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线缆连接器组件和装置连接器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1448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第一连接器组件具有开口环和多个球体,第二连接器组件具有止挡槽,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组件能够以推‑拉方式接合和分离,在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的接合状态下,在球体被施加压力以使球体沿径向压迫并且带动开口环时,开口环克服其自身弹力而部分地进入止挡槽内,从而建立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的自锁。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的突出之处在于,实现了两个连接器组件的快速的推‑拉式接合和分离以及容易的自锁和解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线缆连接器组件和装置连接器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线缆连接器组件和装置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及其安装和拆卸方法、线缆连接器组件和装置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集束连接器组件基于其安装便利性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技术中,两个集束连接器组件可以采用螺纹连接进行连接,但螺纹的拧紧和松开对于操作者而言都比较耗时,并且可能因在安装时未完全拧紧而后续发生不希望的自行松动。另外,在现有技术中,除了螺纹连接之外,还可以借助设置在两个集束连接器组件外部的连接辅助件来将二者进行连接,但这会不利地影响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及其安装和拆卸方法、线缆连接器组件和装置连接器组件,借助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中,所述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包括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组件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构造成将多个第一连接器集成在一起的第一部分并且具有位于该第一部分径向外侧的第二部分,开口环和多个球体相对于壳体轴向约束地设置在该第二部分上,所述开口环在径向上是能够弹性扩张和收缩的,所述球体沿周向分布地设置在该开口环的径向同侧,所述第二连接器组件具有壳体,第二连接器组件的壳体构造成将多个第二连接器集成在一起,并且第二连接器组件的壳体具有止挡槽,所述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能够以推-拉方式接合和分离,其中,在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的接合状态下,在球体被施加压力以使球体沿径向压迫并且带动开口环时,开口环克服其自身弹力而部分地进入止挡槽内,从而建立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的自锁。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取消所述压力时,所述开口环基于其自身弹力而在带动球体的情况下运动离开止挡槽,从而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被解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球体沿周向分布地设置在开口环的径向外侧,在球体被施加所述压力以使球体沿径向向内压迫并且带动开口环时,开口环进入收缩状态,在取消所述压力时,开口环进入释放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组件具有滑套,所述滑套能够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外环周面上滑动,其中,滑套在其内环周面上具有释放槽,当滑动滑套使得释放槽到达球体上方时,所述压力被取消,当滑动滑套使得释放槽离开球体上方时,该滑套的内环周面能够对球体施加所述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基部和从基部沿轴向向前延伸的凸缘,在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的接合状态下,所述止挡槽朝向凸缘的内环周面敞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缘在其内环周面上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容纳槽,该容纳槽构造成容纳所述开口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径向深度等于或者大于开口环的径向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缘具有多个用于容纳球体的容纳穴,所述容纳穴沿周向分布地设置在容纳槽的径向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穴径向向内与容纳槽连通,并且径向向外敞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容纳穴的尺寸设计成,使得一个球体能够完全没入该容纳穴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释放槽的深度小于每个球体的半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释放槽和/或容纳槽是沿周向封闭的环槽。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部和滑套之间设有止挡环,该止挡环构造成界定滑套的轴向滑动行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环的一部分容纳在设置于滑套的内环周面上的带动槽中,并且止挡环的另一部分容纳在设置于基部的外环周面上的滑槽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带动槽的轴向宽度等于止挡环的轴向宽度,并且滑槽的轴向宽度大于止挡环的轴向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向滑动行程的最大值设计成,使得释放槽能够达到球体上方以及离开球体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环具有方形的横截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环构造为另一开口环。在一些实施例中,滑槽具有相比于滑槽的其它区段较深的区段,该较深的区段的径向深度设计为大于或等于止挡环的径向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缘在其外环周面上具有阶梯部,释放槽的前侧壁能够挡靠在该阶梯部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套在其外环周面上具有便于操作者抓握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环具有圆形或者梯形横截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槽是沿周向封闭的环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槽的横截面在朝向其槽底的方向上渐缩。