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线自动上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65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机械手线自动上料器,包括横向移动机构和安装在横向移动机构上的垂直升降机构,垂直升降机构设有吸附模组,垂直升降机构为丝杆机构,吸附模组设距离传感器。吸附模组与一叠板材最上方的板材达到一定距离时,距离传感器感应,控制器向电机发送控制信号,电机反转,在电机由正转变为反转过程中,吸附模组吸附最上方的板材上升,在横向移动机构的辅助下,吸附模组将板材释放到中转工位。之后,吸附模组复位,在距离传感器的配合下,再去吸附一叠剩余板材最上方的板材。本设计能够将一叠板材逐块转移至中转工位,利于操作者劳动强度的降低,也利于上料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手线自动上料器
本技术涉及机加工生产线,具体涉及主要利用机械手进行输送的机械手线的上料设备。
技术介绍
金属板材的机加工,在一条机械手线上完成,首先,操作者将单片金属板材放置在机械手线的首端,机械手线的上料器将单片板材移送至中转工位,机械手再将中转工位上的板材移送至机加工设备(如冲压机),机加工设备对板材完成加工后,由机械手线的下料器将板材移送至机械手线的尾端,由操作者将板材取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上料器能够将机械手线首端的一叠板材逐片移送至加工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机械手线自动上料器,包括横向移动机构和安装在横向移动机构上的垂直升降机构,垂直升降机构的底部设有吸附模组,垂直升降机构为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吸附模组设有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所述电机连接。上料器设有机架,机架上设置上料工位和中转工位,操作者将一叠板材放置在上料工位上。在电机的驱动下,丝杆机构驱动吸附模组下降,吸附模组与一叠板材最上方的板材达到一定距离时,第一距离传感器感应,控制器向电机发送控制信号,电机反转,在电机由正转变为反转过程中,吸附模组能够吸附所述最上方的板材。吸附模组上升,在横向移动机构的驱动下再横向位移至中转工位的上方,在丝杆机构的驱动下再下降,将吸附模组吸附的板材释放到中转工位。之后,吸附模组复位,再去吸附一叠剩余板材最上方的板材。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能够感应到一叠剩余板材最上方板材的高度,使电机反转,吸附模组吸附所述最上方板材后上升,再将其转移至中转工位。如此反复,吸附模组能够将一叠板材由上而下地逐块转移至中转工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操作者放一块板材到上料工位,上料器将这块板材转移至中转工位而言,本技术所述的上料器能够将一叠板材逐块转移至中转工位,利于操作者劳动强度的降低,也利于上料效率的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机械手线自动上料器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从后方观察机械手线自动上料器所得的示意图;图3为吸附模组10中支架11和安装组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0、吸附模组;11、支架;110、安装孔位;12、螺母;13、筒形件;14、端盖;15、弹簧;16、吸盘;17、管件;170、外凸缘;20、横向移动机构;21、第一活动块;22、第一板块;30、垂直升降机构;31、第二活动块;32、第二板块;40、机架;41、第一横杆;42、第二横杆;43、上料工位;44、中转工位;45、定位块;50、板材。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2,机械手线自动上料器,包括横向移动机构20和安装在横向移动机构上的垂直升降机构30,垂直升降机构的底部设有吸附模组10,垂直升降机构为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吸附模组设有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所述电机连接。上料器的机架40上设置上料工位43和中转工位44,其中,中转工位上设置若干定位块45,若干定位块对被其定位的板材形成包围之势。操作者将一叠板材50放置在上料工位上。在电机的驱动下,丝杆机构驱动吸附模组10下降,吸附模组与一叠板材50最上方的板材达到一定距离时,第一距离传感器感应,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向电机发送控制信号,使电机反转。在电机正反转切换时,吸附模组能够吸附所述最上方板材。吸附模组吸附所述最上方板材后上升。在横向移动机构的驱动下再横向位移至中转工位44的上方,在电机的驱动下,丝杆机构驱动吸附模组10下降,将吸附模组吸附的板材释放到中转工位。之后,吸附模组10复位,再去吸附一叠剩余板材最上方的板材。如此反复,吸附模组能够将上料工位43上的一叠板材由上而下地逐块转移至中转工位44。作为一种选择,横向移动机构20为无杆气缸,其活塞有两个停留位置,设为第一停留位和第二停留位,第一停留位在上料工位43的上方,第二停留位在中转工位44的上方。