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校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17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校表生产线,其属于自动校正电表剔除领域。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上表皮带输送线、校表输送线和下表皮带输送线,上表皮带输送线的输出端设有推挤气缸,所述校表输送线上设有若干个待测电表,待测电表一侧设有校表插针座、另一侧设有坏表输送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十二个阻挡上升气缸将十二个电表顶升起来,然后十二个校表插针气缸带动对应的十二个校表插针一起插入到十二块电表中,对十二块电表进行检测,这样可以批量进行检测,代替了以往人工对电表进行一个一个的插针方式,从而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校表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校表生产线,其属于自动校正电表剔除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校正电表主要是由电脑与检测电表的设备配合,市面上一般由两种方案,第一种,电表检测设备配合电脑软件在线检测24块表,电脑根据检测的功率电压等数据进行判断,例如第十二块和十六块为不合格电表,电脑会显示出来,人工将不合格电表取出,剩余的好表放置在好表的区域,做好分离工作,这样半自动式的流水线不仅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工作效率低下;第二种,是一种自动流水线的设备,配合检测设备和电脑,包括二十四个工位,可以一次性检测二十四块表,但是造价比较高,对于一般的电表企业而言采购成本较大,需要承担较大的压力。因此社会上急需要一种造价成本较低且属于自动化的校正电表剔除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校表生产线。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校表生产线,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上表皮带输送线、校表输送线和下表皮带输送线,上表皮带输送线的输出端设有推挤气缸,所述校表输送线上设有若干个待测电表,待测电表一侧设有校表插针座、另一侧设有坏表输送线,所述校表插针座一侧与待测电表连接、另一侧设有固定在校表输送线上的校表插针气缸,校表插针座上设有校表插针,所述坏表输送线的输入端位于校表输送线的输出端,校表输送线的输出端上设有坏表移动装置、下方设有阻挡顶升气缸乙,所述待测电表下方设有阻挡顶升气缸甲。优选地,所述坏表移动装置包括排表气缸甲和排表气缸乙,所述阻挡顶升气缸乙上方一侧为固定在校表输送线上的排表气缸甲、另一侧设有预料台,预料台位于排表气缸乙与坏表输送线输入端之间,排表气缸乙固定在校表输送线上。优选地,所述坏表输送线为并列排列的滚轮输送线。优选地,所述校表输送线为中心中空输送线。优选地,所述推挤气缸垂直于上表皮带输送线。优选地,所述校表插针气缸和阻挡顶升气缸甲的数量均为至少十二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技术通过利用十二个阻挡上升气缸将十二个电表顶升起来,然后十二个校表插针气缸带动对应的十二个校表插针一起插入到十二块电表中,对十二块电表进行检测,这样可以批量进行检测,代替了以往人工对电表进行一个一个的插针方式,从而提高了效率;第二、本技术对于不合格的电表,校准输送线上输出端的阻挡上升气缸乙将该电表顶起,排表气缸甲伸出,将电表推至预料台,预留台的电表由排表气缸乙再推送至坏表输送线上,待不合格品满后,系统报警,提示操作人员清理不合格的电表,这样自动剔除不合格电表的方式代替了人工分离坏表和好表的劳动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对人员的技术要求也降低了,而且提高了分离的速度和精度;第三、本技术因为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护维修费用低,无论从设备总价来看,还是维修成本来看都缩减了企业的经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主视图。