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I型三电平APF的短路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为用于I型三电平APF的短路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太阳能、UP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对逆变器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被制造商所重视,因此,三电平的拓扑结构便应运而生,众所周知,与传统的两电平结构相比,三电平结构除了使单个IGBT管阻断电压减半之外,还具有谐波小、损耗低、效率高等优势,因此,三电平APF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在实际应用中,I型三电平APF在发生短路故障或者过流故障时,需要先关断外管,再关断内管,这样的做法原因在于:(1)、受限于I型三电平IGBT的工艺、结构,单个IGBT管耐压不会很高,常见的耐压最高为650V,远达不到两电平IGBT的1200V甚至1700V的耐压等级,而以工业三相400V级电压为例,三电平系统直流侧整流后的电压已经达到了653V,而在实际应用中,母线电压一般都超过750V;(2)、如果先关断内管,那么内管IGBT就会承受整个母线电压,内管会因过压而损坏,通常IGBT过压会击穿,后续还可能会引起炸模块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I型三电平APF的短路保护装置,其包括拓扑电路,所述拓扑电路包括IGBT管T1、T2、T3、T4、续流二极管D1、D2、D3、D4以及钳位二极管D5、D6,所述IGBT管T1、IGBT管T4作为外管,所述IGBT管T2、IGBT管T3作为内管,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短路故障检测电路、故障信号逻辑电路、驱动信号逻辑电路,每个所述IGBT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短路故障检测电路,所述短路故障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均接于所述故障信号逻辑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故障信号逻辑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信号逻辑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n其中,所述短路故障检测电路,用以产生对应的所述IGB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I型三电平APF的短路保护装置,其包括拓扑电路,所述拓扑电路包括IGBT管T1、T2、T3、T4、续流二极管D1、D2、D3、D4以及钳位二极管D5、D6,所述IGBT管T1、IGBT管T4作为外管,所述IGBT管T2、IGBT管T3作为内管,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短路故障检测电路、故障信号逻辑电路、驱动信号逻辑电路,每个所述IGBT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短路故障检测电路,所述短路故障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均接于所述故障信号逻辑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故障信号逻辑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信号逻辑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短路故障检测电路,用以产生对应的所述IGBT管的故障信号;
所述故障信号逻辑电路,用以将所述IGBT管T1、T2、T3、T4发出的故障信号汇总,生成一个总故障信号;
所述驱动信号逻辑电路,用以将作为内管的所述IGBT管T2、IGBT管T3实现延时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I型三电平APF的短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电路还包括电容C1、C2、电感L1,所述IGBT管T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容C1的正极端、续流二极管D1的负极均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负极端与所述电容C2的正极端、钳位二极管D5的正极、钳位二极管D6的负极均相连接,且所述钳位二极管D5的正极、钳位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负极端与所述IGBT管T4的发射极、续流二极管D4的负极均相连接,所述IGBT管T1的发射极与所述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续流二极管D2、钳位二极管D5的负极、IGBT管T2的集电极均相连接,所述IGBT管T2的发射极与所述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IGBT管T3的集电极、电感L1的一端均相连接,所述IGBT管T3的发射极与所述续流二极管D3、钳位二极管D6的正极、续流二极管D4的负极、IGBT管T4的集电极均相连接,且所述IGBT管T1、T2、T3、T4的栅极均作为脉宽调制信号端,分为PWM1、PWM2、PWM3、PWM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I型三电平APF的短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短路故障检测电路均包括恒流源I1、比较器U1、反相器U2、U3、电容C3、稳压管VD1、限流电阻R1、二极管D7、MOS管Q1,所述反相器U2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短路故障检测电路的故障信号输出端,所述恒流源I1的一端与所述比较器U1的正输入端、电容C3、电阻R1的一端、稳压管VD1的负极、MOS管Q1的漏极均相连接,所述恒流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悦,马锋,丁仕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莱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