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985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所述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至少包括前端处理、中转中心处置、分拣中心分拣、再生资源中心利用和末端处置;在所述前端处理中,将垃圾分类地区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执行第一垃圾分类方法,在所述第二地区执行第二垃圾分类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垃圾分类方法将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所述第二垃圾分类方法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餐前垃圾、餐后垃圾和有害垃圾。本发明专利技术秉持“为用而分、分而必用”的垃圾处理理念,实现垃圾最大化利用的分类,同时得益于此分类方式,让百姓接受度更高,实现垃圾源头减量、以及垃圾资源化、无害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取垃圾四分类,即分为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将湿垃圾(厨余垃圾)运送至厨余垃圾处理厂,预处理后,进行厌氧消化产沼气、或者直接送入垃圾焚烧厂协同处理。可回收垃圾分拣回收,其他垃圾直接送往垃圾焚烧处理厂,或者填埋处理。为帮助老百姓理解如何分类,各地分别出台了分类指导手册,其中的难点是对湿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定义上有所交叉,百姓难以辨别,造成分类错误,在扔垃圾时被检查出来后还需手工重新分拣,环境恶劣、费时费力。垃圾投递采用四分类办法,造成不同地区分类效果差异巨大。一些地区执行不下去。湿垃圾(厨余垃圾)的分类方式,没有考虑后端处理技术的选型和适用性,为分类而分类,造成后端设施能力不足,预处理流程长、投资大;预处理后的固渣又回到垃圾焚烧厂协同,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现有的分类标准将未经过烹饪的餐前垃圾和烹饪后的餐后垃圾一起作为厨余垃圾,这些垃圾会送往厨余垃圾处理厂,处理后剩余的残渣和厨余垃圾处理厂处理不了的部分厨余垃圾一起进入垃圾焚烧厂焚烧处理。其他种类的垃圾全部送至垃圾焚烧厂焚烧,其中有部分未分出可回收垃圾会被烧掉,如塑料、纸张等,未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因此目前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存在上述多种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所述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至少包括前端处理、中转中心处置、分拣中心分拣、再生资源中心利用和末端处置;在所述前端处理中,将垃圾分类地区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执行第一垃圾分类方法,在所述第二地区执行第二垃圾分类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垃圾分类方法将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所述第二垃圾分类方法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餐前垃圾、餐后垃圾和有害垃圾。可选地,根据地区发展程度和居民生活习惯将所述垃圾分类地区分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垃圾分类方法中,所述干垃圾进一步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可选地,在所述中转中心处置中,对所述可回收垃圾进行集中拆解破碎并与所述其他垃圾一起运送至分拣中心;和/或将所述餐前垃圾和所述餐后垃圾运送至所述中转中心,进行破袋、脱水和压缩处理等。可选地,在所述分拣中心分拣中,对所述可回收垃圾和所述其他垃圾进行分拣,以分离再生资源。可选地,所述可回收垃圾通过磁场、重力、光谱和密度中的至少一种手段进行机械自动分拣,以得到塑料、玻璃、金属、废纸和复合包装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其他垃圾的分拣以机器分拣为主、人工分拣为辅,以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分拣出来并输送至再生资源中心,其余的垃圾送至垃圾焚烧厂焚烧。可选地,在所述再生资源中心利用中,对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再生资源加工销售或为再生资源产业提供原材料。可选地,在所述末端处置中,包括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对所述餐前垃圾进行好氧堆肥和无害化处理;通过筛选驯化餐前垃圾中的乳酸菌群,进行扩培提取乳酸,合成聚乳酸作为可降解垃圾袋的原料;直接回收所述餐前垃圾,以作为饲料;进行微生物发酵并烘干,以得到生物蛋白原料。可选地,在所述末端处置中,包括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对所述餐后垃圾进行预处理、水油分离,以得到的粗油脂,剩余部分通过制浆后进入厌氧发酵系统,以产生沼气;将所述餐后垃圾直接送往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处理。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前端处理、所述中转中心处置、所述分拣中心分拣、所述再生资源中心利用和所述末端处置中产生的无利用价值的垃圾和废渣进行无害化填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从源头到末端的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将垃圾从源头分类好之后,结合后端对应的技术手段,分门别类,针对性地处理所分类的垃圾,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本专利技术秉持“为用而分、分而必用”的垃圾处理理念,实现垃圾最大化利用的分类,同时得益于此分类方式,让百姓接受度更高,实现垃圾源头减量、以及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本专利技术中将厨余垃圾进一步分为餐前垃圾和餐后垃圾,根据不同物料特点,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扩展厨余垃圾利用多样性,减少资源浪费。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应因地制宜,不同地区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发达地区实行垃圾三分类办法,视情况过度到垃圾五分类办法,发达地区实行垃圾五分类办法,循序渐进推进垃圾分类。(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厨余垃圾的分类方式简单易分,且根据不同来料,优选处理技术、降低处理难度,有效资源利用。(3)将厨余垃圾分为餐前垃圾和餐后垃圾。餐前垃圾因品质好,无油、无盐、杂质少,可高效制备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或驯化、扩培乳酸菌,提取合成聚乳酸制备可降解垃圾袋等。(4)对可回收垃圾回收分拣,达到再生资源利用。对其他垃圾再次分拣,机器分拣为主,人工分拣为辅,将其他垃圾中的再生资源分拣出来,提升了干垃圾的可回收量,实现资源循环化。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明白,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为了方便描述而被使用从而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意图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至少包括前端处理、中转中心处置、分拣中心分拣、再生资源中心利用和末端处置;/n在所述前端处理中,将垃圾分类地区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执行第一垃圾分类方法,在所述第二地区执行第二垃圾分类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垃圾分类方法将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所述第二垃圾分类方法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餐前垃圾、餐后垃圾和有害垃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至少包括前端处理、中转中心处置、分拣中心分拣、再生资源中心利用和末端处置;
在所述前端处理中,将垃圾分类地区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执行第一垃圾分类方法,在所述第二地区执行第二垃圾分类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垃圾分类方法将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所述第二垃圾分类方法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餐前垃圾、餐后垃圾和有害垃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区发展程度和居民生活习惯将所述垃圾分类地区分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垃圾分类方法中,所述干垃圾进一步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转中心处置中,对所述可回收垃圾进行集中拆解破碎并与所述其他垃圾一起运送至分拣中心;和/或
将所述餐前垃圾和所述餐后垃圾运送至所述中转中心,进行破袋、脱水和压缩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拣中心分拣中,对所述可回收垃圾和所述其他垃圾进行分拣,以分离再生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回收垃圾通过磁场、重力、光谱和密度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义吴凯肖诚斌李昕陈亚明王文俊赵彬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