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15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应用,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信号线及扇形区。信号线系平行地配置基板上,并具有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扇形区形成于信号线的至少一侧,其中扇形区设有连接导线,用以连接信号线。此显示面板可应用于一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不同线路间的 显示面板及其在显示装置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在显示器产业的快速发展下,平板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技术快速地 朝向更高质量特性演进。 一般平板显示器的显示面板包括一显示区域和一外 围区域显示区域为主要显示影像的部份,外围区域具有驱动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 IC)压合区域(Bonding Area)和扇形区(Fanout Area),驱动IC 压合区域是用以供驱动IC来接合于面板上,扇形区设有复数条导线,并呈扇 形分布,用以连接显示区域内的线路与外围区域的驱动电路。然而,随着显示器的广泛应用,显示面板的外围区域的尺寸有逐渐被要 求縮小的趋势。由于外围区域的尺寸逐渐縮小,在外围区域的导线布局亦显 得逐渐困难,且需使用精度更高的光刻掩模板来制作面板,导致制造成本大 幅地增加。以显示区域的每一画素所汇入的资料线为例来作说明,若画素之间的间 距例如为176.75 um,当每一画素仅汇入一条资料线时,则扇形区在靠近显示 区域一侧的导线间距亦为176.75 um,此时,可使用单位为0.25 um的光刻掩 模板来制作面板。当每一画素同时汇入二条资料线时,则扇形区在靠近显示区域一侧的导线间距即变成原本的二分之一,亦即为88.375 um,此时,则需 使用单位为0.025 um的光刻掩模板来制作面板,亦即光刻掩模板的精度需变 成原本的十分之一。因此,造成光刻掩模板的成本大幅地增加,进而增加整 体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 包括基板;信号线,平行地配置所述基板上,并具有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以及 扇形区,形成于所述信号线的至少一侧,其中所述扇形区设有连接导线, 用以连接所述信号线。所述显示面板可应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中。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及其应用可大幅地减少光罩成本,进而减少整体制造 成本。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 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视图2和图3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以及图4A和图4B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信号线的示意图。图中,100,显示面板,110,基板,120,信号线,130,扇形区, 131,连接导线,140,闸极驱动电路,150,数据驱动电路,160,外接线 路,170,可挠性电路板,180,控制电路接口,101,显示区域,102, 外围区域,dl,第一间距, d2,第二间距,d3,画素间距,P,画素,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视图。本 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显示器上,例如液晶显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有禾几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 OEL)、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 Display; OLED)、电浆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 PDP)、场放射 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奈米炭管显示器或电子墨水(E-ink)显示器 等。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是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来说明,此时,显 示面板IOO可相对于一背光模块(未绘示)来设置,而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然不 限于此,本专利技术亦可应用于其它型式的显示面板。请参照图1至图3,图2和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 板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包含基板110、复数条信号线120、 至少一扇形区130、闸极驱动电路140、数据驱动电路150及外接线路160。 这些信号线120平行地配置基板110上,并相互交错地形成一显示区域101, 用以显示影像,其中显示区域101具有复数个画素P和复数个薄膜晶体管(未 绘示)。显示区域101的至少一侧可形成外围区域102,用以设置扇形区130、闸极驱动电路140、数据驱动电路150及外接线路160。在本实施例中,数据 驱动电路150是连接于扇形区130与外接线路160之间,闸极驱动电路140 是连接于扇形区130。此闸极驱动电路140可为一闸极驱动集成电路(Driver IC),而此数据驱动电路150可为一数据驱动集成电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可更包含有可挠性电路板170与 控制电路接口 180。控制电路接口 180是透过可挠性电路板170而与外接线 路160形成电性连接。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线120例如为复数条扫描线与复数 条数据线,其平行地配置基板110上,并相互交错地形成显示区域101。信 号线120具有复数个第一间距(Pitch)dl和复数个第二间距d2,其形成于这些 信号线120之间,其中第一间距dl是不同于第二间距d2,亦即这些信号线 120之间可具有不同的间距。以每一画素P汇入二条数据线和一条扫描线为 例,画素P之间的画素间距d3例如为176.75 um,此时,第一间距dl和第二 间距d2例如是相互交错地配置于数据线之间,且第一间距dl和第二间距d2 的总和可相同于画素间距d3 (176.75 um),第一间距dl例如为88.5 um,而第 二间距d2例如为88.25 um。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信号线 120之间可具有更多不同间距,例如第三间距、第四间距,并非仅限于第一 间距dl和第二间距d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扇形区130形成于显示区域101的至少 一侧(外围区域102),扇形区130设有复数条连接导线131,用以连接信号线 120与驱动电路(闸极驱动电路140或数据驱动电路150),而提供闸极驱动电 路140或数据驱动电路150的信号至扫描线与数据线(信号线120)。对于一个 闸极驱动电路140或数据驱动电路150而言,对应的扇形区130的连接导线131可排列成扇形(Fan Configuration),且连接导线131的长度由扇型外侧往 内侧递减。如图3所示,当显示区域101的每一画素P例如汇入二条数据线,且画 素P之间的画素间距d3例如为176.75 um时,第一间距dl和第二间距d2可 对应地任意设计(例如88.5 um和88.25 um),藉以总和为画素间距d3 (176.75 um)。因此,当制作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时,可使用与画素间距d3相同 精度的光罩来进行线路布局,例如单位为0.25 um的光罩,亦即形成第一间 距dl和第二间距d所需的光罩精度相同于形成画素间距d3所需的光罩精度, 而无需使用精度更高(单位或光罩绘图格点更小)的光罩来制作面板,因而可避 免光罩成本增加。.请参照图4A和图4B,其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 信号线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第一间距dl和第二间距d2 例如是相互交错地的配置于数据线之间(亦即dl、 d2、 dl 、 d2),然不限于此,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第一间距d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信号线,平行地配置所述基板上,并具有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以及 扇形区,形成于所述信号线的至少一侧,其中所述扇形区设有连接导线,用以连接所述信号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峻桓李敏勤江明峰徐百宏傅建豪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