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构造为按照本技术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的第一连接器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连接器组件,其构造为按照本技术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的第二连接器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组件还具有螺纹,该螺纹构造成与具有对应螺纹的连接器组件进行螺纹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按照本技术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沿第一方向滑动滑套,使得滑套的释放槽到达球体上方,从而球体部分地进入释放槽而使开口环进入释放状态,将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朝向彼此推动,以使它们彼此接合,同时开口环到达止挡槽上方,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滑动滑套,使得滑套的释放槽离开球体上方,从而开口环进入收缩状态,因此实现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的自锁。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拆卸按照本技术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处于自锁的状态下,滑动滑套,使得滑套的释放槽到达球体上方,从而球体部分地进入释放槽而使开口环进入释放状态,因此实现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的解锁,将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远离彼此拉动,以使它们彼此分离。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参照下面列出的附图阅读相应实施例的如下详细描述,将会明白相应实施例以及各种另外的实施例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其中:图1示出按照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和装置连接器组件在彼此分离状态下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示出图1中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图3示出图1中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开口环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4示出图1中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多个球体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5示出图1中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示意性的分解图,图6a示出图1中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与装置连接器组件的处于即将接合的状态下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图6b示出图1中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与装置连接器组件的处于接合并且自锁的状态下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图6c示意性示出图1中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与装置连接器组件的处于接合并且解锁的状态下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图6d示出图1中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与装置连接器组件的处于即将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包括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其中,/n所述第一连接器组件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构造成将多个第一连接器集成在一起的第一部分并且具有位于该第一部分径向外侧的第二部分,开口环和多个球体相对于壳体轴向约束地设置在该第二部分上,所述开口环在径向上是能够弹性扩张和收缩的,所述球体沿周向分布地设置在该开口环的径向同侧,/n所述第二连接器组件具有壳体,第二连接器组件的壳体构造成将多个第二连接器集成在一起,并且第二连接器组件的壳体具有止挡槽,/n所述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能够以推-拉方式接合和分离,/n其中,在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的接合状态下,在球体被施加压力以使球体沿径向压迫并且带动开口环时,开口环克服其自身弹力而部分地进入止挡槽内,从而建立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的自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包括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组件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构造成将多个第一连接器集成在一起的第一部分并且具有位于该第一部分径向外侧的第二部分,开口环和多个球体相对于壳体轴向约束地设置在该第二部分上,所述开口环在径向上是能够弹性扩张和收缩的,所述球体沿周向分布地设置在该开口环的径向同侧,
所述第二连接器组件具有壳体,第二连接器组件的壳体构造成将多个第二连接器集成在一起,并且第二连接器组件的壳体具有止挡槽,
所述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能够以推-拉方式接合和分离,
其中,在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的接合状态下,在球体被施加压力以使球体沿径向压迫并且带动开口环时,开口环克服其自身弹力而部分地进入止挡槽内,从而建立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的自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取消所述压力时,所述开口环基于其自身弹力而在带动球体的情况下运动离开止挡槽,从而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被解锁。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沿周向分布地设置在开口环的径向外侧,在球体被施加所述压力以使球体沿径向向内压迫并且带动开口环时,开口环进入收缩状态,在取消所述压力时,开口环进入释放状态。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组件具有滑套,所述滑套能够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外环周面上滑动,其中,滑套在其内环周面上具有释放槽,当滑动滑套使得释放槽到达球体上方时,所述压力被取消,当滑动滑套使得释放槽离开球体上方时,该滑套的内环周面能够对球体施加所述压力。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基部和从基部沿轴向向前延伸的凸缘,在第一连接器组件和第二连接器组件的接合状态下,所述止挡槽朝向凸缘的内环周面敞开。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在其内环周面上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容纳槽,该容纳槽构造成容纳所述开口环。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径向深度等于或者大于开口环的径向高度。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具有多个用于容纳球体的容纳穴,所述容纳穴沿周向分布地设置在容纳槽的径向外侧。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穴径向向内与容纳槽连通,并且径向向外敞开。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容纳穴的尺寸设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平张玉俊铁雷
申请(专利权)人: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