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植生态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7811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植生态箱,以箱体作为整体的承载,在箱体内设置有隔板,将箱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鱼类养殖区以及植株养殖区,其中,鱼类养殖区用于鱼类的养殖,而植株养殖区用于植物的种植,水泵可将鱼类养殖区的排泄物以及剩余饵料连同养鱼水一起输送到植株养殖区,排放到石子层,通过石子层的石子进行鱼类排泄物以及饵料的吸附,实现水质的净化,而净化后的水又回到鱼类养殖区进行水循环,吸附在石子上的排泄物和饵料会作为植株养殖区的养分,同时鱼类养殖区的水会持续输送到植株养殖区使得该区域内始终保持湿润,以对植物进行水分补给;该鱼植生态箱,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美观性好以及养护工作少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植生态箱
本技术公开涉及鱼类以及植物类养殖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鱼植生态箱。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室内养殖各种绿植以及观赏鱼,以消除身心疲惫,提高生活品味,增添生活情趣。但在养殖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养护工作,给人们带来困扰。如:绿植需要定期浇水、施肥,而鱼类需要进行定期的过滤布清洗等工作,如果人们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出差在外,没有定期进行养护工作,就会造成绿植或鱼类的死亡,影响人们的心情,未真正达到调节身心的目的。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型的养殖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植生态箱,以至少解决现有绿植以及鱼类的养殖方式,存在养护工作量大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鱼植生态箱,该生态箱由:箱体1、隔板2、水泵3、水管4、石子层5以及喂料器6;所述箱体1上端敞口,在所述箱体1的中部内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内部凸出的凸沿;所述隔板2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相对所述箱体1的底面平行设置,卡设在所述箱体1的内部凸沿上,将所述箱体1由下至上划分为鱼类养殖区11以及植株养殖区12,且所述鱼类养殖区11内填充养殖水;所述水泵3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鱼类养殖区11内;所述水管4的下端与所述水泵3的出水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水管4的上端穿过所述隔板2,位于所述箱体1的植株养殖区12;所述石子层5铺设在所述隔板2的上方;所述喂料器6的进料口位于所述石子层5的上方,所述喂料器6的出料口依次穿过所述石子层5以及隔板2,位于所述箱体1的鱼类养殖区11。优选,在所述隔板2的上表面铺设有过滤布。进一步优选,所述水管4的上端埋藏在所述石子层5的内部。进一步优选,所述喂料器6为漏斗。本技术提供的鱼植生态箱,以箱体作为整体的承载,在箱体内设置有隔板,将箱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鱼类养殖区以及植株养殖区,其中,鱼类养殖区用于鱼类的养殖,而植株养殖区用于植物的种植,水泵可将鱼类养殖区的排泄物以及剩余饵料连同养鱼水一起输送到植株养殖区,排放到石子层,通过石子层的石子进行鱼类排泄物以及饵料的吸附,实现水质的净化,而净化后的水又回到鱼类养殖区进行水循环,吸附在石子上的排泄物和饵料会作为植株养殖区的养分,同时鱼类养殖区的水会持续输送到植株养殖区使得该区域内始终保持湿润,为植物进行水分补给,无需人们定期对植物进行浇水,通过该生态箱的长期使用,最终在该箱体内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以有效解决现有绿植和鱼类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养护工作繁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鱼植生态箱,把鱼类景观养殖与植株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有机结合,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该鱼植生态箱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美观性好以及养护工作少等优点。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的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鱼植生态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为了解决现有绿植和鱼类分开养殖的方式,存在养护工作量大的问题,本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鱼植生态箱,参见图1,该生态箱主要由箱体1、隔板2、水泵3、水管4、石子层5以及喂料器6构成,其中,箱体1上端敞口,在箱体1的中部内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内部凸出的凸沿,隔板2设置于箱体1内,相对箱体1的底面平行设置,卡设在箱体1的内部凸沿上,将箱体1由下至上划分为鱼类养殖区11以及植株养殖区12,且在鱼类养殖区11内填充养殖水,水泵3设置于箱体1的鱼类养殖区11内,水管4的下端与水泵3的出水口连接且连通,水管4的上端穿过隔板2,位于箱体1的植株养殖区12,石子层5铺设在隔板2的上方,喂料器6的进料口位于石子层5的上方,喂料器6的出料口依次穿过石子层5以及隔板2,位于箱体1的鱼类养殖区11。上述鱼植生态箱的具体使用方法为,参见图1,将鱼类以及珊瑚A放置在鱼类养殖区11内,将绿植B放置在植株养殖区12内养殖,该绿植B可以是水培植物或者传统土壤种植植物,当为传统土壤种植植物时,其采用的种植盆为镂空的栅格型花盆,以便于营养成分以及水分的浸入,其中,具体的布置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该鱼植生态箱通过隔板2将箱体1划分为鱼类养殖区11和植株养殖区12,并通过水泵3将鱼类养殖区11中的排泄物以及剩余饵料连同养鱼水一起输送到植株养殖区12,排放到石子层5,通过石子层5的石子进行鱼类排泄物以及饵料的吸附,实现水质的净化,而净化后的水又回到鱼类养殖区11,实现水循环。吸附在石子上的排泄物和饵料会作为植株养殖区12的养分,以促进植物的茁壮成长。此外,鱼类养殖区11的水会持续输送到植株养殖区12,使得该区域内始终保持湿润,已进行植物的水分补给,无需人们定期对植物进行浇水,通过该生态箱的长期使用,最终在该箱体内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以有效解决现有绿植和鱼类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养护工作繁重的问题,鱼类养殖区11内鱼的喂养可通过喂料器6投入。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于鱼类养殖区11中对于养鱼水的净化效果,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在隔板2的上表面铺设有过滤布。为了美观着想,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将水管4的上端埋藏在石子层5的内部。为了降低上述实施方案中,鱼植生态箱的制作成本,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将喂料器6选用漏斗。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植生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隔板(2)、水泵(3)、水管(4)、石子层(5)以及喂料器(6);/n所述箱体(1)上端敞口,在所述箱体(1)的中部内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内部凸出的凸沿;/n所述隔板(2)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相对所述箱体(1)的底面平行设置,卡设在所述箱体(1)的内部凸沿上,将所述箱体(1)由下至上划分为鱼类养殖区(11)以及植株养殖区(12),且所述鱼类养殖区(11)内填充养殖水;/n所述水泵(3)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鱼类养殖区(11)内;/n所述水管(4)的下端与所述水泵(3)的出水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水管(4)的上端穿过所述隔板(2),位于所述箱体(1)的植株养殖区(12);/n所述石子层(5)铺设在所述隔板(2)的上方;/n所述喂料器(6)的进料口位于所述石子层(5)的上方,所述喂料器(6)的出料口依次穿过所述石子层(5)以及隔板(2),位于所述箱体(1)的鱼类养殖区(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植生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隔板(2)、水泵(3)、水管(4)、石子层(5)以及喂料器(6);
所述箱体(1)上端敞口,在所述箱体(1)的中部内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内部凸出的凸沿;
所述隔板(2)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相对所述箱体(1)的底面平行设置,卡设在所述箱体(1)的内部凸沿上,将所述箱体(1)由下至上划分为鱼类养殖区(11)以及植株养殖区(12),且所述鱼类养殖区(11)内填充养殖水;
所述水泵(3)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鱼类养殖区(11)内;
所述水管(4)的下端与所述水泵(3)的出水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水管(4)的上端穿过所述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明洋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