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昭通公路局专利>正文

一种山区公路弯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81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区公路弯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段和第二缓和曲线段;所述第一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段和第二缓和曲线段均由沿山区公路弯道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黄色路段和多个红色路段组成,多个所述黄色路段和多个所述红色路段连续且相间排列。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公路弯道,能有效提高对驾驶员的警示作用,大大降低公路弯道的事故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区公路弯道
本技术涉及公路建造
,特别是一种山区公路弯道。
技术介绍
在西南地区,山区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同时,山区由于其地形复杂、高差大等特点,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其中,山区弯道是事故多发地段之一。山区弯道由于弯道急,以及驾驶员超速、反应不及时等原因,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90%以上都是由于人的疏忽和失误引起的,而驾驶员获取的信息至少有80%来自视觉,其中,色彩与图形又是视觉最容易感知的信息。现有技术中,越来越多地利用彩色路面来提高对驾驶人员的警示,以降低特使路段的事故风险。目前色彩学和耦合仿生学等邻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这些学科与公路交通安全领域交叉较少,诸多因素造成了彩色路面的警示功能应用还停留在尝试和模仿的阶段,彩色路面特别是彩色弯道的减速及警示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山区公路弯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山区公路弯道减速效果差,交通事故风险大的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区公路弯道,其创新点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段和第二缓和曲线段;所述第一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段和第二缓和曲线段均由沿山区公路弯道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黄色路段和多个红色路段组成,多个所述黄色路段和多个所述红色路段连续且相间排列。进一步地,将每相邻的单个所述黄色路段和单个所述红色路段记为一个色段组,单个所述色段组所辖红色路段的长度与黄色路段的长度的比值为7。进一步地,将第一缓和曲线段和第二缓和曲线段上的色段组均记为第一色段组,将圆曲线段上的色段组记为第二色段组,所述第一色段组的长度L1按公式一确定,所述第二色段组的长度L2按公式三确定;所述公式一为:其中,所述a为车辆在第一缓和曲线段或第二缓和曲线段上的加速度,所述a根据公式二确定;所述V1为与所述山区公路弯道相接的路段的限速,为设定值;所述t1为车辆通过单个所述第一色段组的时间,为设定值;所述公式二为:其中,所述V2为圆曲线段的限速,为设定值;所述X1为第一缓和曲线段或第二缓和曲线段的弧长;所述公式三为:L2=V2t2其中,所述t2为车辆通过单个所述第二色段组的时间,为设定值。专利技术人通过对色彩及仿生学的研究发现,黄金珊瑚蛇的表皮颜色对人类具有较强烈的警示作用,其表皮相间的红黄两色传递的语义信息为“停止、危险、警惕、注意”。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彩色路面的警示作用,还需色彩的布置方式具备足够高的辨识度。专利技术人通过秩序仿生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黄金珊瑚蛇表皮的黄色所占比例最小,红色所占比例较大,红色长度大约为黄色长度的7倍。专利技术人对这样的色彩排列组合方式进行试验发现,将黄、红两色按上述比例关系布置到公路路面,驾驶员在这样的路段行驶时,彩色图案每隔相同时间交替闪现一次,将使驾驶员产生“紧张、兴奋、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提醒驾驶员采取警惕、控制车速的驾驶行为,有效降低路段的事故风险。所以,采用本技术的方法,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山区公路弯道上交替设置红、黄色段,且两个色段根据仿生学原理设置了一定的比例,同时使山区公路弯道上各色段交替出现在驾驶员的视线中的时间相同,有效提高了对驾驶员的警示作用,有效降低山区公路弯道的事故风险。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山区公路弯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缓和曲线段;2、圆曲线段;3、第二缓和曲线段;4、黄色路段;5、红色路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所示的山区公路弯道,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缓和曲线段1、圆曲线段2和第二缓和曲线段3;所述第一缓和曲线段1、圆曲线段2和第二缓和曲线段3均由沿山区公路弯道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黄色路段4和多个红色路段5组成,多个所述黄色路段4和多个所述红色路段5连续且相间排列。将每相邻的单个所述黄色路段4和单个所述红色路段5记为一个色段组,单个所述色段组所辖红色路段5的长度与黄色路段4的长度的比值为7。将所述第一缓和曲线段1和所述第二缓和曲线段3上的色段组均记为第一色段组,将所述圆曲线段2上的色段组记为第二色段组,所述第一色段组的长度L1按公式一确定,所述公式一为:其中,所述a为车辆在第一缓和曲线段1或第二缓和曲线段3上的加速度,所述a根据公式二确定;所述V1为与所述山区公路弯道相接的路段的限速,为设定值;所述t1为车辆通过单个所述第一色段组的时间,为设定值;所述公式二为:其中,所述V2为所述圆曲线段2的限速,为设定值;所述X1为第一缓和曲线段1或第二缓和曲线段3的弧长;所述第二色段组的长度L2按公式三确定,所述公式三为:L2=V2t2其中,所述t2为车辆通过单个所述第二色段组的时间,为设定值。为了使每个色段组整个弯道上间隔相同时间出现在驾驶员的视线中,所述t1与所述t2设置为相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区公路弯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缓和曲线段(1)、圆曲线段(2)和第二缓和曲线段(3);所述第一缓和曲线段(1)、圆曲线段(2)和第二缓和曲线段(3)均由沿山区公路弯道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黄色路段(4)和多个红色路段(5)组成,多个所述黄色路段(4)和多个所述红色路段(5)连续且相间排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公路弯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缓和曲线段(1)、圆曲线段(2)和第二缓和曲线段(3);所述第一缓和曲线段(1)、圆曲线段(2)和第二缓和曲线段(3)均由沿山区公路弯道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黄色路段(4)和多个红色路段(5)组成,多个所述黄色路段(4)和多个所述红色路段(5)连续且相间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公路弯道,其特征在于:将每相邻的单个所述黄色路段(4)和单个所述红色路段(5)记为一个色段组,单个所述色段组所辖红色路段(5)的长度与黄色路段(4)的长度的比值为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区公路弯道,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缓和曲线段(1)和所述第二缓和曲线段(3)上的色段组均记为第一色段组,将所述圆曲线段(2)上的色段组记为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军王立新杨佩鑫冯浪彭瑞杰张艺媛
申请(专利权)人:昭通公路局云南皓泰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