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结构、电池模组、散热系统以及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传导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散热结构、电池模组、散热系统以及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电池模组是一种能够提供电能的组合体,是组成电池系统的次级结构之一。现有的电池模组包括电芯、金属框架和汇流排,电池模组不集成散热模块。其散热功能实现透过在电池箱体底部安装液冷板来实现,所安装的液冷板需要承担所有电池模组的重量,因此液冷板不仅充满大量液体介质,而且需要一定的强度,所以当前所用液冷板占箱体比重较大。锂离子电池的极柱连接电芯内部卷芯的金属箔材,显然热量从卷芯传递到连接排上的热阻远小于传递到电芯外壳上的热阻。然而,目前的电池模组的散热形式绝大多数只针对电芯的底部或侧面,很少有针对连接排进行散热的,除了连接排本身带电、难以解决绝缘性和安全问题外,连接排的形状复杂也是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电池模组、散热系统以及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的连接排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为了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液冷管(1),所述液冷管(1)位于电池模组的连接排(22)远离电芯组件(21)的一侧,所述液冷管(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连接排(22)的延伸方向,以通过向所述液冷管(1)中通入流动的冷却液来使所述电池模组散热;/n绝缘件(2),所述绝缘件(2)为条形,所述绝缘件(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液冷管(1)的延伸方向,所述绝缘件(2)位于所述液冷管(1)和所述连接排(22)之间,以使所述液冷管(1)和所述连接排(22)之间绝缘,所述绝缘件(2)与所述液冷管(1)和所述连接排(22)均接触,以将所述连接排(22)的热量传递到所述液冷管(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冷管(1),所述液冷管(1)位于电池模组的连接排(22)远离电芯组件(21)的一侧,所述液冷管(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连接排(22)的延伸方向,以通过向所述液冷管(1)中通入流动的冷却液来使所述电池模组散热;
绝缘件(2),所述绝缘件(2)为条形,所述绝缘件(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液冷管(1)的延伸方向,所述绝缘件(2)位于所述液冷管(1)和所述连接排(22)之间,以使所述液冷管(1)和所述连接排(22)之间绝缘,所述绝缘件(2)与所述液冷管(1)和所述连接排(22)均接触,以将所述连接排(22)的热量传递到所述液冷管(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
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液冷管(1)的延伸方向,所述固定件(3)具有安装槽(34)和与所述安装槽(34)连通的开口部;
其中,所述固定件(3)为绝缘材料,所述绝缘件(2)设置在所述固定件(3)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一侧,以通过所述绝缘件(2)和所述固定件(3)围成安装空间,所述液冷管(1)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固定件(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电池模组上,以将所述液冷管(1)和所述绝缘件(2)固定在所述电池模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还包括:
两个侧部(32),两个所述侧部(32)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所述连接排(22)的延伸方向,两个所述侧部(32)相对间隔设置;
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连接排(22)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部(3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侧部(32)连接,以通过所述连接部(31)和两个所述侧部(32)围成所述安装槽(34);所述开口部位于两个所述侧部(32)远离所述连接部(31)的一侧;
其中,两个所述侧部(32)远离所述连接部(31)的一侧均具有安装面,两个所述安装面均与所述绝缘件(2)接触,以通过所述绝缘件(2)和所述固定件(3)围成所述安装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侧部(32)均包括:
两个安装部(320),两个所述安装部(320)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所述侧部(3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安装部(320)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的两个端板(2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还包括:
避让槽(33),所述避让槽(33)位于所述固定件(3)的一侧,所述连接排(2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避让槽(33)伸出至所述固定件(3)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2)为陶瓷片,所述绝缘件(2)粘贴在所述固定件(3)靠近所述连接排(22)的一侧,以通过所述绝缘件(2)和所述固定件(3)围成所述安装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1)包括:
主冷却段,所述主冷却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连接排(22)的延伸方向;
两个弯折段,两个所述弯折段分别设置在所述主冷却段的两端,两个所述弯折段的延伸方向互为相反方向,以使所述液冷管(1)形成Z型结构,所述液冷管(1)的出口和入口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弯折段的自由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1)的外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以及与两个所述平面连接的两个部分圆弧面,其中一个所述平面与所述绝缘件(2)的远离所述连接排(22)的一面贴合。
9.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由多个电芯(210)叠置而成的电芯组件(21),以及与各个所述电芯(210)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的多个连接排(2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
多个散热结构(10),所述散热结构(10)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多个所述散热结构(10)位于相应的所述连接排(22)远离所述电芯组件(21)的一侧,且所述散热结构的绝缘件(2)与所述连接排(22)接触,多个所述散热结构(10)中的液冷管(1)相互串连接通,以形成液冷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排(22)分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排(22)间隔设置,各组所述连接排(22)处对应地设置有一个所述散热结构(10);与两组所述连接排(22)对应的两个所述散热结构的所述液冷管(1)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中槐,曾德添,荆振洋,王翱,吴超,孙丰涛,李永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银隆电器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