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水耐腐蚀电缆,通过该电缆在架设过程中所使用的导接器,包括密封外壳、卷筒和导接接头;所述密封外壳的内部左右端面位置均设有卷筒;两个所述导孔的内部均插接有电缆;两个所述卷筒的表面均开设有螺旋卷槽,且两个电缆均卷绕于对应的螺旋卷槽的内部;所述密封外壳的内部于两个螺旋卷槽之间位置设有导接接头;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实现了多段电缆的快速导接,通过将电缆卷绕于卷筒的表面,使得电缆与卷筒的表面牢固的卷绕在一起,在将电缆的端头与对应的导接接头导接时,电缆可以与导接接头保持松弛状态,避免了电缆于导接接头的直接用力,保证了导接接头与电缆之间的长期固定导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耐腐蚀电缆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缆
,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水耐腐蚀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根据CN105504399A一种用于水体中铺设的绝缘防水耐腐蚀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将原料混合均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压成熔融状态,最后快速投入到注塑机中,高温下注塑成型,即得。本专利技术电缆材料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绝缘性能、耐腐蚀以及耐寒性能,可很好的应用于海底以及河底等水环境下,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有利于电缆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但是现有技术中,在铺设电缆时,使用电缆无法做到长度的整体性,往往需要电缆之间进行对接,现有的对接方法,对于直径较小的一般家用电缆,可以直接将两段电缆端头的导电线缆之间相互拧合一起,然后通过绝缘胶带对接口位置进行密封包裹,实现对电缆接口的固定以及密封保护,该对接方法由于固定简单,对接牢固性较弱,使用时间较长后容易出现导通不良问题,同时直接的包裹密封,密封性较差,内部容易渗水,影响导通,甚至出现短路等,同时还有使用固定连接器,现有的固定连接器,均是通过转动固定连接器表面的紧固螺钉,通过螺钉来对电缆进行固定和导通,但是通过该对接方法对接的多段电缆,在使用时,对接接口部位会长期受到拉扯作用力,长期使用后,接口位置同样容易出现松动或断裂等问题。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司设计研发了一种防水耐腐蚀电缆,通过使用特殊的导接器,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铺设电缆时,使用电缆无法做到长度的整体性,往往需要电缆之间进行对接,现有的对接方法,对于直径较小的一般家用电缆,可以直接将两段电缆端头的导电线缆之间相互拧合一起,然后通过绝缘胶带对接口位置进行密封包裹,实现对电缆接口的固定以及密封保护,该对接方法由于固定简单,对接牢固性较弱,使用时间较长后容易出现导通不良问题,同时直接的包裹密封,密封性较差,内部容易渗水,影响导通,甚至出现短路等,同时还有使用固定连接器,现有的固定连接器,均是通过转动固定连接器表面的紧固螺钉,通过螺钉来对电缆进行固定和导通,但是通过该对接方法对接的多段电缆,在使用时,对接接口部位会长期受到拉扯作用力,长期使用后,接口位置同样容易出现松动或断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水耐腐蚀电缆。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水耐腐蚀电缆,该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铜单丝拉制、退火,然后将退火后的多根铜单丝绞合,使得铜单丝之间组合成整体的导电线缆;S2: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硅油、纳米级氢氧化铝、钼酸铵、苯硼酸锌、纳米硅灰石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同投入挤出机共混挤出,使得导电线缆包覆成导体,得到防水耐腐蚀电缆;本电缆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绝缘性能、耐腐蚀以及耐寒性能,可很好的应用于海底以及河底等水环境下,且制备方法简单,有利于电缆材料的工业化生产;S3:然后将S2得到的两段防水耐腐蚀电缆均分别导入到导接器的内部,同时将带有绝缘皮的电缆均卷绕于导接器内部左右两个卷筒的表面,再将两个电缆端部位置的绝缘皮去除使其漏出导电线缆,然后导电线缆分别与对应的导接接头之间相互连接,使得电缆之间相互导通;通过导接器可以对两段电缆进行快速有效导接,不仅避免了两段电缆接头口受到较大拉扯力问题,同时可以有效的对两段电缆的接口进行密封保护,使得对接电缆能够适应于极端恶劣的户外以及水底等条件,使得电缆能保持长期稳定性的导接性。