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051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检测系统,至少包括:储液模块,用于储存液体,所述储液模块设有液体出口;反应模块,用于将液流样本和检测制剂混合,孵化,并容纳孵化后的待测液流样本,所述反应模块设有进液口;转接模块,使所述储液模块和所述反应模块通过所述转接模块间接连通,用于将所述储液模块中储存的液体导入到反应模块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液体检测系统,可以使储液模块不直接与反应模块相连,实现快速的接驳与插拔,满足药剂袋即插即用的功能,也可以方便更换下方不同的反应模块。同时规整流道,大大降低了对管道的用量,降低反应模块的设计难度,减少加工公差,提高了设备整体的稳定性,使整个系统运行流畅稳定,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微流体技术是指在微观尺寸下控制、操作和检测复杂流体的技术,是在微电子、微机械、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交叉学科。微流体技术不强调减小器件的尺寸,它着重于构建微流体通道系统来实现各种复杂的微流体操纵功能。与宏观流体系统类似,微流体系统所需的器件也包括泵、阀、混合器、过滤器、分离器等。但微通道中的流体流动行为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宏观流体流动行为有着本质的差别,因此微泵、微阀、微混合器、微过滤器、微分离器等微型器件往往都与相应的宏观器件差别甚大。需要将药剂袋中的制剂以及液流样本输送到检测芯片中,目前均采用药剂袋或药剂瓶直接与检测芯片相连的方式,更换药剂袋时会影响直接影响检测芯片中的液流,稳定性差。检测芯片的设计难度大,从加工的角度上来讲,加工公差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检测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体检测系统,所述液体检测系统至少包括:储液模块,用于储存液体,所述储液模块设有液体出口;反应模块,用于将液流样本和检测制剂混合,孵化,并容纳孵化后的待测液流样本,所述反应模块设有进液口;转接模块,使所述储液模块和所述反应模块通过所述转接模块间接连通,用于将所述储液模块中储存的液体导入到反应模块中;所述转接模块至少包括:储液模块连接板,所述储液模块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液体出口对应的储液模块液流接口,所述储液模块液流接口与液体出口之间设有密封圈;反应模块连接板,所述反应模块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进液口对应的反应模块液流接口,所述反应模块液流接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设有密封圈;输液流道,用于连通储液模块液流接口和反应模块液流接口。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前述液体检测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储液模块的液体出口与转接模块的储液模块液流接口对接;将反应模块的进液口与所述转接模块的反应模块液流接口对接。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前述液体检测系统,用于液体中待测物的监控和或测量的用途。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液体检测系统,可以使储液模块不直接与反应模块相连,实现快速的接驳与插拔,满足药剂袋即插即用的功能,也可以方便更换下方不同的反应模块。同时规整流道,大大降低了对管道的用量,降低反应模块的设计难度,减少加工公差,提高了设备整体的稳定性。流体能耗小,不容易造成管道的阻塞,通过加热可以使液体反应充分,减少气泡的产生,成本低。通过精准控温,可以使反应速率不受外界温度的干扰,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从而也保证了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通过静态混合器降低了传统微流体器件中蛇形混合器的流阻。可以提高样本和试剂的反应速率,可以降低一个检测周期所需的时间。所述出液模块在灌装检测制剂完成之后处于常闭状态,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加速检测制剂的变质。同时,在扣接和拔掉所储液模块的同时,即可完成动力组件的开闭,方便快捷,也防止在换液时漏液。储液腔采取开口方向向下进行布置,在抽取液体的时候,合理的利用了液体本身自重形成的压力差,方便液体的抽取,相比于现有产品开口向上的布置方法,抽取所需泵压更小,抽水水量更稳定。整个系统运行流畅稳定,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整体结构图(贴合式转接板)。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分离式转接板)。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储液模块结构图(无储液外壳)。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储液模块的储液外壳内部结构图。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储液模块的储液外壳整体结构图。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反应模块的整体结构图(加热环片在内)。图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反应模块的爆炸图。图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液体检测系统的反应模块的底面视角的爆炸图。图9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反应模块的内部视图,包括流道及腔体。图10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反应模块的内部的部分视图。图1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反应模块的混合腔的剖视图。图1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反应模块的整体结构图(加热环片在外)。图1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转接模块结构图(贴合式)。图1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转接模块的反应模块连接板的主视图结构图(贴合式)。图1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转接模块的爆炸图(贴合式)。