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引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97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6
一种进气引入管,包括管体、进气波纹管,所述管体的底部通过卡箍与进气波纹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管体的侧上部固定有进气格栅,所述进气格栅上设置有多块挡雨栅板,所述挡雨栅板倾斜设置,所述管体的侧部进气格栅下方处斜向设置有上排水槽,上排水槽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上排水孔。本设计不仅内部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而且结构设计合理,有效节省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引入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进气引入管结构,具体适用于提高引入管的排水性能。
技术介绍
目前,轻型商用车进气系统进气引入管占用驾驶室后面太多空间,导致设计整车长度在6米的货箱布置比较紧张。现有的进气引入管系统拦截雨水效率不高,排水效率低,雨水容易顺着引入管进入空滤打湿滤芯,影响发动机进气效率,从而影响发动机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水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备排水功能的进气引入管结构。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进气引入管,包括管体、进气波纹管,所述管体的底部通过卡箍与进气波纹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管体的侧上部固定有进气格栅,所述进气格栅上设置有多块挡雨栅板,所述挡雨栅板呈后高前低倾斜设置,所述管体的侧部进气格栅下方处斜向设置有上排水槽,上排水槽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上排水孔。所述管体下端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下排水槽,所述下排水槽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下排水孔。所述两个下排水槽的下方设置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管体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挡雨栅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5度-80度。所述挡雨栅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72度。所述管体的正面和背面的管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三道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呈倒V形结构。所述导流槽的倒V形结构两条边的夹角为70度-90度,导流槽的槽深为8毫米-15毫米。所述导流槽的倒V形结构两条边的夹角为80度,导流槽的槽深为12毫米。所述管体背面贴合驾驶室后围板安装,管体贴合驾驶室后围板侧的结构随驾驶室后围板的造型呈弧线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进气引入管中的挡雨栅板呈后高前低倾斜设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有效挡住前方飞射来的雨水,同时使挡雨栅板上的雨水沿栅板向下流动,避免在挡雨栅板集聚雨水,提高了排水效率,减少雨水流入管体内部。因此,本设计的挡雨栅板倾斜设置,快速排出雨水。2、本技术一种进气引入管中的液体通过进气格栅进入进气引入管的管体内,留在挡雨栅板上的液体直接滴入上排水槽通过上排水孔排出,飘入管体内壁的液体向下流动,位于下排水槽上方管壁的液体直接向下流入下排水槽通过下排水孔排出,其余部分的液体沿导流槽流入下排水槽通过下排水孔排出。因此,本设计内部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3、本技术一种进气引入管中的管体背面贴合驾驶室后围板安装,管体贴合驾驶室后围板侧的结构随驾驶室后围板的造型呈弧线变化,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节省驾驶室后围的布置空间。因此,本设计结构设计合理,有效节省布置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中:管体1、上排水槽11、上排水孔12、导流槽13、下排水槽14、下排水孔15、下固定板16、上固定板17、进气波纹管2、卡箍3、进气格栅4、挡雨栅板4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3,一种进气引入管,包括管体1、进气波纹管2,所述管体1的底部通过卡箍3与进气波纹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管体1的侧上部固定有进气格栅4,所述进气格栅4上设置有多块挡雨栅板41,所述挡雨栅板41呈后高前低倾斜设置,所述管体1的侧部进气格栅4下方处斜向设置有上排水槽11,上排水槽11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上排水孔12。所述管体1下端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下排水槽14,所述下排水槽14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下排水孔15。所述两个下排水槽14的下方设置有下固定板16,所述下固定板16上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管体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上固定板17,所述上固定板17上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挡雨栅板4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5度-80度。所述挡雨栅板4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72度。所述管体1的正面和背面的管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三道导流槽13,所述导流槽13呈倒V形结构。所述导流槽13的倒V形结构两条边的夹角为70度-90度,导流槽13的槽深为8毫米-15毫米。所述导流槽13的倒V形结构两条边的夹角为80度,导流槽13的槽深为12毫米。所述管体1背面贴合驾驶室后围板安装,管体1贴合驾驶室后围板侧的结构随驾驶室后围板的造型呈弧线变化。本技术的原理说明如下:液体通过进气格栅4进入进气引入管的管体1内,留在挡雨栅板41上的液体直接滴入上排水槽11通过上排水孔12排出,飘入管体内壁的液体向下流动,位于下排水槽14上方管壁的液体直接向下流入下排水槽14通过下排水孔15排出,其余部分的液体沿导流槽13流入下排水槽14通过下排水孔15排出。进气引入管出口与进气波纹管2通过连接卡箍3相连,进气波纹管2外形设计成椭圆形,保证进气量的前提下,缩小宽度尺寸,利于整车布置。所述挡雨栅板41呈后高前低倾斜设置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72度,故挡雨栅板41的两侧固定端一高一低。同时挡雨栅板41是起到挡雨作用的,其结构与常规挡雨板类似,微微向下倾斜,与水平方向倾角为18度。同时后高前低的倾斜设置能够在汽车行驶时挡住前方飞射来的雨水。由于本设计管体的侧部采用弧线形设计,故本设计的排水槽内越靠近侧部水槽越深,水流向排水孔处聚积,排水效率高。实施例1:一种进气引入管,包括管体1、进气波纹管2,所述管体1的底部通过卡箍3与进气波纹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管体1的侧上部固定有进气格栅4,所述进气格栅4上设置有多块挡雨栅板41,所述挡雨栅板41呈后高前低倾斜设置,所述管体1的侧部进气格栅4下方处斜向设置有上排水槽11,上排水槽11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上排水孔12;所述管体1下端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下排水槽14,所述下排水槽14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下排水孔15;所述两个下排水槽14的下方设置有下固定板16,所述下固定板16上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管体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上固定板17,所述上固定板17上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管体1的正面和背面的管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三道导流槽13,所述导流槽13呈倒V形结构;所述管体1背面贴合驾驶室后围板安装,管体1贴合驾驶室后围板侧的结构随驾驶室后围板的造型呈弧线变化。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挡雨栅板4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5度-80度;所述导流槽13的倒V形结构两条边的夹角为70度-90度,导流槽13的槽深为8毫米-15毫米。实施例3:所述挡雨栅板4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72度;所述导流槽13的倒V形结构两条边的夹角为80度,导流槽13的槽深为12毫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引入管,包括管体(1)、进气波纹管(2),所述管体(1)的底部通过卡箍(3)与进气波纹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管体(1)的侧上部固定有进气格栅(4),所述进气格栅(4)上设置有多块挡雨栅板(41),所述挡雨栅板(41)呈后高前低倾斜设置,所述管体(1)的侧部进气格栅(4)下方处斜向设置有上排水槽(11),上排水槽(11)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上排水孔(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引入管,包括管体(1)、进气波纹管(2),所述管体(1)的底部通过卡箍(3)与进气波纹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1)的侧上部固定有进气格栅(4),所述进气格栅(4)上设置有多块挡雨栅板(41),所述挡雨栅板(41)呈后高前低倾斜设置,所述管体(1)的侧部进气格栅(4)下方处斜向设置有上排水槽(11),上排水槽(11)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上排水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气引入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1)下端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下排水槽(14),所述下排水槽(14)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下排水孔(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进气引入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下排水槽(14)的下方设置有下固定板(16),所述下固定板(16)上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管体(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上固定板(17),所述上固定板(17)上开设有固定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进气引入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崇刚刘璐刘超李淑艳咸爱飞马扩夏庆洲霍泰平苏勤华叶志成易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