在图中,1、上表皮带输送线;11、推挤气缸;2、校表输送线;21、校表插针气缸;22、阻挡顶升气缸甲;23、校表插针座;231、校表插针;24、阻挡顶升气缸乙;3、下表皮带输送线;4、坏表输送线;5、电表;6、坏表移动装置;61、排表气缸甲;62、排表气缸乙;7、预料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动校表生产线,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上表皮带输送线1、校表输送线2和下表皮带输送线3,上表皮带输送线1的输出端设有推挤气缸11,所述校表输送线2上设有若干个待测电表5,待测电表5一侧设有校表插针座23、另一侧设有坏表输送线4,所述校表插针座23一侧与待测电表5连接、另一侧设有固定在校表输送线2上的校表插针气缸21,校表插针座23上设有校表插针231,所述坏表输送线4的输入端位于校表输送线2的输出端,校表输送线2的输出端上设有坏表移动装置6、下方设有阻挡顶升气缸乙24,所述待测电表5下方设有阻挡顶升气缸甲22。所述坏表移动装置6包括排表气缸甲61和排表气缸乙62,所述阻挡顶升气缸乙24上方一侧为固定在校表输送线2上的排表气缸甲61、另一侧设有预料台7,预料台7位于排表气缸乙62与坏表输送线4输入端之间,排表气缸乙62固定在校表输送线2上。所述坏表输送线4为并列排列的滚轮输送线。所述校表输送线2为中心中空输送线。所述推挤气缸11垂直于上表皮带输送线1。所述校表插针气缸21和阻挡顶升气缸甲22的数量均为至少十二个。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先通电,启动开关按钮,操作人员手动将十二块电表5依次放入上表皮带输送线1上,上表皮带输送线1的速度可以通过单相调速器进行调节,电表5被输送至上表皮带输送线1的输出端时,推挤气缸11前的光电开关检测到电表5到位,推挤气缸11推挤该电表5,先让前面的电表5通过,待前面的电表5通过后,推挤气缸11缩回,让下一个电表5通过,这样设计使得电表5之间保持相同的间距,电表5随后依次被运输至校表输送线2上,每个电表5都带有一个光电开关,共计十二个光电开关,PLC开始计数,当第一块电表5到达校表输送线2的第十二个阻挡顶升气缸甲22的正上方时,该电表5被该阻挡顶升气缸甲22顶升,该阻挡顶升气缸甲22阻挡第一块电表5继续运输,当第二块电表5到达第十一个阻挡顶升气缸甲22的正上方时,第二块电表5被第十一个阻挡顶升气缸甲22顶升,随后第三块电表5、第四块电表5都依次被顶升,直到十二块电表5都被顶升后,十二个校表插针气缸21带动对应的十二个校表插针一起插入到十二块电表5中,根据不同地方的电表5不同,校验时间也不相同,大概在两到三分钟,待三分钟过后,校验完毕,十二个阻挡顶升气缸甲22回程,十二块电表5落下,并落至校表输送线2上依次被输出,若是合格的电表5则直接从下表皮带输送线3输出;若是不合格的电表5,则校准输送线2上的阻挡上升气缸乙24将不合格电表5顶升,接着排表气缸甲61伸出,将电表5推至预留台7,该不合格电表5再由排表气缸乙62推送至坏表输送线4的上,不合格电表5沿着坏表输送线4依次放置,待不合格电表5放满后,系统报警,提示操作人员清理不合格电表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校表生产线,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上表皮带输送线(1)、校表输送线(2)和下表皮带输送线(3),上表皮带输送线(1)的输出端设有推挤气缸(11),其特征在于:所述校表输送线(2)上设有若干个待测电表(5),待测电表(5)一侧设有校表插针座(23)、另一侧设有坏表输送线(4),所述校表插针座(23)一侧与待测电表(5)连接、另一侧设有固定在校表输送线(2)上的校表插针气缸(21),校表插针座(23)上设有校表插针(231),所述坏表输送线(4)的输入端位于校表输送线(2)的输出端,校表输送线(2)的输出端上设有坏表移动装置(6)、下方设有阻挡顶升气缸乙(24),所述待测电表(5)下方设有阻挡顶升气缸甲(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校表生产线,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上表皮带输送线(1)、校表输送线(2)和下表皮带输送线(3),上表皮带输送线(1)的输出端设有推挤气缸(11),其特征在于:所述校表输送线(2)上设有若干个待测电表(5),待测电表(5)一侧设有校表插针座(23)、另一侧设有坏表输送线(4),所述校表插针座(23)一侧与待测电表(5)连接、另一侧设有固定在校表输送线(2)上的校表插针气缸(21),校表插针座(23)上设有校表插针(231),所述坏表输送线(4)的输入端位于校表输送线(2)的输出端,校表输送线(2)的输出端上设有坏表移动装置(6)、下方设有阻挡顶升气缸乙(24),所述待测电表(5)下方设有阻挡顶升气缸甲(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校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坏表移动装置(6)包括排表气缸甲(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艳庆邹财鹏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瑞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