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式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钝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262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4
一种自行式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钝化装置,包括夹紧传动箱和对称设置在夹紧传动箱两侧的两对压角轮传动箱,每对压角轮传动箱均通过双旋向丝杠螺母副、导向滑杆与夹紧传动箱连接;所述夹紧传动箱包括夹紧电机,夹紧电机通过减速机构与双旋向丝杠螺母副连接;所述压角轮传动箱包括滚压行走电机,滚压行走电机通过减速机构驱动压角轮旋转;所述压角轮设有与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对应接触的梯形环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夹紧传动箱为两对压角轮传动箱施加滚压压力,并通过压角轮的滚压旋转实现对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的钝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自行走,且能实现对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的往复滚压钝化,提高了钝化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式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钝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主梁自动化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式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钝化装置。
技术介绍
起重机的主梁一般由上下盖板、两侧腹板,以及梁盒中间的筋板焊接而成。主梁作为整机的主要承重部件,防止其上下盖板的腐蚀尤为重要。特别是上下盖板的棱边尖角,如果不钝化处理,棱边尖角不但会划伤操作者,还会加速防护油漆的脱落、致使板面生锈腐蚀,从而影响主梁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上下盖板的使用寿命,主梁上下盖板棱边尖角需要进行钝化处理。目前上下盖板棱边尖角都是人工打磨的,人工打磨存在劳动量大、效率低、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式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钝化装置,其目的在于:通过其自行走滚压,实现主梁盖板棱边尖角的钝化,替代人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式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钝化装置,包括夹紧传动箱和对称设置在夹紧传动箱两侧的两对压角轮传动箱,每对压角轮传动箱均通过双旋向丝杠螺母副、导向滑杆与夹紧传动箱连接;所述夹紧传动箱包括夹紧电机,夹紧电机通过减速机构与双旋向丝杠螺母副连接;所述压角轮传动箱包括滚压行走电机,滚压行走电机通过减速机构驱动压角轮旋转;所述压角轮设有与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对应接触的梯形环槽。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夹紧电机通过齿轮减速机构与两根双旋向丝杠螺母副连接,当夹紧电机旋转时,两对压角轮传动箱均相向靠近或反向远离。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夹紧传动箱包括两个夹紧电机,每一个夹紧电机均通过各自的轮减速机构与一根双旋向丝杠螺母副连接,当两个夹紧电机旋转时,两对压角轮传动箱均相向靠近或反向远离。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在夹紧传动箱上设置有用于探测运动方向上有无起重机主梁盖板的激光测距仪。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激光测距仪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夹紧传动箱运动方向的两端。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滚压行走电机通过多级齿轮减速机构驱动压角轮旋转。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
技术介绍
,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夹紧传动箱为两对压角轮传动箱施加滚压压力,并通过压角轮的滚压旋转实现对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的钝化。本技术能够实现自行走,且能实现对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的往复滚压钝化。本技术替代人工,提高了钝化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夹紧传动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压角轮传动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夹紧传动箱;11、夹紧电机;2、压角轮传动箱;21、滚压行走电机;22、压角轮;3、双旋向丝杠螺母副;4、导向滑杆;5、激光测距仪;6、起重机主梁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自行式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钝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夹紧传动箱1和对称设置在夹紧传动箱1两侧的两对压角轮传动箱2,每对压角轮传动箱2均通过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导向滑杆4与夹紧传动箱1连接。