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泰连公司专利>正文

加强位置保证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7752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16
一种位置保证装置(100)。位置保证装置(100)具有基部部分(102),基部部分(102)具有顶部表面(106)、底部表面(108)、基部前端(110)和基部后端(112)。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从基部部分(102)沿远离基部后端(112)的方向延伸。金属构件(170)设置在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中。金属构件(170)被配置为增加连接器位置保证装置(100)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加强位置保证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电连接器一起使用的位置保证装置。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强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其具有金属构件或骨架以提供增强的结构完整性。
技术介绍
在某些应用中,电子部件需要将含有电触头的第一和第二壳体连结的电连接器组件。一个壳体包括凸电触头,而另一壳体包括凹电触头。第一壳体配置为被接收在第二壳体中,使得凸电触头和凹电触头电连接。为了确保第一和第二壳体通过电触头适当地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设置有闩锁组件,所述闩锁组件更通常地被称为位置保证特征。在已知的应用中,闩锁组件包括基板、在第一壳体上的悬置的叉和在第二壳体上的斜面。基板可滑动地保持在叉旁边。在第一壳体绕第二壳体插入时,叉卡在斜面上、且基板随后滑过斜面和叉并进入接合位置。在许多应用中,可听得见的咔哒声通常用于检测连接器是否被完全配合;然而,组装厂处的噪声会使得这种检测无效。另外,已经提出电连接器,其利用闩锁或保持组件,以同连接器位置保证(CPA)装置或构件一起将连接器半部保持在完全配合位置。在连接器半部配合、且闩锁或保持组件定位为维持连接器半部之间的接触时,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运动到表示连接器半部被正确连接的位置。由此,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提供保证连接器半部完全配合的手段。尽管前述的闩锁和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对于预期的应用有效地起作用,但是这些部件可能相对笨重。部件通常由塑料模制而成,并且,因此,必须足够厚才能执行其预期的功能而不会开裂或破裂。此外,闩锁机构通常与连接器壳体一体地模制,从而使壳体的模制过程复杂化。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连接器闩锁和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其功能部件不与连接器壳体一体成型。进一步期望提供一种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和闩锁机构,其功能部件能够在不牺牲强度和功能性的情况下实现比现有技术更小的外形和更紧凑的构造。这在小型连接器中尤其重要,因为连接器的尺寸限制了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尺寸以及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如何与壳体相互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是要提供一种位置保证构件,该构件是紧凑的,并且提供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征以对所有连接器都有效,包括将在小空间或密闭空间中使用的连接器。该解决方案由一种位置保证装置提供,该位置保证装置具有基部部分,基部部分具有顶部表面、底部表面、基部前端和基部后端。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从基部部分沿远离基部后端的方向延伸。在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中设置金属构件。金属构件被配置为增加位置保证装置的强度和稳定性。连接器位置保证装置可以具有塑料外壳,该塑料外壳包覆模制在金属构件上,以将金属构件封装在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中。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在塑料外壳中设置空腔,该空腔在其中容纳金属构件。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金属构件形成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金属构件的一部分保持在基部部分中。附图说明现在将以示例的方式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是与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配合的说明性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说明性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顶部透视图。图3是图2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4是如图2所示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横截面图,沿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纵轴截取。图5是图2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顶部透视图,塑料部件显示为透明,以更好地说明金属插件。图6A是通过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梁截取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处于初始位置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图6B是通过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截取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处于初始位置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图7A是通过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梁截取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处于部分插入位置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图7B是通过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截取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处于部分插入位置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图8A是通过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梁截取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处于完全插入位置或者最终位置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图8B是通过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截取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处于完全插入位置或者最终位置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图9是第一替代说明性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顶部透视图。