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亦楠专利>正文

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028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它包括明挖段主体结构、附属结构防水、施工缝、变形缝、桩头、穿墙管盒、降水井、格构柱等的防水,明挖段主体结构、附属结构包括底板、侧墙、顶板防水,采用以钢筋混凝土自防水为主,柔性防水层相结合的防排方式;施工缝、变形缝、桩头、穿墙管盒、降水井、格构柱等的防水采用止水构件辅助防水,所述施工缝设于施工分段、分层处,变形缝设于施工分段部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该防水施工方法,得到的隧道防水效果好,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过江隧道往往带有较强的地域性,与当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经验、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等有很大的相关度。在施工过程中较易出现冷缩裂缝和干缩裂缝等,施工中严格控制围护结构的变形,确保围护结构基面的平整、不开裂,在施工期间围护结构做到无明水、无滴漏水现象,允许防水基面上有少量湿渍。因此,过江隧道的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建筑结构与防水密切配合,防水与耐久性相结合。过江隧道施工中,往往涉及到变形缝、施工缝、诱导缝等的施工,因此变形缝、施工缝、诱导缝、穿墙管盒、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明挖与区间接头、桩头、拐角等细部施工必然影响了整个隧道的防水性能。而目前并未有防水施工的相关详细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过江隧道工程的防水施工方法。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明挖段主体结构、附属结构防水、施工缝、变形缝、桩头、穿墙管盒、降水井、格构柱等的防水,明挖段主体结构、附属结构包括底板、侧墙、顶板防水,采用以钢筋混凝土自防水为主,柔性防水层相结合的防排方式;施工缝、变形缝、桩头、穿墙管盒、降水井、格构柱等的防水采用止水构件辅助防水,所述施工缝设于施工分段、分层处,变形缝设于施工分段部位。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板、侧墙、顶板防水的施工工艺为:混凝土基底垫层压光→基面清理→阴、阳角部位做倒角处理→阴、阳角部防水卷材加强层铺设→防水卷材大面积铺设→检查验收→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结构层施工。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板、侧墙、顶板防水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混凝土基底垫层压光2)基面处理a.混凝土基底垫层和围护结构表面不得有明水,待混凝土基底垫层表面无明水时,对于围护结构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部位施做找平层;b.混凝土基底垫层裂缝宽度≥1.5mm时,先做嵌填处理,骑缝凿V型槽平面上用水泥砂浆或膨润土防水浆嵌填;c.与混凝土基底垫层底板连接部位的侧墙采用1:2.5的水泥砂浆找平;d.找平层表面平整;(3)所有阴、阳角部位均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做成50x50mm的砂浆倒角;自粘防水卷材铺设a.将防水卷材展开,且PE膜向上,将卷材排放在阴、阳角部位、有接头的部位进行铺设,得到防水卷材加强层;b.再将防水卷材展开,放在需做防水部位,用水泥钉将卷材固定在基层上,粘结面朝外将固定于基层上的自粘卷材粘贴一侧的隔离膜揭开,边撕隔离膜边向下滚铺,同时与前一副卷材进行粘接,粘接完成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做另一幅卷材,进行大面积铺设,得到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c.碾压:对已粘贴好的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依次用压辊对卷材全表面压实一遍,搭接部位要重点碾压;对异形部位和搭接的“T”部位应用橡皮榔头敲密实;防水卷材施工结束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和结构层的施工。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同时在施工缝结构侧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在内侧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钢板止水带焊接在结构钢筋上,固定间距1m,避免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止水带倒伏;浇筑和振捣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时,边浇筑和边对钢板止水带进行扶正,避免钢板止水带出现过大的蛇形和倒伏;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振捣充分,保证止水带与混凝土咬合密实;施工缝和桩头混凝土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侧墙、底板的变形缝迎水面的变形缝先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再设置背贴式橡胶止水带或密封胶进行嵌缝处理,最后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胶进行防水;设置背贴式橡胶止水带时,顶板迎水侧设置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嵌填,形成止水环;采用密封胶进行嵌缝处理时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胶。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桩头防水施工过程如下:首先在垫层施工前,将桩头凿出至设计标高位置,暴露出来的桩身部分清除泥土、浮浆、松动的碎石等;然后在桩身与垫层阴角部位采用桩身防水卷材防水层,同时在阴角部位用10mm聚合物水泥基M10防水砂浆进行填充,桩身及桩头部位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处理,厚度为2.0mm;再次在桩头钢筋部位及桩身部位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条环绕桩身及桩钢筋。