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40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包括密炼室,所述密炼室的下端焊接有机座,且密炼室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并且密炼室的内部固定有上顶栓,所述密炼室的左侧上端固定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并且进料管的另一侧与混料室相互连接,所述混料室的前侧中心上端固定有螺旋送料管,且螺旋送料管的左侧设置有吸尘管,并且吸尘管的中段固定有过滤室,所述吸尘管的末端固定有吸尘风机,所述混料室的内部上端固定有混合叶。该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两种除尘方式相互结构,能够有效避免上顶栓下压时,粉尘从组件与加料口的四周缝隙中返上来的情况,大大改善了周边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
技术介绍
密炼机是全硫化聚烯烃合金热塑性弹性体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极短时间内将混合料熔融,并促进胶化,色料及发泡剂在此加入混炼,胶料的炼制,往往伴随大量粉粒状填充补强性质配料的投入,现有的大部分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加料口处,组件下压时会有粉尘从组件与加料口的四周缝隙中返上来,影响着周边环境的问题。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在原有的密炼机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大部分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加料口处,组件下压时会有粉尘从组件与加料口的四周缝隙中返上来,影响着周边环境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包括密炼室,所述密炼室的下端焊接有机座,且密炼室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并且密炼室的内部固定有上顶栓,所述密炼室的左侧上端固定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并且进料管的另一侧与混料室相互连接,所述混料室的前侧中心上端固定有螺旋送料管,且螺旋送料管的左侧设置有吸尘管,并且吸尘管的中段固定有过滤室,所述吸尘管的末端固定有吸尘风机,所述混料室的内部上端固定有混合叶,且混料室的内部中段固定有筛板,所述筛板的内部贯穿固定有连振杆,且连振杆的末端与振动电机相互连接,所述混料室的内部下端预留有分隔腔,所述过滤室的内部上端固定有滤布板,且过滤室的内部左侧固定有挡尘板。本技术中的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密炼室和混料室三者内部相互贯通,且进料管、密炼室和混料室为焊接一体化结构,并且进料管的纵截面呈四边形结构。本技术中的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与分隔板为拆卸安装结构,且进料管与分隔板为滑动连接,并且分隔板的纵截面宽度数值大于进料管的内部纵截面宽度数值。本技术中的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尘管和螺旋送料管均与混料室相互连通,且混料室的表面与筛板的外侧边缘相互吻合,并且混料室与筛板为分体式结构。本技术中的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布板呈斜坡状固定在混料室内部,且滤布板的左侧表面与挡尘板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本技术中的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尘板和滤布板的前后两侧表面均与过滤室内部表面焊接固定,且滤布板和挡尘板组合形状纵截面呈“L”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通过振动电机打开,振动电机通过连振杆带动筛板进行震动,通过筛板对原料底部粉尘进行筛分,使粉尘能够快速落入下端分隔腔进行收集。(2)、该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通过外部开关打开吸尘风机,在搅拌过程中出现的扬尘能够通过吸尘管进入过滤室,通过过滤室内部的滤布板进行过滤,洁净空气通过吸尘风机排出,滤出的粉尘则通过倾斜安装的滤布板侧向滚落到挡尘板左侧,最后通过过滤室左侧表面出尘口排出收集,两种除尘方式相互结构,能够有效避免上顶栓下压时,粉尘从组件与加料口的四周缝隙中返上来的情况,大大改善了周边环境,混料室的设计能够预先与原料进行混合,方便后续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混料室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过滤室结构示意图。