其中S3中所使用的导接器,包括密封外壳、卷筒和导接接头;所述密封外壳为长方体结构设计,密封外壳的左右端面于密封外壳的轴线位置均开设有导孔;两个导孔的内部均插接有电缆;所述密封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的内部左右端面位置均设有卷筒,两个卷筒的表面均开设有螺旋卷槽;两个所述电缆均卷绕于对应的螺旋卷槽的内部,电缆均通过对应卷筒的一侧端面进入到卷筒的内部,并均从卷筒的侧弧面引出并卷绕于卷筒表面的对应螺旋卷槽的内部,再通过卷筒的另一侧端面引出;所述密封外壳的内部于两个螺旋卷槽之间位置设有导接接头;所述导接接头的左右端面均开设有导接孔;两个所述导接孔的内部均左右滑动连接有压环;两个所述压环与导接接头之间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第一弹簧;两个所述导接孔的内部靠近对应导接孔的底部位置均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对应的导接孔的孔底之间均固连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电缆均穿过对应卷筒的端部并插接入对应导接孔的内部,且插入导接孔内部的电缆绝缘皮去除,并裸露出导电线缆,通过固定块对电缆进行导接和固定;工作时,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现有技术中,在铺设电缆时,使用电缆无法做到长度的整体性,往往需要电缆之间进行对接,现有的对接方法,对于直径较小的一般家用电缆,可以直接将两段电缆端头的导电线缆之间相互拧合一起,然后通过绝缘胶带对接口位置进行密封包裹,实现对电缆接口的固定以及密封保护,该对接方法由于固定简单,对接牢固性较弱,使用时间较长后容易出现导通不良问题,同时直接的包裹密封,密封性较差,内部容易渗水,影响导通,甚至出现短路等,同时还有使用固定连接器,现有的固定连接器,均是通过转动固定连接器表面的紧固螺钉,通过螺钉来对电缆进行固定和导通,但是通过该对接方法对接的多段电缆,在使用时,对接接口部位会长期受到拉扯作用力,长期使用后,接口位置同样容易出现松动或断裂等问题,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水耐腐蚀电缆,需要对两段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进行对接时,首先将两段电缆的接头位置均去除绝缘皮,使该位置电缆内部的导电线缆均裸露出来,然后将处理后的两段电缆均插接于密封外壳左右两端的导孔内部,并穿过对应的导孔,通过将卷筒的左右端面和侧面均开设导线孔,再将电缆分别通过一侧端面位置的导线孔导入卷筒的内部,通过卷筒侧面的导线孔导出并卷绕于卷筒表面螺旋卷槽的内部,最后两段电缆分别穿过对应的卷筒相对一侧端面,并插接于对应导接孔的内部,在插接过程中,首先手动将压环向着对应导接接头表面加压,压环会挤压对应第一弹簧,并且运动过程中会推动固定块,使得对应固定块背离对应导接孔转动,此时电缆可以轻松的插入到导接孔的内部,完成插入后,停止对压环进行加压,由于第一弹簧的作用力,第一弹簧会带动对应压环运动,使得压环停止挤压对应固定块,进而固定块会由于对应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向着对应导接孔方向转动,实现对对应电缆的固定,由于两个固定块均为导电材料,且固定块之间连有导电线,因而左右位置的固定块之间相互导通,两个固定块可以对两段电缆进行导通,通过本专利技术有效的实现了多段电缆的快速导接,通过将电缆卷绕于卷筒的表面,通过层层卷绕使得电缆与卷筒的表面牢固的卷绕在一起,在将电缆的端头与对应的导接接头导接时,电缆可以与导接接头保持松弛状态,电缆架设状态时,可以通过卷筒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进行固定,避免了电缆于导接接头的直接用力,提高了导接接头与电缆之间的长期固定导接,同时连接处通过密封外壳进行有效密封保护,使得多段电缆可以长期稳定的工作。