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电机编码器分体式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55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伺服电机编码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伺服电机编码器分体式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外壳,伺服电机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伺服电机外壳的开口处通过两个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有盖体,盖体内通过压紧机构连接有编码器主体;压紧机构包括滑杆、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压环和弹簧,两个第一通孔开设在伺服电机外壳远离安装板一侧的壳体上,两个第二通孔开设在编码器主体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上,两个滑杆固定连接有盖体的内壁上,滑杆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压环套设在滑杆上,且与滑杆之间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能够保证了伺服电机不会因为编码器主体脱落而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电机编码器分体式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伺服电机编码器
,尤其涉及一种伺服电机编码器分体式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伺服电机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而伺服电机内部均安装有编码器,来实现对电压信号的处理。目前伺服电机内部的编码器大多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伺服电机工作时会产生震动,长时间的震动可能会导致用来固定编码器的螺钉松动,进而使得编码器脱落使得伺服电机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伺服电机内部的编码器大多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伺服电机工作时会产生震动,长时间的震动可能会导致用来固定编码器的螺钉松动,进而使得编码器脱落使得伺服电机发生故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伺服电机编码器分体式安装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伺服电机编码器分体式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外壳,所述伺服电机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伺服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伺服电机编码器分体式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外壳(2),所述伺服电机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伺服电机外壳(2)的开口处通过两个固定机构(3)固定连接有盖体(4),所述盖体(4)内通过压紧机构(5)连接有编码器主体(6);/n所述压紧机构(5)包括滑杆(51)、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压环(52)和弹簧(53),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伺服电机外壳(2)远离安装板(1)一侧的壳体上,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编码器主体(6)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上,两个所述滑杆(51)固定连接有盖体(4)的内壁上,所述滑杆(51)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电机编码器分体式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外壳(2),所述伺服电机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伺服电机外壳(2)的开口处通过两个固定机构(3)固定连接有盖体(4),所述盖体(4)内通过压紧机构(5)连接有编码器主体(6);
所述压紧机构(5)包括滑杆(51)、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压环(52)和弹簧(53),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伺服电机外壳(2)远离安装板(1)一侧的壳体上,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编码器主体(6)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上,两个所述滑杆(51)固定连接有盖体(4)的内壁上,所述滑杆(51)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所述压环(52)套设在滑杆(51)上,且与滑杆(5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压环(52)压在编码器主体(6)的侧壁上,所述弹簧(5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压环(52)和盖体(4)的相向侧壁上,所述滑杆(51)穿过对应的弹簧(53)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编码器分体式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明
申请(专利权)人:美南精密电机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