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及卧轴冲击式制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13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及卧轴冲击式制砂机,该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包括卸料斗本体,卸料斗本体的一内侧壁上设有集料斗,集料斗的开口呈倾斜状设置以使部分砂石颗粒能够存储在集料斗内形成卸料斗的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后续冲击破碎射出的砂石料是直接与集料斗内的砂石料撞击,而不是与卸料斗本体撞击,减少了卸料斗的磨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与保护层撞击后的砂料一部分停留在集料斗内加厚保护层,一部分与形成保护层的砂石颗粒撞击被卸掉大部分撞击力后落入下方的输送带上,并且集料斗内存储的砂料盈满时,会因集料斗的开口呈倾斜状而溢出落入下方的输送带上,这种不具有冲击力的砂料减少了对输送皮带的冲击和磨损,降低了机制砂的生产及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及卧轴冲击式制砂机
本技术属于破碎机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及卧轴冲击式制砂机。
技术介绍
当前在建筑材料加工、有色金属矿山选矿、非金属加工领域使用最广泛的破碎机,是一种"石打铁"或"石打石"的冲击式破碎机,常见的有立式冲击制砂机和卧轴冲击式制砂机,其中卧轴冲击式制砂机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将物料送入高速旋转的转子内,使其受推力加速及离心力作用撞击抛料头,飞溅出来的物料再冲击破碎腔圆周上的护板或物料瀑布流以达到粉碎的目的,一般的,卸料斗设于破碎腔的下部,传送皮带位于卸料斗的出料口用于传送已破碎的物料,因脱离破碎腔进入卸料斗的破碎物料还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使得卸料斗易损坏,目前,一般在卸料斗的内壁上增加耐磨板以保护卸料斗本身,延长其使用寿命,但耐磨板的更换频率居高不小,使用成本高,其次,经过耐磨板反弹的破碎物料其冲击力还是较大,使得下侧承接运送的皮带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以解决卸料斗因内壁上耐磨板更换频率快使用成本高以及其下侧运输皮带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包括卸料斗本体,所述卸料斗本体的一内侧壁上设有集料斗,所述集料斗的开口呈倾斜状设置以使部分砂石颗粒能够存储在集料斗内形成集料斗的保护层。进一步的,所述集料斗内还设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靠近集料斗开口的一端高于其相对的另一端以将所述集料斗分隔成从上至下的若干个集料区间。进一步的,各隔板靠近集料斗开口的一侧设有耐磨护套,以保护隔板的裸露头部。进一步的,所述耐磨护套的横截面呈U型,套接在所述隔板的一侧。可选的,所述耐磨护套为耐磨材料堆焊制得。根据上述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本技术提供一种卧轴冲击式制砂机。一种卧轴冲击式制砂机,包括转子、破碎腔、驱动装置,所述转子置于所述破碎腔内,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子高速旋转,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设有入料口,所述破碎腔的下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侧连接有卸料斗,所述卸料斗具体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进一步的,所述集料斗位于被抛出出料口的砂石颗粒的运动轨迹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卸料斗本体内集料斗的设置,使得从卧轴冲击式制砂机下侧出料口抛射出的砂石料能部分停留储存在所述集料斗内形成保护层,从而使得后续射出的砂石料是直接与集料斗内形成保护层的砂石料撞击,而不是与卸料斗本体或集料斗本身撞击,减少了卸料斗的磨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与保护层撞击后的砂料一部分停留在集料斗内加厚保护层,一部分与形成保护层的砂石颗粒撞击被卸掉大部分撞击力后落入下方的输送带上,并且集料斗内存储的砂料盈满时,会因集料斗的开口呈倾斜状而溢出集料斗,卧轴冲击式制砂机正常运转下,集料斗一直处于溢出状态而形成砂料瀑布流,瀑布流与上方从破碎腔射出的砂料再次形成“石打石”的场景,此处石打石即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卧轴冲击式制砂机的破碎能力,又使得将要落入输送皮带的砂料在此处再一次对冲消耗本身能量从而减少对下方输送皮带的冲击,延长输送皮带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的轴侧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卸料斗的实施例1的剖切视图。图3为本技术卸料斗的实施例2的剖切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卧轴冲击式制砂机的轴侧示意图。图5为图4的剖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如图1、图3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包括卸料斗本体1,所述卸料斗本体1的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呈倒棱台状,所述卸料斗本体1的一内侧壁上焊接固定有集料斗2,所述集料斗2的开口呈倾斜状设置以使部分砂石颗粒能够存储在集料斗2内形成保护层3。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料斗2包括左侧板22、右侧板23、下托板24、侧托板25,所述侧托板25为卸料斗本体1本身的一块侧壁,所述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分布在所述下托板24的两侧,所述左侧板22、右侧板23、下托板24均与侧托板25焊接固定以形成所述集料斗2。我们知道,物料自然堆积时料堆的坡度称为安息角,在静态时的安息角称静态安息角,在动态时的安息角一般为静态安息角的70%,本案中,卧轴冲击式制砂机机主要针对的铁矿石、岩石、石灰石的静态安息角为35°,动态安息角为24.5°;优选的,所述集料斗2的开口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小于24°大于10°,以使集料斗2既能盛满砂料形成遍布整体的保护层3以减少从出料口射出的砂料对卸料斗直接的撞击,又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砂料能顺着集料斗2的开口平面滑入下侧的输送皮带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方便检修所述集料斗2,所述卸料斗本体1上靠近所述集料斗2连接侧的两侧均设有检修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方便集料斗2的检修和更换,所述集料斗2为一单独的配件,其通过螺栓或折弯挂扣在所述卸料斗本体1的一内侧壁上。实施例2如图1、图2示,本方案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集料斗2的开口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过大,如夹角α为60°时,为依靠砂料的安息角已无法满足将主要承受砂石料冲击的侧托板25完全覆盖,为使集料斗2能储存砂料形成对侧托板25的保护层3,使得卸料斗免遭砂料直接撞击的危害,本技术在所述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间还设有若干隔板21,所述隔板的一端与侧托板25焊接固定,相对的另一端与集料斗2的开口平面齐平,以形成开口向上倾斜的从上至下的若干个集料区间,每个集料区间依靠砂料的安息角规律至少掩盖住其区间内的侧托板25,从而使得整个侧托板25被储存的砂石料所保护。为杜绝隔板21靠近集料斗2的开口平面的一端直接裸露在抛射的砂石料下,延长集料斗2的寿命,各隔板21靠近集料斗2开口的一侧均套接有耐磨护套4。为方便耐磨护套的安装和更换,所述耐磨护套4的横截面呈U型如图2示,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套合在隔板21一侧实现安放,当然,也可依靠螺栓与隔板21的配合实现耐磨护套4的紧固;其次,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包括卸料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斗本体(1)的一内侧壁上设有集料斗(2),所述集料斗(2)的开口呈倾斜状设置以使部分砂石颗粒能够存储在集料斗(2)内形成保护层(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包括卸料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斗本体(1)的一内侧壁上设有集料斗(2),所述集料斗(2)的开口呈倾斜状设置以使部分砂石颗粒能够存储在集料斗(2)内形成保护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斗(2)内还设有若干隔板(21),所述隔板(21)靠近集料斗开口的一端高于其相对的另一端以将所述集料斗(2)分隔成从上至下的若干个集料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其特征在于,各隔板(21)靠近集料斗(2)开口的一侧设有耐磨护套(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护套(4)的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作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远通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