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穿墙管及降水井等的防水施工过程具体为:1)穿墙管:在穿墙管管壁周围焊接钢片止水环,并在止水环与管壁处环向设置密封胶密封;在管与结构面连接处阴角部位设置双面自粘防水层,并用密封胶进行嵌填,使其连接为整体。2)降水井:对留置降水井,穿底板继续抽水施工;对于需要闭的降压井,在底板施工前,在降压井井管外设置钢套管,并在钢套管外侧设置止水钢环,止水钢环与套管连接处设置填充M10防水水泥砂浆,在底板施工完成后进行降水井封堵;3)格构柱:首先将格构柱立柱桩桩头凿除至设计标高,并清除桩头泥土浮浆、松动的碎石等,然后将桩头部位用1.0mm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进行处理;其次,在底板防水卷材与桩头部位采用密封胶进行粘结,使其连接为整体;最后在底板范围内格构柱内外壁分别缠绕遇水膨胀止水条两道,增强其止水性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限定的方法得到的过江隧道,经观察,其结构未出现漏水现象,结构表面也不存在湿渍,总湿渍面积小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且任意100m²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²;平均渗水量不大于0.05L/(m²*d),任意100m²防水面积上的渗水量不大于0.15L/(m²*d);2)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严格控制凝胶材料最小用量,应不小于300kg/m³,不大于400kg/m³,水胶比最大限值为0.45;通过对施工缝、变形缝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其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板、侧墙转角部位防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顶板、侧墙转角部位防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缝防水施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缝防水施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桩头防水施工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基底垫层;2、围护结构;3、砂浆倒角;4、防水卷材加强层;5、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6、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施工缝;8、钢板止水带;9、遇水膨胀止水条;10、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11、背贴式橡胶止水带;12、双组份聚硫密封胶;13、桩身防水卷材防水层;14、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15、桩身遇水膨胀止水条;16、找平层;17、遇水膨胀腻子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过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明挖段主体结构、附属结构防水、施工缝、变形缝、桩头、穿墙管盒、降水井、格构柱等的防水,明挖段主体结构、附属结构包括底板、侧墙、顶板防水,采用以钢筋混凝土自防水为主,柔性防水层相结合的防排方式;施工缝、变形缝、桩头、穿墙管盒、降水井、格构柱等的防水采用止水构件辅助防水,所述施工缝设于施工分段、分层处,变形缝设于施工分段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明挖段主体结构、附属结构防水、施工缝、变形缝、桩头、穿墙管盒、降水井、格构柱等的防水,明挖段主体结构、附属结构包括底板、侧墙、顶板防水,采用以钢筋混凝土自防水为主,柔性防水层相结合的防排方式;施工缝、变形缝、桩头、穿墙管盒、降水井、格构柱等的防水采用止水构件辅助防水,所述施工缝设于施工分段、分层处,变形缝设于施工分段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板、侧墙、顶板防水的施工工艺为:混凝土基底垫层压光→基面清理→阴、阳角部位做倒角处理→阴、阳角部防水卷材加强层铺设→防水卷材大面积铺设→检查验收→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结构层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板、侧墙、顶板防水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混凝土基底垫层压光
2)基面处理
a.混凝土基底垫层(1)和围护结构(2)表面不得有明水,待混凝土基底垫层(1)表面无明水时,对于围护结构(2)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部位施做找平层;
b.混凝土基底垫层(1)裂缝宽度≥1.5mm时,先做嵌填处理,骑缝凿V型槽平面上用水泥砂浆或膨润土防水浆嵌填;
c.与混凝土基底垫层(1)底板连接部位的侧墙采用1:2.5的水泥砂浆找平;
d.找平层表面平整;
(3)所有阴、阳角部位均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做成50x50mm的砂浆倒角(3);
(4)自粘防水卷材铺设
a.将防水卷材展开,且PE膜向上,将卷材排放在阴、阳角部位、有接头的部位进行铺设,得到防水卷材加强层(4);
b.再将防水卷材展开,放在需做防水部位,用水泥钉将卷材固定在基层上,粘结面朝外将固定于基层上的自粘卷材粘贴一侧的隔离膜揭开,边撕隔离膜边向下滚铺,同时与前一副卷材进行粘接,粘接完成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做另一幅卷材,进行大面积铺设,得到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5);
c.碾压:对已粘贴好的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5),依次用压辊对卷材全表面压实一遍,搭接部位要重点碾压;对异形部位和搭接的“T”部位应用橡皮榔头敲密实;
(5)防水卷材施工结束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6)和结构层的施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缝(7)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亦楠沈益明何碧青
申请(专利权)人:鲁亦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