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790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通过设置消音室,并在消音室内设置具有多个单向气道的隔离板,能够有效降低气泵泵入的气流的因气压过高、气流扰动等产生的气流噪音,同时,通过单向气道还能阻止气流回流,从而避免因气流回流产生气流噪音,有效降低了枕头使用时产生的噪音,从而给用户更加舒适的睡眠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
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智能枕头一般通过在枕头本体内设置气囊,利用控制盒对气囊进行自动充放气,以自动调节枕头高度,从而满足不同睡姿对枕头高度的不同要求。然而,由于气囊充气气压过高、气路中气流回流等因素,造成气路中产生明显气流噪音,影响人体睡眠。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以解决现有的气囊式智能枕头有气流噪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和控制盒,所述枕头本体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上连接有泄气阀,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控制板和气泵,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控制盒内还设置有消音室;所述消音室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消音室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消音室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消音室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若干单向气道,第一气室中的气流能够通过所述单向气道向所述第二气室单向流通。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板为弹性塑胶板,所述单向气道为开设在所述弹性塑胶板上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较大开口端与所述第一气室连通,所述锥形孔的较小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气室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孔的较小开口端在常态时闭合,当气泵通过所述进气口向所述第一气室泵入气流时,气流从所述锥形孔的较大开口端进入所述锥形孔,并将所述锥形孔的较小开口端撑开,以通过所述锥形孔进入所述第二气室。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单向气道均匀分布在所述隔离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内填充有海绵。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为非正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气囊通过泄压室与所述泄气阀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泄压室内填充有海绵。进一步地,所述泄气阀上连接有降噪室,所述降噪室内填充有吸音棉。(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通过设置消音室,并在消音室内设置具有多个单向气道的隔离板,能够有效降低气泵泵入的气流的因气压过高、气流扰动等产生的气流噪音,同时,通过单向气道还能阻止气流回流,从而避免因气流回流产生气流噪音,有效降低了枕头使用时产生的噪音,从而给用户更加舒适的睡眠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充气时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放气时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包括枕头本体1和控制盒8,所述枕头本体1内设置有气囊2,所述气囊2上连接有泄气阀13,所述控制盒8内设置有控制板和气泵9,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气泵9连接,所述控制盒8内还设置有消音室3。控制板用于控制气泵9工作,未在图中示出。所述消音室3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11,所述进气口11与所述气泵9连通,所述消音室3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10,所述出气口10与所述气囊2连通。所述消音室3内设置有隔离板5,所述隔离板5将所述消音室3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气室7和第二气室4,所述第一气室7与所述进气口11连通,所述第二气室4与所述出气口10连通。所述隔离板5上开设有若干单向气道,第一气室7中的气流能够通过所述单向气道向所述第二气室4单向流通,通过单向气道能够阻止气流从第二气室4向第一气室7反流,从而起到阻止气流回流的作用,以消除气流回流产生的噪音。气泵9与消音室3的第一气室7通过气管连通,同时,消音室3的第二气室4通过另一气管与气囊2连通。如图中箭头所示,气泵9泵入的气流能够经气管流入第一气室7,并通过各单向气道流入第二气室4,再通过另一气管流入气囊2,从而给气囊2充气。放气时,控制板控制泄气阀13打开,气囊2通过泄气阀13放气。气泵9中的气体通过气管进入到消音室3后,由于消音室3的较大空间,能够对气流起到缓流作用,降低气压,减小噪音。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5为弹性塑胶板,所述单向气道为开设在所述弹性塑胶板上的锥形孔6,所述锥形孔6的较大开口端与所述第一气室7连通,所述锥形孔6的较小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气室4连通。弹性塑胶板由于是采用弹性塑胶材料制成,因此气流从第一气室7流向第二气室4时锥形孔6因气流压力而撑大,从而使气流顺利流入第二气室4,而气流从第二气室4反流回第一气室7时,由于压力方向相反,将导致锥形孔6的较小开口端缩小,从而阻止气流回流,起到单向流通作用。更具体地,可以如图2所示,设置所述锥形孔6的较小开口端在常态时闭合,当气泵9通过所述进气口11向所述第一气室7泵入气流时,由于气流压力,气流从所述锥形孔6的较大开口端进入所述锥形孔6,并将所述锥形孔6的较小开口端撑开,以通过所述锥形孔6进入所述第二气室4。由于所述锥形孔6的较小开口端在常态时闭合,因此,即使微弱的气流反流也能够被阻止。本实施例中,各单向气道均匀分布在所述隔离板5上,从而能够使气流在消音室3中更均匀的分布流通,降低噪音。另外,还可以在所述第一气室7和所述第二气室4内填充海绵,通过海绵也能吸收部分噪音,同时还能起到对气流的缓冲作用,进一步消除噪音。在进气口11与出气口10的位置方面,所述进气口11与所述出气口10可以是非正对设置。由于采用非正对设置,能够对气流进一步起到缓流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噪音。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2可以通过泄压室12与所述泄气阀13连通。泄压室12可以采用与消音室3同样的结构,从而在对气囊2进行泄压时也起到缓流、降噪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在所述泄压室12内填充海绵,进一步降低对气囊2泄压时的噪音。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在所述泄气阀13上连接降噪室14,降噪室14与外界连通,在所述降噪室14内填充吸音棉,进一步吸收对气囊2泄压时的噪音。上述实施例仅为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和控制盒,所述枕头本体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上连接有泄气阀,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控制板和气泵,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气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内还设置有消音室;/n所述消音室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消音室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n所述消音室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消音室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出气口连通;/n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若干单向气道,第一气室中的气流能够通过所述单向气道向所述第二气室单向流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和控制盒,所述枕头本体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上连接有泄气阀,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控制板和气泵,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气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内还设置有消音室;
所述消音室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消音室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
所述消音室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消音室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若干单向气道,第一气室中的气流能够通过所述单向气道向所述第二气室单向流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为弹性塑胶板,所述单向气道为开设在所述弹性塑胶板上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较大开口端与所述第一气室连通,所述锥形孔的较小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气室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式静音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细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真元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