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智能提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69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提升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旋转智能提升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安装板位置前后对应,所述安装板左右两侧均通过螺钉连接有移动车轮,右方后侧的所述移动车轮通过螺钉连接有移动电机,前后两侧的所述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下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腔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支撑柱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提升机构吊起物体后,通过液压马达带动小齿轮转动,由于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从而使转动板转动,提升机跟随转动板进行转动,达到将吊起的物体进行旋转的目的,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智能提升机构
本技术涉及提升机构
,具体为一种可旋转智能提升机构。
技术介绍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期,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船舶制造技术融合,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能够快速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是增强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大型邮轮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三高”船舶,而薄板平面分段智能制造流水线是大型邮轮建造的最重要的生产线,主要应用于邮轮建造过程中薄板较多的平面片段和平面分段,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改善作业环境等特点。薄板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提升装置将薄板吊起,便于后续操作。现有的提升机构吊起物体后不能够进行旋转,工作人员需要将物体放下进行旋转后再重新通过提升机构吊起,从而进行后续操作,导致提升机构的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智能提升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提升机构吊起物体后不能够进行旋转,工作人员需要将物体放下进行旋转后再重新通过提升机构吊起,从而进行后续操作,导致提升机构的使用不够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旋转智能提升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安装板位置前后对应,所述安装板左右两侧均通过螺钉连接有移动车轮,右方后侧的所述移动车轮通过螺钉连接有移动电机,前后两侧的所述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下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腔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支撑柱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支撑柱下侧安装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位于转动板上方,所述大齿轮上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板,所述转动板下方前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输出轴贯穿转动板,所述液压马达输出轴上侧安装有小齿轮,所述液压马达输出轴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限位板,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转动板下方固定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内部滑动连接有内筒,所述外筒上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外筒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提升机,所述提升机下端安装有吊钩,所述外筒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表面前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液压缸,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表面后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冷却器,所述外筒前侧固定连接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侧放置有调整座,所述调整座与固定座之间插接有插销,所述插销左右两侧均卡接有卡簧,所述外筒前侧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滑轮座,所述滑轮座中安装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前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调整座上侧插接有吊链,所述吊链搭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外壁,所述吊链下端固定连接有磁夹。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下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防脱轨压板。优选的,所述磁夹包括电磁铁、底座、连接座和销轴,所述吊链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固定块与连接座之间插接有销轴,所述连接座下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下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优选的,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存在2mm的间隙,所述间隙中设置有调整块。优选的,所述调整块为尼龙调整块。优选的,所述液压马达输出轴与小齿轮之间安装有平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提升机构吊起物体后,通过液压马达带动小齿轮转动,由于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从而使转动板转动,提升机跟随转动板进行转动,达到将吊起的物体进行旋转的目的,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使用;2)通过尼龙调整块的设置,提高内筒滑动时的稳定性,防止内筒滑动过程中出现摇摆;3)通过防脱轨压板的设置,提高提升机构在轨道上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出现脱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3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3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图3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图3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板、2防脱轨压板、3移动车轮、4移动电机、5支撑柱、6大齿轮、7固定座、8第二支撑板、9提升机、10吊钩、11外筒、12内筒、13吊链、14磁夹、15电磁铁、16底座、17连接座、18销轴、19固定块、20第三支撑板、21冷却器、22液压缸、23滑轮座、24第二滑轮、25第二限位板、26转动板、27液压马达、28小齿轮、29第一限位板、30固定板、31第一支撑板、32第一滑轮、33调整座、34插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阅图1-9,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旋转智能提升机构,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安装板1位置前后对应,通过安装板1将提升机构安装到外界轨道上,所述安装板1左右两侧均通过螺钉连接有移动车轮3,右方后侧的所述移动车轮3通过螺钉连接有移动电机4,通过移动电机4驱动移动车轮3,使提升机构能够在轨道上移动,前后两侧的所述安装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1,所述第一支撑板31下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内腔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滑轮32,所述支撑柱5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6,转动板26通过轴承与支撑柱5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5下侧安装有大齿轮6,所述大齿轮6与支撑柱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大齿轮6位于转动板26上方,所述大齿轮6上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板30,所述转动板26下方前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液压马达27,所述液压马达27输出轴贯穿转动板26,所述液压马达27输出轴上侧安装有小齿轮28,所述液压马达27输出轴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限位板29,用于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智能提升机构,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安装板(1)位置前后对应,所述安装板(1)左右两侧均通过螺钉连接有移动车轮(3),右方后侧的所述移动车轮(3)通过螺钉连接有移动电机(4),前后两侧的所述安装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1),所述第一支撑板(31)下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内腔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滑轮(32),所述支撑柱(5)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6),所述支撑柱(5)下侧安装有大齿轮(6),所述大齿轮(6)位于转动板(26)上方,所述大齿轮(6)上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板(30),所述转动板(26)下方前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液压马达(27),所述液压马达(27)输出轴贯穿转动板(26),所述液压马达(27)输出轴上侧安装有小齿轮(28),所述液压马达(27)输出轴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限位板(29),所述小齿轮(28)与大齿轮(6)相互啮合,所述转动板(26)下方固定连接有外筒(11),所述外筒(11)内部滑动连接有内筒(12),所述外筒(11)上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8)远离外筒(1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提升机(9),所述提升机(9)下端安装有吊钩(10),所述外筒(11)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20),所述第三支撑板(20)上表面前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液压缸(22),所述第三支撑板(20)上表面后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冷却器(21),所述外筒(11)前侧固定连接固定座(7),所述固定座(7)上侧放置有调整座(33),所述调整座(33)与固定座(7)之间插接有插销(34),所述插销(34)左右两侧均卡接有卡簧,所述外筒(11)前侧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滑轮座(23),所述滑轮座(23)中安装有第二滑轮(24),所述第二滑轮(24)前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限位板(25),所述调整座(33)上侧插接有吊链(13),所述吊链(13)搭在第一滑轮(32)和第二滑轮(24)外壁,所述吊链(13)下端固定连接有磁夹(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智能提升机构,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安装板(1)位置前后对应,所述安装板(1)左右两侧均通过螺钉连接有移动车轮(3),右方后侧的所述移动车轮(3)通过螺钉连接有移动电机(4),前后两侧的所述安装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1),所述第一支撑板(31)下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内腔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滑轮(32),所述支撑柱(5)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6),所述支撑柱(5)下侧安装有大齿轮(6),所述大齿轮(6)位于转动板(26)上方,所述大齿轮(6)上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板(30),所述转动板(26)下方前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液压马达(27),所述液压马达(27)输出轴贯穿转动板(26),所述液压马达(27)输出轴上侧安装有小齿轮(28),所述液压马达(27)输出轴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限位板(29),所述小齿轮(28)与大齿轮(6)相互啮合,所述转动板(26)下方固定连接有外筒(11),所述外筒(11)内部滑动连接有内筒(12),所述外筒(11)上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8)远离外筒(1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提升机(9),所述提升机(9)下端安装有吊钩(10),所述外筒(11)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20),所述第三支撑板(20)上表面前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液压缸(22),所述第三支撑板(20)上表面后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冷却器(21),所述外筒(11)前侧固定连接固定座(7),所述固定座(7)上侧放置有调整座(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伟李鹏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昆峰重工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