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971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5:40
一种磁共振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儿进行磁共振时无法长时间保持体位不变的问题;包括箱体,箱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夹紧装置,左侧的夹紧装置与右侧的夹紧装置结构对称,右侧的夹紧装置包括传动板、转轴和棘齿条,传动板右端铰接有棘爪,传动板下端设有齿轮条,传动板左端经压簧连接有夹板,夹板下端设有从动板,齿轮条与从动板上分别开设有插槽,转轴同轴设有冠齿轮,转轴上同轴套装有冠状齿轮,冠状齿轮后端经连接环同轴设有主齿轮,连接环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后端设有口形框,口形框内滑动连接有插块,插块左端面为前右后左的倾斜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共振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共振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磁共振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磁共振检查为目前应用较广的检查方式,通过应用磁共振的现象来产生磁共振信号从而形成图像。磁共振检查的时间较长,并且在进行磁共振时,通常需要患者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而对于儿童患者来说,无法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为了对患儿顺利进行检查,目前常用的防止患儿乱动的方法为向患儿体内注射镇定剂或使患儿服用安眠、镇定一类的药物,但服用药物会使患儿心理产生不良的反应,并且药物会对患儿的身体产生一定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磁共振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儿进行磁共振时无法长时间保持体位不变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箱体,箱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夹紧装置,左侧的夹紧装置与右侧的夹紧装置结构对称,右侧的夹紧装置包括上端贯穿箱体且可左右移动的传动板、可左右转动的转轴和可上下移动的棘齿条,传动板位于棘齿条上方且其右端铰接有与棘齿条配合的棘爪,传动板下端设有位于棘齿条前方的齿轮条,传动板左端经压簧连接有上端贯穿箱体的夹板,夹板下端设有位于齿轮条正后方的从动板,齿轮条与从动板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插槽,转轴位于传动板前方且同轴设有冠齿轮,转轴上同轴套装有位于冠齿轮后方且可与冠齿轮啮合的冠状齿轮,冠状齿轮后端经连接环同轴设有与齿轮条啮合的主齿轮,连接环上转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连接杆,连接杆后端设有口形框,口形框内滑动连接有插入插槽内且直角梯形的插块,插块左端面为前右后左的倾斜面;所述的冠齿轮与冠状齿轮啮合且转轴转动时,齿轮条带动传动板向左移动,传动板带动夹板向左移动,齿轮条与从动板带动插块向左移动;当夹板挤压患者时,夹板与传动板相对移动,齿轮条继续推动插块向左移动,同时,从动板使插块向后移动,插块经口形框带动连接杆向后移动,从而带动冠状齿轮向后移动并与冠齿轮不啮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控制绳、拉绳、转轴、冠齿轮、冠状齿轮、主齿轮、齿轮条的设置,使医护人员通过推动控制杆来实现传动板的向内移动,简化了操作步骤,从动板、插槽、插块的设置,使夹板在夹紧患者之后自动停止,防止对患儿的挤压力度过大或过松,实现了对患者不同部位的固定,更加的方便、快捷,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的使用要求,操作简便,便于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快速、高效的固定,防止患儿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发生身体的晃动,实现长时间的有效固定,弧形垫的设置,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减少了药物的服用,降低了患儿的心理压力,更加的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切主视轴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A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B的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右侧的夹紧装置的主视轴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右侧的夹紧装置的剖切主视轴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右侧的夹紧装置的剖切左视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8给出,包括箱体1,箱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夹紧装置,左侧的夹紧装置与右侧的夹紧装置结构对称,右侧的夹紧装置包括上端贯穿箱体1且可左右移动的传动板2、可左右转动的转轴3和可上下移动的棘齿条4,传动板2位于棘齿条4上方且其右端铰接有与棘齿条4配合的棘爪5,传动板2下端设有位于棘齿条4前方的齿轮条6,传动板2左端经压簧连接有上端贯穿箱体1的夹板7,夹板7下端设有位于齿轮条6正后方的从动板8,齿轮条6与从动板8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插槽9,转轴3位于传动板2前方且同轴设有冠齿轮10,转轴3上同轴套装有位于冠齿轮10后方且可与冠齿轮10啮合的冠状齿轮11,冠状齿轮11后端经连接环12同轴设有与齿轮条6啮合的主齿轮13,连接环12上转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连接杆14,连接杆14后端设有口形框15,口形框15内滑动连接有插入插槽9内且直角梯形的插块16,插块16左端面为前右后左的倾斜面;所述的冠齿轮10与冠状齿轮11啮合且转轴3转动时,齿轮条6带动传动板2向左移动,传动板2带动夹板7向左移动,齿轮条6与从动板8带动插块16向左移动;当夹板7挤压患者时,夹板7与传动板2相对移动,齿轮条6继续推动插块16向左移动,同时,从动板8使插块16向后移动,插块16经口形框15带动连接杆14向后移动,从而带动冠状齿轮11向后移动并与冠齿轮10不啮合。