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传导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59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骨传导耳机,骨传导耳机包括耳机本体部,所述耳机本体部的轮廓形状与耳窝形状相匹配,所述耳机本体部可卡设在耳窝处,所述耳机本体部包括骨传导发声装置和常规音频发声装置。通过这样一种骨传导耳机保证用户佩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享受骨传导耳机所带来的高音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传导耳机
本技术涉及耳机
,尤其是一种骨传导耳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入耳式或覆耳式耳机主要采用空气传导,目前,市场上已出现骨传导耳机,主要通过声音振动推动人体组织与骨骼,从而刺激耳蜗中的听觉神经,使人听到声音,骨传导耳机不需要将任何异物置于用户耳内,保持双耳开放,很好地规避了传统气导耳机佩戴时无法准确感知外界环境的问题。但是,现有的骨传导耳机是搭接在耳屏外侧的,在佩戴时耳机发声体凸出于脸颊及耳部的距离很大,此外搭接在耳屏外部的力是由支撑体提供的,支撑体具有一定弧度,也凸出于头部,因此支撑体及耳机发声体都无法与头部较好贴合,在实际使用中,凸出的支撑体及发声体容易与外界造成干涉,尤其在用户收听音乐或者通话中,容易忽略周围环境,此时耳机与外界发生意外的风险增高。此外,现有的骨传导耳机用户侧身躺下使用时,由于耳机形状外凸,对耳朵产生压强较大,容易损伤人耳听力,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提高用户佩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问题。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耳机本体部,所述耳机本体部的轮廓形状与耳窝形状相匹配,所述耳机本体部可卡设在耳窝处,所述耳机本体部包括骨传导发声装置和常规音频发声装置。可选的,所述骨传导发声装置的频段为中低音,所述常规音频发声装置的频段为中高音。可选的,所述常规音频发声装置卡设在耳道口处。可选的,所述常规音频发声装置的一部分伸入于耳道内。可选的,还包括挂耳部,所述挂耳部一端与所述耳机本体部连接,所述挂耳部的另一端经由耳垂沿耳朵与脸部连接的轮廓线朝外耳轮方向延伸。可选的,所述耳机本体部内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挂耳部内腔相对位置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引形成夹紧力。可选的,所述挂耳部与所述耳机本体部之间通过软胶套头连接。可选的,所述软胶套头一端与所述耳机本体部固定连接,所述软胶套头另一端设置有凸块,所述挂耳部靠近所述软胶套头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卡槽卡接。可选的,所述耳机本体部的内腔设置有中央处理装置、定位装置和无线收发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均与所述中央处理装置电性连接。可选的,所述耳机本体部的内腔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的驱动电路。可选的,所述耳机本体部的内腔包括有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麦克风。可选的,所述PCB板上分别设置有音量调节键和电源按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骨传导耳机包括至少一个耳机本体部,耳机本体部的轮廓形状与耳窝形状相匹配,使所述耳机本体部卡设在耳窝处,所述耳机本体部包括骨传导发声装置和常规音频发声装置,耳机本体部不会凸出于头部,保证用户在佩戴时的安全以及提升佩戴舒适度的同时,享受骨传导耳机所带来的高音质效果。此外,耳机本体部1包括骨传导发声装置和常规音频发声装置,增加了用户的选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耳机本体部1、发声体11、定位装置12、中央处理装置13、无线收发装置14、PCB板15、麦克风16、挂耳部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骨传导耳机,增强佩戴安全性和提升佩戴舒适度的问题。骨传导耳机包括耳机本体部1,耳机本体部1的轮廓形状与耳窝形状相匹配,耳机本体部1可卡设在耳窝处,耳机本体部1包括骨传导发声装置和常规音频发声装置。耳机整体不会外凸于人的脸颊和耳部,避免了在使用时外界环境对耳机的碰撞风险,同时耳机本体部1可以不通过外力按压固定在耳部,独立固定在耳窝处,使得耳机的使用更为便利。此外,由于耳机正好卡设在耳窝处,使得外耳道与外界环境隔开,封堵了耳道口,降低了外界噪音的干扰,只保留了骨传导耳机内的声源。耳机本体部1包括骨传导发声装置和常规音频发声装置,增加了用户的选择,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打开骨传导发声装置或常规音频发声装置,为了提高耳机的音响效果,可以同时打开骨传导发声装置和常规音频发声装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频段为中低音,常规音频发声装置的频段为中高音。可选的,常规音频发声装置卡设在耳道口处。可选的,常规音频发声装置的一部分伸入于耳道内。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耳机本体部1的外部包裹有与耳窝形状相匹配的壳体,壳体由弹性材料形成,壳体受驱发生弹性形变,使得耳机本体部1与壳体共同卡设在耳窝处。可选的,骨传导耳机可以包括双侧耳机,也可以是单边耳机,根据用户使用需要佩戴。具体的,当用户需要佩戴耳机时,通过一定的外力使得壳体发生弹性形变,将耳机本体部1与壳体放置到耳窝处后,由于壳体由弹性材料形成,由压缩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壳体形状与耳窝形状相匹配,因此耳机本体部1与壳体正好卡设在耳窝处。此外,壳体可以选用弹性吸音材料,可以吸收部分外界噪音。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壳体的材料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聚氯乙烯等弹性材料,本实施例优选为聚氯乙烯,聚氯乙烯具有慢回弹特性,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可选的,骨传导耳机包括两侧耳机本体部1,两侧耳机本体部1可以采用无线连接、头戴式有线连接,颈带式有线连接等任一一种连接方式。对于不同耳型的用户,耳机贴合耳窝程度不一样。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骨传导耳机还包括挂耳部2,挂耳部2一端与耳机本体部1连接,挂耳部2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本体部,所述耳机本体部的轮廓形状与耳窝形状相匹配,所述耳机本体部可卡设在耳窝处,所述耳机本体部包括骨传导发声装置和常规音频发声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本体部,所述耳机本体部的轮廓形状与耳窝形状相匹配,所述耳机本体部可卡设在耳窝处,所述耳机本体部包括骨传导发声装置和常规音频发声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发声装置的频段为中低音,所述常规音频发声装置的频段为中高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音频发声装置卡设在耳道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音频发声装置的一部分伸入于耳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耳部,所述挂耳部一端与所述耳机本体部连接,所述挂耳部的另一端经由耳垂沿耳朵与脸部连接的轮廓线朝外耳轮方向延伸。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扬德卢昆李文轩唐武汤米昕李嘉鑫梁煜程崔洋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无疆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