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794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4
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顶端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左右两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头枕,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通过设置头枕、两个支撑杆和套筒,实现了自动夹紧的目的,满足了不同患者的使用要求,增加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设置升降装置,采用蜗轮蜗杆驱动螺纹丝杠可实现盒体的升降,使该装置可根据患者不同身高调节高度,省时省力,操作简单,进一步增加了本装置的功能性与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为了核磁共振成像更加清晰,一般在核磁共振检查中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传统的固定装置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操作复杂,实用性不强,不能调节高度,患者使用时舒适度不佳,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实用性不强,不能调节高度,患者使用时舒适度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顶端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左右两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头枕,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内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箱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滑杆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装置。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撑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顶端的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螺纹丝杠,所述螺纹丝杠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蜗轮左侧的外表面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后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蜗杆前后两端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箱体的后端外表面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水平面夹角为三十度的第一滑槽,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弹簧,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板,所述弹簧的顶部抵住所述压板的底部。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侧开设有通槽,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铰接于所述通槽的内壁,两个所述固定环的形状为半环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壳体左右两侧内壁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箱体通过滑槽实现与所述壳体的滑动连接。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架构巧妙,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通过设置头枕、两个支撑杆和套筒,实现了自动夹紧的目的,满足了不同患者的使用要求,增加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2、本技术构思新颖功能多样,通过设置升降装置,采用蜗轮蜗杆驱动螺纹丝杠可实现盒体的升降,使该装置可根据患者不同身高调节高度,结构巧妙,操作简单,进一步增加了本装置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增加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去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的夹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的箱体剖视图。1-壳体、2-转盘、3-摇把、4-箱体、5-第一支撑杆、6-固定环、7-头枕、8-支撑轴、9-第二支撑杆、10-滑块、11-连接块、12-滑杆、13-套筒、14-压板、15-弹簧、16-第一滑槽、17-第二滑槽、18-螺纹丝杠、19-支撑套、20-蜗轮、21-蜗杆、22-支撑板、23-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箱体4,所述箱体4顶端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17,所述第二滑槽17左右两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轴8,所述支撑轴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头枕7,所述连接块11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二支撑杆9,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9远离连接块1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5,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顶部内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所述连接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12,所述箱体4底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滑杆12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13的内部,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装置。连接块11与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9和支撑轴8的结构组成夹紧装置,夹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患者的头部置于头枕7的上表面,头枕7受压力作用向下滑动,头枕7向下滑动的同时驱动滑杆12向下移动,滑杆12推动压板14进而压缩弹簧15,而连接块11下降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9第一滑槽16一起向斜下方下降,从而实现两个固定环夹紧患者头部的目的,本装置结构巧妙,构思新颖,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序偶4,所述支撑座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撑座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套19,所述支撑套1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蜗轮20,所述蜗轮20顶端的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螺纹丝杠18,所述螺纹丝杠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4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蜗轮20左侧的外表面啮合有蜗杆21,所述蜗杆2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所述转盘2后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摇把3,所述蜗杆21前后两端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升降装置的工作原理是,转动摇把3驱动蜗杆21转动,蜗杆21驱动蜗轮20转动,蜗轮20转动的过程中驱动与其螺纹连接的螺纹丝杠19上下移动,螺纹丝杠19上下移动的同时推动支撑板22上下移动,支撑板22与箱体4固定连接,进而实现箱体4的升降,安装升降装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本技术的适用范围,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进而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5与第二支撑杆9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10,所述箱体4的后端外表面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水平面夹角为三十度的第一滑槽16,两个所述滑块10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16的内壁。滑块10与第一滑槽的配合限定了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9的升降轨迹,提升了本装置的稳定性,进而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所述套筒13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箱体(4),所述箱体(4)顶端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17),所述第二滑槽(17)左右两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轴(8),所述支撑轴(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头枕(7),所述连接块(11)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二支撑杆(9),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9)远离连接块(1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5),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顶部内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所述连接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12),所述箱体(4)底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套筒(13),所述滑杆(12)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13)的内部,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箱体(4),所述箱体(4)顶端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17),所述第二滑槽(17)左右两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轴(8),所述支撑轴(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头枕(7),所述连接块(11)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二支撑杆(9),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9)远离连接块(1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5),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顶部内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所述连接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12),所述箱体(4)底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套筒(13),所述滑杆(12)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13)的内部,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座(23),所述支撑座(23)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撑座(2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套(19),所述支撑套(1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蜗轮(20),所述蜗轮(20)顶端的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螺纹丝杠(18),所述螺纹丝杠(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4)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蜗轮(20)左侧的外表面啮合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菁菁马园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中原医院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