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584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触控屏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导电层,形成于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图案化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层,对应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形成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第二导电层,形成于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包括整层设置的第三电极;当触控屏受到触控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通过连接层相互导通;第一电极通过接收第二电极经由连接层传输来的感测信号,获取触控的压力信息,通过接收第三电极传输来的感测信号,获取触控位置的二维坐标信息,实现了触控屏的三维触控作用,促进了人机交互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人机交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触控屏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界面,通过感知人发出的指令,实现人机交互。然而,目前的触控屏只能识别二维坐标,未能感受力的大小,起到三维触控的作用。而要实现人机交互,必须要能够感知人施加力的大小。因此,现有触摸屏存在无法感知受力大小的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以改进现有触摸屏存在无法感知受力大小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屏,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图案化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用于接收触控感测信号,所述第二电极用于接收第一触控驱动信号,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压力信号;连接层,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且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第二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包括整层设置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用于接收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和第三触控驱动信号,所述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信号,所述第三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信号,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当所述触控屏未受到触控时,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连接层不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绝缘;当所述触控屏受到触控时,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连接层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通过所述连接层相互导通。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中,所述触控屏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图案化露出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连接层的厚度之和。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中,所述触控屏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同层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外周侧边;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与所述绝缘层连接,所述隔离层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中,所述隔离层的厚度比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大0.5微米到5微米。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交错绝缘设置。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交叉线,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交叉线,所述第一交叉线与所述第二交叉线交错设置,所述第一交叉线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交叉线之间的距离为1微米至10微米。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中,所述连接层包含导电金球。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中,所述导电金球的内核为可收缩性的树脂材料,外层为导电的金属材料。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一所述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图案化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用于接收触控感测信号,所述第二电极用于接收第一触控驱动信号,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压力信号;连接层,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且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第二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包括整层设置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用于接收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和第三触控驱动信号,所述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信号,所述第三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信号,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当所述触控屏未受到触控时,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连接层不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绝缘;当所述触控屏受到触控时,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连接层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通过所述连接层相互导通;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触控屏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触控屏;在第一触控阶段,所述驱动芯片向所述第二电极输入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用于获取触控的压力信息;在第二触控阶段和第三触控阶段,所述驱动芯片向所述第三电极分别输入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和第三触控驱动信号,用于检出触控位置的二维坐标信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所述触控屏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图案化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用于接收触控感测信号,所述第二电极用于接收第一触控驱动信号,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压力信号;连接层,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且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第二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包括整层设置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用于接收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和第三触控驱动信号,所述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信号,所述第三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信号,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当所述触控屏受到触控时,在触控位置处,由于触控压力的作用,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接层接触,使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相互导通;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接收所述第二电极经由所述连接层传输来的感测信号,获取触控的压力信息;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接收所述第三电极传输来的感测信号,分别获取触控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即触控的二维坐标信息;所述触控屏在识别二维坐标信息的同时,能够感知压力的大小,实现了触控屏的三维触控作用,促进了人机交互的发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电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中(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电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电层的四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的时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侧]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和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是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n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n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图案化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用于接收触控感测信号,所述第二电极用于接收第一触控驱动信号,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压力信号;/n连接层,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且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n第二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包括整层设置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用于接收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和第三触控驱动信号,所述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信号,所述第三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信号,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n当所述触控屏未受到触控时,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连接层不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绝缘;当所述触控屏受到触控时,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连接层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通过所述连接层相互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图案化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用于接收触控感测信号,所述第二电极用于接收第一触控驱动信号,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压力信号;
连接层,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且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第二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包括整层设置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用于接收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和第三触控驱动信号,所述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信号,所述第三触控驱动信号对应于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信号,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当所述触控屏未受到触控时,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连接层不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绝缘;当所述触控屏受到触控时,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连接层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通过所述连接层相互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图案化露出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连接层的厚度之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同层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外周侧边;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与所述绝缘层连接,所述隔离层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厚度比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大0.5微米到5微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宝江淼姚江波陈黎暄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