优选的,所述密封外壳的内弧面于导接接头位置固连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耐腐蚀电缆,其特征在于:该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将铜单丝拉制、退火,然后将退火后的多根铜单丝绞合,使得铜单丝之间组合成整体的导电线缆;/nS2: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硅油、纳米级氢氧化铝、钼酸铵、苯硼酸锌、纳米硅灰石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同投入挤出机共混挤出,使得导电线缆包覆成导体,得到防水耐腐蚀电缆(11);/nS3:然后将S2中得到的两段防水耐腐蚀电缆(11)均分别导入到导接器的内部,同时将带有绝缘皮的电缆(11)均卷绕于导接器内部左右两个卷筒(2)的表面,再将两个电缆(11)端部位置的绝缘皮去除使其漏出导电线缆,然后导电线缆分别与对应的导接接头(3)之间相互连接,使得电缆(11)之间相互导通;/n其中S3中所使用的导接器,包括密封外壳(1)、卷筒(2)和导接接头(3);所述密封外壳(1)为长方体结构设计,密封外壳(1)的左右端面于密封外壳(1)的轴线位置均开设有导孔;两个导孔的内部均插接有电缆(11);所述密封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的内部左右端面位置均设有卷筒(2),两个卷筒(2)的表面均开设有螺旋卷槽;两个所述电缆(11)均卷绕于对应的螺旋卷槽的内部,电缆(11)均通过对应卷筒(2)的一侧端面进入到卷筒(2)的内部,并均从卷筒(2)的侧弧面引出并卷绕于卷筒(2)表面的对应螺旋卷槽的内部,再通过卷筒(2)的另一侧端面引出;所述密封外壳(1)的内部于两个螺旋卷槽之间位置设有导接接头(3);所述导接接头(3)的左右端面均开设有导接孔;两个所述导接孔的内部均左右滑动连接有压环(31);两个所述压环(31)与导接接头(3)之间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第一弹簧(32);两个所述导接孔的内部靠近对应导接孔的底部位置均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固定块(33);所述固定块(33)与对应的导接孔的孔底之间均固连有第二弹簧(34);两个所述电缆(11)均穿过对应卷筒(2)的端部并插接入对应导接孔的内部,且插入导接孔内部的电缆(11)绝缘皮去除,并裸露出导电线缆,通过固定块(33)对电缆(11)进行导接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耐腐蚀电缆,其特征在于:该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铜单丝拉制、退火,然后将退火后的多根铜单丝绞合,使得铜单丝之间组合成整体的导电线缆;
S2: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硅油、纳米级氢氧化铝、钼酸铵、苯硼酸锌、纳米硅灰石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同投入挤出机共混挤出,使得导电线缆包覆成导体,得到防水耐腐蚀电缆(11);
S3:然后将S2中得到的两段防水耐腐蚀电缆(11)均分别导入到导接器的内部,同时将带有绝缘皮的电缆(11)均卷绕于导接器内部左右两个卷筒(2)的表面,再将两个电缆(11)端部位置的绝缘皮去除使其漏出导电线缆,然后导电线缆分别与对应的导接接头(3)之间相互连接,使得电缆(11)之间相互导通;
其中S3中所使用的导接器,包括密封外壳(1)、卷筒(2)和导接接头(3);所述密封外壳(1)为长方体结构设计,密封外壳(1)的左右端面于密封外壳(1)的轴线位置均开设有导孔;两个导孔的内部均插接有电缆(11);所述密封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的内部左右端面位置均设有卷筒(2),两个卷筒(2)的表面均开设有螺旋卷槽;两个所述电缆(11)均卷绕于对应的螺旋卷槽的内部,电缆(11)均通过对应卷筒(2)的一侧端面进入到卷筒(2)的内部,并均从卷筒(2)的侧弧面引出并卷绕于卷筒(2)表面的对应螺旋卷槽的内部,再通过卷筒(2)的另一侧端面引出;所述密封外壳(1)的内部于两个螺旋卷槽之间位置设有导接接头(3);所述导接接头(3)的左右端面均开设有导接孔;两个所述导接孔的内部均左右滑动连接有压环(31);两个所述压环(31)与导接接头(3)之间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第一弹簧(32);两个所述导接孔的内部靠近对应导接孔的底部位置均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固定块(33);所述固定块(33)与对应的导接孔的孔底之间均固连有第二弹簧(34);两个所述电缆(11)均穿过对应卷筒(2)的端部并插接入对应导接孔的内部,且插入导接孔内部的电缆(11)绝缘皮去除,并裸露出导电线缆,通过固定块(33)对电缆(11)进行导接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秀兰,冯桂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同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