图1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的转接模块结构图(分离式)。图1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液体检测系统的转接模块底面角度结构图(分离式)。元件标号说明11储液腔111密封阀门12输液管13动力组件131输液泵132输液泵电源接口14储液外壳141液体出口142密封阀门开口21进液口22混合腔221混合单元23孵化组件231孵化腔232加热部件2321加热环片2322电极连接柱233加热部件限位柱234温度感应部件24检测腔25排液口a反应模块的液体流动方向S1混合单元的底面积S2连通口的截面积h中空腔的高度31储液模块连接板311储液模块液流接口32反应模块连接板321反应模块液流接口322反应模块排液接口323孵化腔布置孔324检测腔布置孔325排出口33输液流道34样本接口4电源5光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1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检测系统即为微流体检测系统。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液体检测系统适用的检测反应体系总体积不高于1ml。检测反应体系总体积即指样本与检测制剂反应混合物的总体积。如图1、图2、图15、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检测系统,所述液体检测系统至少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检测系统至少包括:/n储液模块(1),用于储存液体,所述储液模块设有液体出口(141);/n反应模块(2),用于将液流样本和检测制剂混合,孵化,并容纳孵化后的待测液流样本,所述反应模块设有进液口(21);/n转接模块(3),使所述储液模块和所述反应模块通过所述转接模块间接连通,用于将所述储液模块中储存的液体导入到反应模块中;/n所述转接模块至少包括:/n储液模块连接板(31),所述储液模块连接板(31)上设有与所述液体出口(141)对应的储液模块液流接口(311),所述储液模块液流接口(311)与液体出口(141)之间设有密封圈;/n反应模块连接板(32),所述反应模块连接板(32)上设有与所述进液口(21)对应的反应模块液流接口(321),所述反应模块液流接口(321)和所述进液口(21)之间设有密封圈;/n输液流道(33),用于连通储液模块液流接口(311)和反应模块液流接口(3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检测系统至少包括:
储液模块(1),用于储存液体,所述储液模块设有液体出口(141);
反应模块(2),用于将液流样本和检测制剂混合,孵化,并容纳孵化后的待测液流样本,所述反应模块设有进液口(21);
转接模块(3),使所述储液模块和所述反应模块通过所述转接模块间接连通,用于将所述储液模块中储存的液体导入到反应模块中;
所述转接模块至少包括:
储液模块连接板(31),所述储液模块连接板(31)上设有与所述液体出口(141)对应的储液模块液流接口(311),所述储液模块液流接口(311)与液体出口(141)之间设有密封圈;
反应模块连接板(32),所述反应模块连接板(32)上设有与所述进液口(21)对应的反应模块液流接口(321),所述反应模块液流接口(321)和所述进液口(21)之间设有密封圈;
输液流道(33),用于连通储液模块液流接口(311)和反应模块液流接口(3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模块(1)和/或所述转接模块(3)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储液模块(1)的液体出口(141)定位对接至转接模块储液模块液流接口(311)的定位元件,
和/或,
所述反应模块(2)和/或所述转接模块(3)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反应模块的进液口(21)定位对接至反应模块液流接口(321)的定位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模块液流接口(311)和液体出口(141)之间凹凸匹配定位连接,和/或,所述反应模块液流接口(321)和所述进液口(21)之间凹凸匹配定位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液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模块至少包括:
储液腔(11),储液腔上设有储液腔出口,所述储液腔出口上设有密封阀门(111);
输液管(12),与所述储液腔(11)连通;
动力组件(13),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输液泵(131)和输液泵电源接口(132),所述输液泵(131)设于所述输液管(12)上,所述输液泵电源接口(132)与所述输液泵(131)电连接;
储液外壳(14),用于容纳所述储液腔(11)、输液管(12)、动力组件(13),所述储液外壳底面设有液体出口(141),所述输液管(12)与所述液体出口连接,所述输液泵电源接口(132)设于所述储液外壳(14)的底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
(1)所述储液腔出口设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
(2)所述密封阀门(111)能手动开闭;
(3)所述密封阀门(111)选自闸阀、截止阀、蝶阀或球阀;
(4)所述液体出口(141)上设有密封圈;
(5)所述储液外壳(14)至少有两个相平行的光滑的侧面;
(6)所述储液腔(11)和/或所述储液外壳(14)的外轮廓为扁平长方体;
(7)所述液体检测系统包括多个储液模块,相邻的储液模块的侧面相互贴合排布。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液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模块至少包括:
进液口(21),用于接收待测液流样本和/或检测制剂;
混合腔(22),与所述进液口(21)连通,用于混合待测液流样本和检测制剂;
孵化组件(23),包括孵化腔(231),所述孵化腔(231)与所述混合腔(22)连通;
检测腔(24),与所述孵化腔(231)连通,用于容纳孵化后的待测液流样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模块的液体流动方向上,依次设有进液口(21)、混合腔(22)和孵化腔(231),所述混合腔(22)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混合单元(22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林辰刘应卫赵然董子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柏中观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