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喷雾防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15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件喷雾防锈设备,包括一侧具有入口、另一侧具有出口的喷油室以及从喷油室入口和出口穿过的输送带装置;输送带装置的上输送面下方安装有多根向上喷油雾的下油雾喷管;输送带装置上方设置有可升降的旋转喷雾机构;所述旋转喷雾机构包括位于中间的可升降转轴,所述转轴下端连接有L形上油雾喷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件喷雾防锈设备对工件表面能够彻底充分的喷射上油雾,不会有死角的存在,同时工件侧面的一些槽孔也能够被喷入油雾,使得工件内部也得到很好的防锈处理,防锈油喷涂均匀彻底,防锈期长,让产品品质得到有效保证,防锈效率高,可以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件喷雾防锈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件喷雾防锈设备。
技术介绍
工件防锈是极其重要一环,如果没做好工件的防锈工作,不仅会造成工件的浪费,还会影响后期加工效果;目前工件的喷雾防锈机采用的是上下直喷的方式,这种喷雾方式对于结构简单的工件比较适用,但是结构复杂的工件或者侧面带有槽孔的工件来说,容易造成喷雾不均匀或者存在喷雾死角,影响防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锈油喷涂均匀彻底,防锈效果好的工件喷雾防锈设备。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工件喷雾防锈设备,包括一侧具有入口、另一侧具有出口的喷油室以及从喷油室入口和出口穿过的输送带装置;输送带装置的上输送面下方安装有多根向上喷油雾的下油雾喷管;输送带装置上方设置有可升降的旋转喷雾机构;所述旋转喷雾机构包括位于中间的可升降转轴,所述转轴下端连接有L形上油雾喷管。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室顶部安装有驱动端朝下的电机,所述电机驱动端同轴连接有伸入喷油室中的花键轴,所述转轴套装在花键轴上并能相对其上下滑动;转轴内部具有与花键轴配合的花键孔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下端内部具有与上油雾喷管相通的进油腔,转轴下端部外套有与其旋转密封配合的环形连接件,环形连接件内侧具有环形油腔,转轴下端侧部开设有连通环形油腔和进油腔的进油孔,环形连接件侧部具有与供油软管连接的进油口。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室顶部安装有垂下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连接于环形连接件上,所述转轴下端部设置有一对将环形连接件限制在中间的限位挡环。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室的入口和出口处设置有挡帘,喷油室位于入口和出口上方内壁安装有风刀;喷油室侧壁安装有用以感应工件的感应开关。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装置的输送带为不锈钢网链输送带;所述喷油室下部设置有位于输送带装置下方的集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工件喷雾防锈设备对工件表面能够彻底充分的喷射上油雾,不会有死角的存在,同时工件侧面的一些槽孔也能够被喷入油雾,使得工件内部也得到很好的防锈处理,防锈油喷涂均匀彻底,防锈期长,让产品品质得到有效保证,防锈效率高,可以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工件喷雾防锈设备内部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转轴内部构造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0-喷油室、110-入口、120-出口、130-挡帘、140-风刀、150-感应开关、200-输送带装置、300-油雾喷管、400-旋转喷雾机构、410-转轴、411-花键孔、412-进油腔、420-上油雾喷管、430-环形连接件、500-电机、510-花键轴、600-集油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工件喷雾防锈设备,包括一侧具有入口、另一侧具有出口的喷油室100以及从喷油室100入口110和出口120穿过的输送带装置200;输送带装置200的上输送面下方安装有多根向上喷油雾的下油雾喷管300;输送带装置上方设置有可升降的旋转喷雾机构400;所述旋转喷雾机构400包括位于中间的可升降转轴410,所述转轴410下端连接有L形上油雾喷管420,下油雾喷管300和上油雾喷管420上均分布有喷雾喷头;上油雾喷管420的数量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由于上油雾喷管420可以转动进行油雾喷射,所以上油雾喷管420的数量不需要太多;通过下油雾喷管300向上喷射油雾,油雾通过输送带装置200的上输送面后附着在工件地面,而L形结构的上油雾喷管420通过转动对工件四周以及顶面喷洒油雾,使得工件表面能够被彻底充分的喷射上油雾,不会有死角的存在,同时工件侧面的一些槽孔也能够被喷入油雾,使得工件内部也得到很好的防锈处理,防锈油喷涂均匀彻底,防锈期长,让产品品质得到有效保证,防锈效率高,可以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油室100顶部安装有驱动端朝下的电机500,所述电机驱动端同轴连接有伸入喷油室中的花键轴510,所述转轴410套装在花键轴上并能相对其上下滑动;转轴410内部具有与花键轴配合的花键孔411,通过电机控制整个旋转喷雾机构转动,使得工件的四周得到防锈油的均匀喷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410下端内部具有与上油雾喷管相通的进油腔412,转轴410下端部外套有与其旋转密封配合的环形连接件430,环形连接件430内侧具有环形油腔,转轴下端侧部开设有连通环形油腔和进油腔的进油孔,环形连接件侧部具有与供油软管连接的进油口;供油软管同时还与上述的下油雾喷管300连接,供油软管连接至油泵,通过油泵提供防锈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油室顶部安装有垂下的驱动气缸440,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连接于环形连接件上,环形连接件外周部具有与驱动气缸的伸缩杆驱动端连接的支板,所述转轴下端部设置有一对将环形连接件限制在中间的限位挡环;驱动气缸与气管相连接,通过气缸上的电磁阀控制驱动气缸工作;驱动气缸驱动环形连接件升降时同步带动转轴升降,由于转轴和环形连接件之间是旋转配合的,所以不会阻碍转轴转动,转轴既可以与花键轴同步转动,同时可以相对其滑动;旋转喷雾机构先升起,当工件到达其下方时再下降,使工件处于上油雾喷管420中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油室100的入口和出口处设置有挡帘130,喷油室位于入口和出口上方内壁安装有风刀140;喷油室侧壁安装有用以感应工件的感应开关150,感应开关与控制器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信号输出端与上述电机、油泵以及电磁阀电性连接,以控制电机、油泵和驱动气缸工作;挡帘和风刀的作用是防止喷油室的油雾通过入口和出口弥漫到外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装置200的输送带为不锈钢网链输送带;所述喷油室下部设置有位于输送带装置下方的集油槽600,油泵的入口经进油管与集油槽600连接,实现循环使用,节油效果好,在油耗上可节约成本。上述本技术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技术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技术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另外,上述本技术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技术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喷雾防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侧具有入口、另一侧具有出口的喷油室以及从喷油室入口和出口穿过的输送带装置;输送带装置的上输送面下方安装有多根向上喷油雾的下油雾喷管;输送带装置上方设置有可升降的旋转喷雾机构;所述旋转喷雾机构包括位于中间的可升降转轴,所述转轴下端连接有L形上油雾喷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喷雾防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侧具有入口、另一侧具有出口的喷油室以及从喷油室入口和出口穿过的输送带装置;输送带装置的上输送面下方安装有多根向上喷油雾的下油雾喷管;输送带装置上方设置有可升降的旋转喷雾机构;所述旋转喷雾机构包括位于中间的可升降转轴,所述转轴下端连接有L形上油雾喷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喷雾防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室顶部安装有驱动端朝下的电机,所述电机驱动端同轴连接有伸入喷油室中的花键轴,所述转轴套装在花键轴上并能相对其上下滑动;转轴内部具有与花键轴配合的花键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喷雾防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下端内部具有与上油雾喷管相通的进油腔,转轴下端部外套有与其旋转密封配合的环形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重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金锻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