其中,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中的双旋向丝杠的中间部位与夹紧传动箱1转动连接,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两端的丝杠螺母与一对压角轮传动箱2连接。导向滑杆4的中间部位与夹紧传动箱1固定连接,导向滑杆4的两端与一对压角轮传动箱2滑动配合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夹紧传动箱1包括一个夹紧电机11,夹紧电机11通过齿轮减速机构与两根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连接,当夹紧电机11旋转时,夹紧电机11通过齿轮减速机构驱动两根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同向旋转。由于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转动时,两对压角轮传动箱2均相向靠近或反向远离。这样可以实现两对压角轮传动箱2根据主梁盖板宽度调节工作跨度,还可以实现同时夹紧或放松起重机主梁盖板6。如图3所示,所述压角轮传动箱2包括滚压行走电机21,滚压行走电机21通过两级减速机构驱动压角轮22旋转;所述压角轮22设有与起重机主梁盖板6棱边尖角对应接触的梯形环槽。使用时,两对压角轮22夹在起重机主梁盖板6的两侧,当滚压行走电机21旋转时,两对压角轮22一方面能对起重机主梁盖板6棱边尖角进行滚压钝化,另一方面可实现本装置沿起重机主梁盖板6自行走。为了实现自动行走,在夹紧传动箱1上设置有用于探测运动方向上有无起重机主梁盖板6的激光测距仪5,防止本装置掉落。当激光测距仪5在指定距离内检测到有起重机主梁盖板6反射信号时,本装置可以继续行走;当激光测距仪5在指定距离内检测到有无起重机主梁盖板6反射信号时,本装置可以停止行走,防止本装置掉落。在夹紧传动箱1上设置有两个激光测距仪5,分别设置在夹紧传动箱1运动方向的两端。当本装置对起重机主梁盖板6进行一次滚压钝化后,滚压行走电机21可反向旋转,使本装置对起重机主梁盖板6进行二次滚压钝化。运动方向前后两端的两个激光测距仪5能始终防止本装置掉落。如图4所示,工作时,启动夹紧电机11,根据起重机主梁盖板6的宽度调整两对压角轮传动箱2的工作跨度,然后使两对压角轮22夹紧在起重机主梁盖板6两侧的棱边尖角上,并始终施加滚压压力。再启动滚压行走电机21,对起重机主梁盖板6两侧的棱边尖角实施滚压,并实现自行走。由于两个激光测距仪5可以防止本装置掉落,因此,本装置自动可实现对起重机主梁盖板6两侧棱边尖角的反复滚压钝化。图4中示出的是对起重机主梁上盖板的滚压钝化,同样的,本装置倒装后还可对起重机主梁下盖板进行滚压钝化。由此可以看出,本装置可完全替代人工打磨钝化,相比人工打磨钝化,其效率高,且成本低。实施例2:实施例1中的棱边尖角钝化装置只能适用于矩形盖板的滚压钝化,对于腰形盖板或其他异形盖板则只能保证一对压角轮22与盖板两侧棱边尖角接触,而另一对压角轮22则不能保证接触。为了扩大本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自行式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钝化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夹紧传动箱1包括两个夹紧电机11,每一个夹紧电机11均通过各自的轮减速机构与一根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连接,当两个夹紧电机11旋转时,两对压角轮传动箱2均相向靠近或反向远离。这样,两对压角轮传动箱2均可各自伸缩工作跨度,对腰形盖板或其他异形盖板具有自适应性,保证两对压角轮22均与盖板两侧棱边尖角滚压接触。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式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钝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夹紧传动箱(1)和对称设置在夹紧传动箱(1)两侧的两对压角轮传动箱(2),每对压角轮传动箱(2)均通过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导向滑杆(4)与夹紧传动箱(1)连接;/n所述夹紧传动箱(1)包括夹紧电机(11),夹紧电机(11)通过减速机构与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连接;/n所述压角轮传动箱(2)包括滚压行走电机(21),滚压行走电机(21)通过减速机构驱动压角轮(22)旋转;所述压角轮(22)设有与起重机主梁盖板(6)棱边尖角对应接触的梯形环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式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钝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夹紧传动箱(1)和对称设置在夹紧传动箱(1)两侧的两对压角轮传动箱(2),每对压角轮传动箱(2)均通过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导向滑杆(4)与夹紧传动箱(1)连接;
所述夹紧传动箱(1)包括夹紧电机(11),夹紧电机(11)通过减速机构与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连接;
所述压角轮传动箱(2)包括滚压行走电机(21),滚压行走电机(21)通过减速机构驱动压角轮(22)旋转;所述压角轮(22)设有与起重机主梁盖板(6)棱边尖角对应接触的梯形环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式起重机主梁盖板棱边尖角钝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夹紧电机(11)通过齿轮减速机构与两根双旋向丝杠螺母副(3)连接,当夹紧电机(11)旋转时,两对压角轮传动箱(2)均相向靠近或反向远离。


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富张旭东郭献礼赵平康聂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