第一停留位处设置第一接近开关,第二停留位处设置第二接近开关,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可以设置在下述的第一板块22上。所述无杆气缸与第一气泵连接,第一气泵可以设置在机架40上,或者放置在机架的旁侧,第一气泵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吸附模组10设置吸盘16,吸盘与第二气泵连接,第二气泵可以设置在机架40上,或者放置在机架的旁侧,第二气泵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可以安装在机架40上,交流电通过电源适配器与控制器连接,交流电经控制器变压和整流后向电机、第一气泵、第二气泵供电。所述控制器实质为单片机。机架40上设置第二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传感器位于中转工位44的上方,且高于横向移动机构20。实际操作中,在电机的驱动下,垂直升降机构30驱动吸附模组10下降,吸附模组接近一叠板材50最上方的板材时,第一距离传感器感应,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向电机发送控制信号,使电机反转,同时,控制器向第二气泵发送控制信号,第二气泵动作,对吸盘16抽真空,吸盘吸附所述最上方的板材。由于电机反转,吸附模组10带着被其吸附的板材上升。吸附模组10上升至所述第一停留位时,第一接近开关感应,此时,第一距离传感器处于触发状态,在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一接近开关均触发时,控制器使电机停转,并使第一气泵动作,横向移动机构20将吸附模组10及其上的板材移送至中转工位44的上方,即所述第二停留位。在所述第二停留位,所述第二接近开关感应,此时,第一距离传感器仍处于触发状态,在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接近开关均触发时,控制器使电机正转,并使第一气泵停止动作。在电机的驱动下,垂直升降机构30驱动吸附模组10及其上的板材下降。在吸附模组10下降至中转工位44上时,板材能够放置在中转工位上,此时,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感应,其用于监测吸附模组10的高度。此时,第一距离传感器仍处于触发状态,在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均触发时,控制器向第二气泵和电机发送控制信号,第二气泵不再对吸盘16抽真空,吸附模组10将板材释放到中转工位44上,同时,电机反转,垂直升降机构30驱动吸附模组上升,由于吸附模组没有吸附板材,所以,第一距离传感器不被触发。在吸附模组10上升至所述第二停留位处,第二接近开关感应,控制器控制第一气泵动作,横向移动机构20驱动吸附模组10向所述第一停留位方向位移。吸附模组运行至第一停留位,第一接近开关感应,控制器驱动电机正转,吸附模组10下降,接近一叠剩余板材的最上方板材时(此时,吸盘16已接触所述最上方板材),第一距离传感器感应,控制器向第二气泵和电机发送控制信号,第二气泵对吸盘抽真空,电机反转,吸附模组10吸附板材后上升,再输送至中转工位44。如此反复。在控制器和各接近开关、各距离传感器的配合下,本技术所述的吸附模组10自动地将一叠板材逐块输送至中转工位44。其中,接近开关和距离传感器可以采用逻辑与的方式配合,常见的是接近开关和距离传感器串联。在板材被输送至中转工位44上后,机械手将中转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机械手线自动上料器,包括横向移动机构(20)和安装在横向移动机构上的垂直升降机构(30),垂直升降机构的底部设有吸附模组(10),其特征在于:垂直升降机构为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吸附模组设有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所述电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机械手线自动上料器,包括横向移动机构(20)和安装在横向移动机构上的垂直升降机构(30),垂直升降机构的底部设有吸附模组(10),其特征在于:垂直升降机构为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吸附模组设有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所述电机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模组(10)设置吸盘(1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模组(10)包括支架(11)和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螺母(12)、筒形件(13)、端盖(14)和弹簧(15),端盖螺接在筒形件的顶部,端盖的中心开设通孔,筒形件的底部设置内凸缘,所述弹簧设置在筒形件内;所述吸盘(16)安装在管件(17)上,管件的侧壁上设置外凸缘(170),管件配合在所述筒形件中,弹簧的底端抵压在所述外凸缘上;支架上开设安装孔位(110),螺母与筒形件螺接,螺母和端盖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蒋勇吕征涛郑光
申请(专利权)人:艾来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