为了使传动板2可左右移动,所述的箱体1上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夹紧装置一一对应且上下贯通的滑槽17,传动板2与夹板7的上端分别伸出滑槽17且与滑槽17滑动连接,传动板2右端设有弹簧片18。为了使转轴3可左右转动,所述的转轴3与箱体1转动连接,转轴3前端设有拉绳19,箱体1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控制绳20,拉绳19自由端与控制绳20固定连接,转轴3后端设有卷簧21。为了使棘齿条4可上下移动,且在棘齿条4向下移动时棘爪5不向下摆动,所述的棘齿条4与箱体1滑动连接,棘齿条4下端铰接有上下方向的支撑杆22,支撑杆22右端与箱体1之间设有拉簧,支撑杆22左端设有连接绳23,箱体1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限位绳24,连接绳23自由端与限位绳24固定连接,棘爪5上端与传动板2之间经弹性片连接。为了使连接杆14可前后移动,所述的连接杆14与箱体1滑动连接,连接杆14前端与箱体1之间设有拉簧。为了便于使用,所述的箱体1前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上下相对且前后贯通的控制槽25,控制槽25内滑动连接有控制杆26,控制绳20前端与上侧的控制杆26固定连接,限位绳24前端与下侧的控制杆26固定连接。为了对控制杆26进行限位,所述的箱体1前侧壁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与控制槽25连通的限位槽27,限位槽27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卡块28,卡块28上端与箱体1之间设有压簧,卡块28上开设有两个与控制槽25一一对应的通槽29,通槽29上端面为左低右高的倾斜面,控制杆26可插入通槽29内。为了使控制杆26的移动更加顺畅,所述的箱体1内设有多个与拉绳19、连接绳23、控制绳20、限位绳24一一对应的换向轮30,拉绳19、连接绳23、控制绳20、限位绳24均与其对应的换向轮30接触。为了增加患者舒适度,所述的夹板7左端设有弧形垫3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为冠齿轮10与冠状齿轮11啮合,齿轮条6只有一个齿与主齿轮13啮合,支撑杆22为上下方向且其下端面与箱体1下侧壁接触,棘齿条4在支撑杆22的支撑下无法向下移动;将本装置安装在磁共振检查床上,使患儿躺在箱体1上,脚部与控制杆26位于同一端,向左推动上侧的控制杆26,控制杆26带动控制绳20向前移动,控制绳20带动拉绳19移动,拉绳19带动转轴3转动,卷簧21收缩蓄力,冠齿轮10同步带动冠状齿轮11转动,主齿轮13转动并带动齿轮条6向内移动,左右两侧的传动板2相对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共振固定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夹紧装置,左侧的夹紧装置与右侧的夹紧装置结构对称,右侧的夹紧装置包括上端贯穿箱体(1)且可左右移动的传动板(2)、可左右转动的转轴(3)和可上下移动的棘齿条(4),传动板(2)位于棘齿条(4)上方且其右端铰接有与棘齿条(4)配合的棘爪(5),传动板(2)下端设有位于棘齿条(4)前方的齿轮条(6),传动杆左端经压簧连接有上端贯穿箱体(1)的夹板(7),夹板(7)下端设有位于齿轮条(6)正后方的从动板(8),齿轮条(6)与从动板(8)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插槽(9),转轴(3)位于传动板(2)前方且同轴设有冠齿轮(10),转轴(3)上同轴套装有位于冠齿轮(10)后方且可与冠齿轮(10)啮合的冠状齿轮(11),冠状齿轮(11)后端经连接环(12)同轴设有与齿轮条(6)啮合的主齿轮(13),连接环(12)上转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连接杆(14),连接杆(14)后端设有口形框(15),口形框(15)内滑动连接有插入插槽(9)内且直角梯形的插块(16),插块(16)左端面为前右后左的倾斜面;/n所述的冠齿轮(10)与冠状齿轮(10)啮合且转轴(3)转动时,齿轮条(6)带动传动板(2)向左移动,传动板(2)带动夹板(7)向左移动,齿轮条(6)与从动板(8)带动插块(16)向左移动;当夹板(7)挤压患者时,夹板(7)与传动板(2)相对移动,齿轮条(6)继续推动插块(16)向左移动,同时,从动板(8)使插块(16)向后移动,插块(16)经口形框(15)带动连接杆(14)向后移动,从而带动冠状齿轮(11)向后移动并与冠齿轮(10)不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固定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夹紧装置,左侧的夹紧装置与右侧的夹紧装置结构对称,右侧的夹紧装置包括上端贯穿箱体(1)且可左右移动的传动板(2)、可左右转动的转轴(3)和可上下移动的棘齿条(4),传动板(2)位于棘齿条(4)上方且其右端铰接有与棘齿条(4)配合的棘爪(5),传动板(2)下端设有位于棘齿条(4)前方的齿轮条(6),传动杆左端经压簧连接有上端贯穿箱体(1)的夹板(7),夹板(7)下端设有位于齿轮条(6)正后方的从动板(8),齿轮条(6)与从动板(8)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插槽(9),转轴(3)位于传动板(2)前方且同轴设有冠齿轮(10),转轴(3)上同轴套装有位于冠齿轮(10)后方且可与冠齿轮(10)啮合的冠状齿轮(11),冠状齿轮(11)后端经连接环(12)同轴设有与齿轮条(6)啮合的主齿轮(13),连接环(12)上转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连接杆(14),连接杆(14)后端设有口形框(15),口形框(15)内滑动连接有插入插槽(9)内且直角梯形的插块(16),插块(16)左端面为前右后左的倾斜面;
所述的冠齿轮(10)与冠状齿轮(10)啮合且转轴(3)转动时,齿轮条(6)带动传动板(2)向左移动,传动板(2)带动夹板(7)向左移动,齿轮条(6)与从动板(8)带动插块(16)向左移动;当夹板(7)挤压患者时,夹板(7)与传动板(2)相对移动,齿轮条(6)继续推动插块(16)向左移动,同时,从动板(8)使插块(16)向后移动,插块(16)经口形框(15)带动连接杆(14)向后移动,从而带动冠状齿轮(11)向后移动并与冠齿轮(10)不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共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上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夹紧装置一一对应且上下贯通的滑槽(17),传动板(2)与夹板(7)的上端分别伸出滑槽(17)且与滑槽(17)滑动连接,传动板(2)右端设有弹簧片(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共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3)与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杰徐芳芳梁伊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