图中:1、密炼室,2、机座,3、出料口,4、上顶栓,5、进料管,6、分隔板,7、混料室,8、螺旋送料管,9、吸尘管,10、过滤室,11、吸尘风机,12、混合叶,13、筛板,14、连振杆,15、振动电机,16、分隔腔,17、滤布板,18、挡尘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包括密炼室1、机座2、出料口3、上顶栓4、进料管5、分隔板6、混料室7、螺旋送料管8、吸尘管9、过滤室10、吸尘风机11、混合叶12、筛板13、连振杆14、振动电机15、分隔腔16、滤布板17和挡尘板18,密炼室1的下端焊接有机座2,且密炼室1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3,并且密炼室1的内部固定有上顶栓4,密炼室1的左侧上端固定有进料管5,且进料管5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6,并且进料管5的另一侧与混料室7相互连接,混料室7的前侧中心上端固定有螺旋送料管8,且螺旋送料管8的左侧设置有吸尘管9,并且吸尘管9的中段固定有过滤室10,吸尘管9的末端固定有吸尘风机11,混料室7的内部上端固定有混合叶12,且混料室7的内部中段固定有筛板13,筛板13的内部贯穿固定有连振杆14,且连振杆14的末端与振动电机15相互连接,混料室7的内部下端预留有分隔腔16,过滤室10的内部上端固定有滤布板17,且过滤室10的内部左侧固定有挡尘板18;进料管5、密炼室1和混料室7三者内部相互贯通,且进料管5、密炼室1和混料室7为焊接一体化结构,并且进料管5的纵截面呈四边形结构,纵截面呈四边形结构的进料管5能够便于物料快速进入密炼室1;进料管5与分隔板6为拆卸安装结构,且进料管5与分隔板6为滑动连接,并且分隔板6的纵截面宽度数值大于进料管5的内部纵截面宽度数值,分隔板6能够对进料管5和混料室7进行分隔,便于对混料室7和密炼室1进行单独操作,对分隔板6调节后,去除粉尘的原料便可进入密炼室1中;吸尘管9和螺旋送料管8均与混料室7相互连通,且混料室7的表面与筛板13的外侧边缘相互吻合,并且混料室7与筛板13为分体式结构,方便工作人员自动上料;滤布板17呈斜坡状固定在混料室7内部,且滤布板17的左侧表面与挡尘板18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呈斜坡状固定在混料室7内部的滤布板17能够对粉尘进行分离和集尘;挡尘板18和滤布板17的前后两侧表面均与过滤室10内部表面焊接固定,且滤布板17和挡尘板18组合形状纵截面呈“L”型结构,“L”的滤布板17和挡尘板18结构设计合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到使用位置,再将装置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将物料从螺旋送料管8上端进料口倒入,打开螺旋送料管8另一端的电机,通过内部螺旋叶将物料旋转推入混料室7中,打开混料室7上端电机,带动混合叶12对原料进行混合,再将振动电机15打开,振动电机15通过连振杆14带动筛板13进行震动,通过筛板13对原料底部粉尘进行筛分,使粉尘能够快速落入下端分隔腔16进行收集,通过外部开关打开吸尘风机11,在搅拌过程中出现的扬尘能够通过吸尘管9进入过滤室10,通过过滤室10内部的滤布板17进行过滤,洁净空气通过吸尘风机11排出,滤出的粉尘则通过倾斜安装的滤布板17侧向滚落到挡尘板18左侧,最后通过过滤室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包括密炼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炼室的下端焊接有机座,且密炼室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并且密炼室的内部固定有上顶栓,所述密炼室的左侧上端固定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并且进料管的另一侧与混料室相互连接,所述混料室的前侧中心上端固定有螺旋送料管,且螺旋送料管的左侧设置有吸尘管,并且吸尘管的中段固定有过滤室,所述吸尘管的末端固定有吸尘风机,所述混料室的内部上端固定有混合叶,且混料室的内部中段固定有筛板,所述筛板的内部贯穿固定有连振杆,且连振杆的末端与振动电机相互连接,所述混料室的内部下端预留有分隔腔,所述过滤室的内部上端固定有滤布板,且过滤室的内部左侧固定有挡尘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包括密炼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炼室的下端焊接有机座,且密炼室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并且密炼室的内部固定有上顶栓,所述密炼室的左侧上端固定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并且进料管的另一侧与混料室相互连接,所述混料室的前侧中心上端固定有螺旋送料管,且螺旋送料管的左侧设置有吸尘管,并且吸尘管的中段固定有过滤室,所述吸尘管的末端固定有吸尘风机,所述混料室的内部上端固定有混合叶,且混料室的内部中段固定有筛板,所述筛板的内部贯穿固定有连振杆,且连振杆的末端与振动电机相互连接,所述混料室的内部下端预留有分隔腔,所述过滤室的内部上端固定有滤布板,且过滤室的内部左侧固定有挡尘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硫化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用密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密炼室和混料室三者内部相互贯通,且进料管、密炼室和混料室为焊接一体化结构,并且进料管的纵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顶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