接合层的步骤以从4nm/s至5nm/s范围的速率通过PVD被执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抗氧化AgIn2IMC覆盖层的步骤包括形成具有约Ag抗氧化覆盖层的三倍厚的厚度的所述抗氧化AgIn2IMC覆盖层。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散热安装座的顶部上形成所述初始AgTLP接合层的步骤在仅单一的不间断的真空循环下通过PVD被执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散热安装座的所述顶侧形成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散热安装座的所述顶部上形成所述初始AgTLP接合层之后但是在所述初始AgTLP接合层的所述顶部上形成所述初始InTLP接合层的步骤之前,对所述散热安装座和所述散热安装座的所述顶部上的所述初始AgTLP接合层执行退火工艺过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初始AgTLP接合层的所述顶部上形成所述初始InTLP接合层的步骤和在所述初始InTLP接合层的顶部上形成所述Ag抗氧化覆盖层的步骤是在所述退火工艺过程之后形成的,并且在不同于所述单一的不间断的真空循环的另一不间断的真空循环下通过PVD被执行。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合结构转化成所述接合接头的步骤包括:
以第一加热升温速率从第一预定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在第一预定温度范围中,通过所述抗氧化AgIn2IMC覆盖层执行在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的所述InTLP接合层和所述第一接合结构的所述第一AgTLP接合层之间的固态相互扩散和反应,以及通过所述中间瞬态AgIn2IMC层执行在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的所述InTLP接合层和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的所述第二AgTLP接合层之间的固态相互扩散和反应,从而进一步生长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的所述中间瞬态AgIn2IMC层和所述抗氧化AgIn2IMC覆盖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升温速率在从1K/s至20K/s的范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合结构转化成所述接合接头的步骤还包括:
在执行固态相互扩散和反应之后,在高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范围的第二预定温度范围中,通过所述抗氧化AgIn2IMC覆盖层执行在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的所述InTLP接合层和所述第一接合结构的所述第一AgTLP接合层之间的液-固相互扩散和反应,以及通过所述中间瞬态AgIn2IMC层执行在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的所述InTLP接合层和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的所述第二AgTLP接合层之间的液-固相互扩散和反应,而所述中间瞬态AgIn2IMC层和所述抗氧化AgIn2IMC覆盖层中的AgIn2IMC经由包晶分解反应转化成液相In和γ相固态Ag2InIMC,直到没有包晶分解反应可以在所述第二预定温度范围中被执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瞬态AgIn2IMC层和所述抗氧化AgIn2IMC覆盖层中的AgIn2IMC在所述第二预定温度范围内被完全转化成所述液相In和所述γ相固态Ag2InIMC。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温度范围在180℃和205℃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合结构转化成所述接合接头的步骤还包括:
在没有包晶分解反应可以在所述第二预定温度范围中被执行之后,以第一冷却降温速率从第三预定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永隽李金忠
申请(专利权)人:莱特美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