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叠片方法及其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697451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叠片方法及其设备,电芯叠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上方对应集料机构中部的位置处将未叠放电芯单元送向集料机构,且集料机构承托已叠放电芯单元;继续送出未叠放电芯单元,使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与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夹角,向连接两个待叠放电芯单元的第一节点处施加推力,使第一节点向已叠放电芯单元未连接待叠放电芯单元的一侧转动;两个待叠放电芯单元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完成叠放,成为已叠放电芯单元;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叠放出一个完整的电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芯叠片方法,可以快速地对复合单体极片进行叠放,提高电芯叠放的效率,同时保证电芯叠放后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叠片方法及其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叠片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锂电池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自放电率低且额定电压高的优点,使锂电池拥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并随着锂电池的发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制造锂电池的工艺中,需要对锂电池的电芯正极片与电芯负极片作叠放处理,而传统的叠片工艺中,较常使用码垛式叠片方法和Z字形叠片方法。其中,码垛式叠片方法需要将电芯正极片与电芯负极片切成小片后,通过隔离膜将电芯正极片与电芯负极片隔离并形成小电芯单体,再将小电芯单体叠放并联组成一个大电芯,该叠片方法的工序较多,使叠片效率较低;采用Z字形叠片方法的过程中,需要对复合单体极片做较多地控制,同时容易导致极片翻折从而影响电芯成型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芯叠片方法,能够提高电芯叠放的效率和电芯成型质量。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电芯叠片设备。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电芯叠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上方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叠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从上方对应集料机构中部的位置处将未叠放电芯单元送向集料机构;其中,集料机构用于承托已叠放电芯单元;/n继续送出未叠放电芯单元,使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与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夹角,向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与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相连接的第一节点处施加推力,使第一节点向已叠放电芯单元未连接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的一侧转动;/n继续送出未叠放电芯单元,使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与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完成叠放,成为已叠放电芯单元;与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相连的两个未叠放电芯单元成为新的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和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n重复上述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叠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从上方对应集料机构中部的位置处将未叠放电芯单元送向集料机构;其中,集料机构用于承托已叠放电芯单元;
继续送出未叠放电芯单元,使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与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夹角,向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与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相连接的第一节点处施加推力,使第一节点向已叠放电芯单元未连接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的一侧转动;
继续送出未叠放电芯单元,使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与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完成叠放,成为已叠放电芯单元;与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相连的两个未叠放电芯单元成为新的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和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叠放出一个完整的电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叠片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上方对应集料机构中部的位置处将未叠放电芯单元送向集料机构;其中,集料机构用于承托已叠放电芯单元”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个电芯单元牵引至集料机构上,并被吸附固定于集料机构上成为首个已叠放电芯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叠片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上方对应集料机构中部的位置处将未叠放电芯单元送向集料机构;其中,集料机构用于承托已叠放电芯单元”还包括以下步骤:
输送未叠放电芯单元的过程中,未叠放电芯单元先穿过竖直设置的导向通道,再被运输至集料机构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叠片方法,其特征在于,“继续送出未叠放电芯单元,使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与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夹角,向第一待叠放电芯单元与第二待叠放电芯单元相连接的第一节点处施加推力,使第一节点向已叠放电芯单元未连接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盛宇林国栋张松岭李梦龙邓玮陈文文温燕修杨万平苗健烨王腾杨才秀赵凯金正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