图10是图9的第一替代说明性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1是第二替代说明性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顶部透视图。图12是图11的第二替代说明性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说明性电连接器10的透视图,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100可以插入电连接器10中。出于说明性目的示出了连接器10,因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连接器可具有各种配置和不同的特征。类似地,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100可以具有不同的构造。电连接器10具有壳体本体12,其具有用于接收触头的触头接收通道14(所述触头未示出)。电连接器10具有前配合端16和后端18。第一或顶部表面19和相反面向的第二或底部表面20在配合端16和后端18之间延伸。闩锁或闩锁臂22从壳体本体12接近顶部表面19延伸。闩锁22用于将配合连接器(未示出)闩锁和固定到连接器10,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如图6至图8所示,连接器位置保证(CPA)接收凹槽30位于闩锁臂22附近。连接器位置保证接收凹槽30从后端18延伸到配合端16。如图6A,7A和8A所示,在连接器位置保证接收凹槽30的底部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闩锁凹槽32和第二闩锁凹槽34。如图6B,7B和8B所示,锁定突起40从底部表面延伸到连接器位置保证接收凹槽30中。锁定突起40定位成靠近连接器10的壳体本体12的配合端16,但与其间隔开。连接器位置保证装置100定位在连接器10的闩锁臂22附近且可相对于其运动。连接器位置保证装置100被保持在连接器位置保证接收开口30中,并且在第一位置或部分插入位置(如图6A和6B所示)和第二位置或完全插入位置(如图8A和8B所示)之间可移动。连接器位置保证装置100具有基部部分102、从基部部分102延伸的过渡部分117以及从过渡部分117延伸的两个基本平行的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基部部分102具有顶部表面106、底部表面108、基部前端110和基部后端112。基部部分102的后端112包括接合部,以允许操作员手动接合或激活连接器位置保证装置100。在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操作员接合部基本上在后端112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然而,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使用其他构造。在基部部分102的前端110和后端112之间设置有闩锁接合部116。闩锁接合部116从基部部分102的顶部表面106延伸。如在下文进一步描述的,闩锁接合部116配置为与闩锁22相互作用。过渡部分117从基部部分102的前端110向远离后端112的方向延伸。过渡部分117具有在其任一侧上设置的凹槽或空腔118。梁104、105从过渡部分117的前端119延伸。每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具有顶侧120、底侧122、梁前端124和梁后端126。侧壁128在顶侧120和底侧122之间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位置保证装置(100),包括:/n具有顶部表面(106)、底部表面(108)、基部前端(110)和基部后端(112)的基部部分(102);/n从基部部分(102)向远离基部后端(112)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n设置在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中的金属构件(170);/n其中,金属构件(170)被配置为增加位置保证装置(100)的强度和稳定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25 US 15/962,5041.一种位置保证装置(100),包括:
具有顶部表面(106)、底部表面(108)、基部前端(110)和基部后端(112)的基部部分(102);
从基部部分(102)向远离基部后端(112)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
设置在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中的金属构件(170);
其中,金属构件(170)被配置为增加位置保证装置(100)的强度和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保证装置(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具有塑料外壳(172),所述塑料外壳(172)被包覆模制在所述金属构件(170)上,以在所述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中封装所述金属构件(1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保证装置(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具有在其中接收金属构件(170)的空腔(27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保证装置(100),其中,所述金属构件(170)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所述金属构件(170)的一部分被保持在所述基部部分(10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保证装置(100),其中,所述位置保证装置(100)是连接器位置保证装置(100),包括:
从基部部分(102)向远离后端(112)的方向延伸的过渡部分(117);
从过渡部分(117)延伸的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所述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具有顶侧(120)、底侧(122)、梁前端(124)、梁后端(126)和在顶侧(120)和底侧(122)之间延伸的侧壁(128),所述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的后端(112)与基部前端(110)隔开;
在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梁(104、105)的侧壁(128)和过渡部分(117)之间延伸的连接部分(129);
具有基部构件(176)和至少一个弹性臂(178)的金属构件(170)。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F施罗尔CP布兰特
申请(专利权)人:泰连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