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与冷却风机的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556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频器与冷却风机的组合结构,包括:冷却风机;变频器,包括壳体、容纳于壳体中的器件,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以及盖设于第一开口的第一盖板,第一盖板可拆卸安装于壳体上,壳体与第一盖板对应的位置容置的器件为易损器件;以及安装架,用于将变频器悬挂于冷却风机上,且壳体安装有第一盖板的一侧朝向冷却风机,安装架包括固定于变频器相对两侧的固定板,固定板远离变频器的一端与冷却风机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频器内部器件布置更加合理,同时,能够方便操作者维修变频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频器与冷却风机的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变频器与冷却风机的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变频器(Variable-frequencyDrive,VFD)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冷却系统中,通常为了散热会安装有变频器,而风冷是大中小变频器常用的冷却方式,所以冷却风机是变频器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现有的变频器的设计多种多样,现有的变频器还存在维护不便等问题,需要重新拆卸冷却风机才能对变频器进行维修,这使得变频器在维护时的成本提高。因此,对于便于维护变频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变频器与冷却风机的组合结构,使得变频器在出现故障时,能够方便操作者维护变频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频器与冷却风机的组合结构,包括:冷却风机;变频器,包括壳体、容纳于所述壳体中的器件,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盖板对应的位置容置的器件为易损器件;以及安装架,用于将所述变频器悬挂于所述冷却风机上,且所述壳体安装有第一盖板的一侧朝向所述冷却风机,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变频器相对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变频器的一端与所述冷却风机相固定。上述变频器与冷却风机的组合结构,安装架从变频器的两侧将变频器悬挂于冷却风机上,并在变频器的另一侧设有可开启易损器件的盖板,从而无需从冷却风机上拆卸变频器即可对易损器件的维修,使得操作者在维修变频器时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变频器与安装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变频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变频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变频器内部结构平面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安装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对本技术的内容有更清楚及更准确的理解,现将结合幅图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示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可以理解的是,说明书附图示出的比例并非本技术实际实施的比例,其仅为示意说明为目的,并非依照原尺寸作图。请参看图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变频器10、冷却风机30、安装架40。其中,变频器10和冷却风机30均安装于安装架40上。如图2-图4所示,图2为本技术变频器与安装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变频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爆炸图。变频器10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于壳体11内的第一容置部13和第二容置部14。第一容置部13开设有第一开口15,第一开口15优选为矩形开口。当然,在一些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5还可以为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在此不做限定。变频器10的第一侧面50设置有拉手51、故障指示灯52、进线防水接头53、出线防水接头54以及控制线防水接头55。如图6所示,图6为本技术变频器内部结构平面图。第一容置部13设置有易损器件,易损器件包括:第一接线端1311、断路器1312以及继电器。其中,第一接线端1311、断路器1312以及继电器并排设置于第一容置部13内,其次,第一接线端1311、断路器1312以及继电器依次排列。在本技术中,第一接线端1311与设置于变频器10第一侧面50的进线防水接头53、出线防水接头54以及控制线防水接头55相连通。其次,断路器1312与设置于变频器10第一侧面50的故障指示灯52电连接。当变频器10变频运行发生故障时,变频器10会切换到工频运行,断路器1312一直处于断开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继电器包括第一接触器132和第二接触器133。第一接触器132靠近断路器1312一侧,第一接触器132与第二接触器133并排设置于第一容置部13内。第一接触器132与第二接触器133是用于变频控制和工频控制的接触器,在变频时,第一接触器132工作,第二接触器133不工作,在工频时,第二接触器133工作,第一接触器132不工作。第一盖板20盖设于第一容置部13上,且第一盖板20与第一容置部13上的第一开口15相匹配,第一盖板20与第一容置部13可拆卸分离,第一盖板20用于开启或者关闭第一开口15。第一盖板20可以为但不限定于金属制作。具体地,金属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铁、铬、锰、镍、钛、钼、不锈钢等,在此不做限定。第一盖板20通过第一固定件21固定于第一容置部13,具体地,第一固定件21可以为螺栓。当然,第一固定件21也可以为其他能够让第一盖板20与第一容置部13保持相对固定状态的零部件,在此不做限定。第一盖板20嵌合有键盘25,键盘25通过第一电缆(图未示)与继电器连接,第一电缆26的一端连接于键盘25,另一端连接于继电器。其中,第一盖板20上还嵌合有显示屏27,显示屏27通过第二电缆(图未示)与键盘25连接,第二电缆28的一端与显示屏27连接,另一端与键盘25连接。请参看图4和图7所示,图4为图3爆炸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结构示意图。第一容置部13和第一盖板20之间夹持有第一密封装置80。第一密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81和第一密封圈82,第一支撑板81设置于变频器10上,且第一支撑板81围设于第一开口15边缘处。第一密封圈82设置于第一盖板20上,且第一密封圈82位于第一盖板20盖设于第一容置部13的一侧,且第一密封圈82与第一支撑板81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82的材质可以为NBR丁腈橡胶密封圈、HNBR氢化丁腈橡胶密封圈、SIL硅橡胶密封圈、VITON氟素橡胶密封圈、FLS氟硅橡胶密封圈以及FLS氟硅橡胶密封圈等,在此不做限定。当第一盖板20盖设于第一容置部13处时,第一盖板20上的第一密封圈82与变频器10上的第一支撑板81相贴合。再通过第一固定件21把第一盖板20与变频器10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由于第一密封圈82与第一支撑板81相贴合,从而实现了第一盖板20与第一开口15处的密封。第二容置部14开设有第二开口16,且第二开口16与第一开口15位于同一侧,第二开口16优选为矩形开口,当然,在一些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6还可以为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在此不做限定。第二容置部14还盖设有第二盖板22,且第二盖板22与第二容置部14上的第二开口16相匹配,第二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频器与冷却风机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却风机;/n变频器,包括壳体、容纳于所述壳体中的器件,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盖板对应的位置容置的器件为易损器件;以及/n安装架,用于将所述变频器悬挂于所述冷却风机上,且所述壳体安装有第一盖板的一侧朝向所述冷却风机,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变频器相对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变频器的一端与所述冷却风机相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与冷却风机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风机;
变频器,包括壳体、容纳于所述壳体中的器件,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盖板对应的位置容置的器件为易损器件;以及
安装架,用于将所述变频器悬挂于所述冷却风机上,且所述壳体安装有第一盖板的一侧朝向所述冷却风机,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变频器相对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变频器的一端与所述冷却风机相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与冷却风机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安装于所述冷却风机时,所述变频器设置有所述第一盖板的部分突伸出所述冷却风机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与冷却风机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还包括承载板,所述固定板自所述承载板相对的两侧延伸而成,所述变频器放置于所述承载板并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变频器与冷却风机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呈梯形状,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变频器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汉栋陈兆东
申请(专利权)人:菲克电气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