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颖斌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运输的农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49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5
一种用于运输的农用车,主要包括车头及用于载货的车身,所述车头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载货的第一架体,所述车身上设置有用于载货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主要包括顶板及设置在顶板前后两侧的两根侧管,两侧管的长度大于所述顶板的宽度,两侧管远离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顶板长度一致的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二架体主要包括横向设置在车身前侧的第一横管及通过连接管横向设置在车身尾部的第二横管,所述第一横管及第二横管远离车身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或拆除,这样在规定的载重范围内就大大提升了车辆的运载能力,降低了农民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运输的农用车
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输的农用车。
技术介绍
早园笋又称山芽儿,是部分笋农的主要的收入来源,早园笋原本应是春天的产物,但是农民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大家在冬天就能吃上鲜嫩的早园笋,竹子出笋的主要因素就是温度,所以大家通过在早园竹的地表上面覆盖20~30公分的谷壳来保温,通过保温使早园笋在冬季就能长出来。但是如何将成千上万袋谷壳运输到崎岖的山上却成为了一件难事,只有通过农用车拖拉机把谷壳运输到山上,但是谷壳质量轻体积大,每袋谷壳只有30斤左右,农用车即使装满也没有多少可以装,导致了运输效率极低,提高了农民孵化早园笋的成本,此外,在其他农业生产劳动中也会遇到需要运输大体积小重量货物的需求,传统的农用运输车不能很好的满足该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运输效率的用于运输的农用车。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用于运输的农用车,主要包括车头及用于载货的车身,所述车头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载货的第一架体,所述车身上设置有用于载货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主要包括顶板及设置在顶板前后两侧的两根侧管,两侧管的长度大于所述顶板的宽度,两侧管远离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顶板长度一致的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二架体主要包括横向设置在车身前侧的第一横管及通过连接管横向设置在车身尾部的第二横管,所述第一横管及第二横管远离车身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管。进一步地,所述侧管包括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的外管及分别套接在该外管内且可相对于外管滑动的两根滑动内管,所述滑动内管在外管内滑动以完成第一架体的收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管及第二横管均包括外管及分别套接在该外管内且可相对于外管滑动的两根滑动内管,所述滑动内管在外管内滑动以完成第二架体在车身左右两侧的伸缩;所述连接管套接在车身的尾部且可相对于车身滑动,所述第二固定管均包括外管及套接在该外管内且可相对于外管滑动的滑动内管,所述连接管及第二固定管的收缩完成了第二架体在车身后侧的伸缩。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前侧的侧管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管架接在所述车头上,两侧管间设置有至少两根与所述第一固定管平行且可在两侧管上滑动的第一滑动支撑管,所述第一滑动支撑管在侧管上滑动以调节侧管与第一滑动支撑管或第一滑动支撑管与顶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管及第二横管间设置有至少两根与所述第二固定管平行且可在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上滑动的第二滑动支撑管,所述第二滑动支撑管在第一横管及第二横管间滑动以调节第二滑动支撑管到车身或到对应侧横管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管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根与所述第二横管平行且可在两第二固定管之间滑动的第三滑动支撑管。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车头和车身上设置两个用于载货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两个架体均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以通过螺栓拆除,两个架体均由可伸缩的管体组成,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或拆除,这样在规定的载重范围内就大大提升了车辆的运载能力,在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全部收起来,由于都是用螺栓连接,在需要运载其他货物时可以将架子全部拆除,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农民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农用车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内”、“外”、“横向”、“竖向”等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的农用车,主要包括车头1及用于载货的车身2,所述车头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载货的第一架体3,所述车身2上设置有用于载货的第二架体4;第一架体3和第二架体4均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上,在需要运载重量小体积大的货物时安装上,在需要运载其他货物时可以将架子全部拆除;所述第一架体3主要包括顶板31及设置在顶板31前后两侧的两根侧管32,两侧管32的长度大于所述顶板31的宽度,两侧管32远离顶板3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顶板31长度一致的第一固定管33;所述第二架体4主要包括横向设置在车身2前侧的第一横管41及通过连接管42横向设置在车身尾部的第二横管43,所述第一横管41及第二横管43远离车身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管44,所述连接管42及第二横管43为方管,其他管体为圆管。参照图1所示,所述侧管32包括与所述顶板31固定连接的外管及分别套接在该外管内且可相对于外管滑动的两根滑动内管,所述滑动内管在外管内滑动以完成第一架体3的收缩;所述顶板31前侧的侧管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管5架接在所述车头1上,两侧管32间设置有至少两根与所述第一固定管33平行且可在两侧管32上滑动的第一滑动支撑管34,所述第一滑动支撑管34在侧管32上滑动以调节侧管32与第一滑动支撑管34或第一滑动支撑管34与顶板31之间的距离。参照图1所示,所述第一横管41及第二横管43均包括外管及分别套接在该外管内且可相对于外管滑动的两根滑动内管,所述滑动内管在外管内滑动以完成第二架体4在车身2左右两侧的伸缩;所述连接管42套接在车身2的尾部且可相对于车身2滑动,所述第二固定管44均包括外管及套接在该外管内且可相对于外管滑动的滑动内管,所述连接管42及第二固定管44的收缩完成了第二架体在车身后侧的伸缩。所述第一横管41及第二横管43间设置有至少两根与所述第二固定管44平行且可在第一横管41和第二横管43上滑动的第二滑动支撑管45,所述第二滑动支撑管45在第一横管41及第二横管43间滑动以调节第二滑动支撑管45到车身或到对应侧横管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固定管44之间横向设置有至少两根与所述第二横管43平行且可在两第二固定管44之间滑动的第三滑动支撑管46。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车头和车身上设置两个用于载货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两个架体均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以通过螺栓拆除,两个架体均由可伸缩的管体组成,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或拆除,这样在规定的载重范围内就大大提升了车辆的运载能力,在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全部收起来,由于都是用螺栓连接,在需要运载其他货物时可以将架子全部拆除,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农民的成本。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运输的农用车,主要包括车头及用于载货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载货的第一架体,所述车身上设置有用于载货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主要包括顶板及设置在顶板前后两侧的两根侧管,两侧管的长度大于所述顶板的宽度,两侧管远离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顶板长度一致的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二架体主要包括横向设置在车身前侧的第一横管及通过连接管横向设置在车身尾部的第二横管,所述第一横管及第二横管远离车身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运输的农用车,主要包括车头及用于载货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载货的第一架体,所述车身上设置有用于载货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主要包括顶板及设置在顶板前后两侧的两根侧管,两侧管的长度大于所述顶板的宽度,两侧管远离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顶板长度一致的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二架体主要包括横向设置在车身前侧的第一横管及通过连接管横向设置在车身尾部的第二横管,所述第一横管及第二横管远离车身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运输的农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管包括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的外管及分别套接在该外管内且可相对于外管滑动的两根滑动内管,所述滑动内管在外管内滑动以完成第一架体的收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运输的农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管及第二横管均包括外管及分别套接在该外管内且可相对于外管滑动的两根滑动内管,所述滑动内管在外管内滑动以完成第二架体在车身左右两侧的伸缩;所述连接管套接在车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颖斌
申请(专利权)人:王颖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