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民间架子鼓
本专利技术涉及乐器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民间架子鼓。
技术介绍
同鼓:民间流传的较大型的鼓类乐器,同鼓的鼓身呈桶形,中间略宽,鼓高约60厘米,多用椿木、色木、桦木或杨木制作,两面蒙以牛皮,鼓面直径约50厘米。鼓身中部装有鼓环,用于穿系鼓带或作悬挂之用。镲,是一种中国击打乐器,即小钹,中国民间常用类型一般为黄铜镲和铁镲两种。因为镲是无固定音高乐器,所以总的来说小镲声音最高其次是中镲,大镲的声音是最低的。锣,是一种属于金属类的打击乐器。锣是用铜冶炼而成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锣身呈一个圆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锣身的边框固定,演奏者用木棰敲击锣身正面的中央部分,产生振动而发音。中国传统击打乐器不论是鼓、镲还是锣均为单一乐器,需要多人同时击打才能完成一首曲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单人操作多个击打乐器的固定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民间架子鼓,包括固定框、挂在所述固定框一端的移动框,所述固定框内部设置有第一镲、第二檫、第三檫,所述固定框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民间架子鼓,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挂在所述固定框一端的移动框,所述固定框内部设置有第一镲、第二檫、第三檫,所述固定框内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檫击响的第一杠杆组件、将所述第二檫、第三檫击响的第二杠杆组件,所述固定框顶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锣,与其旋转连接的旋转架、旋转盖,所述旋转架上方可放置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乐器一、乐器二,所述移动框一侧设置有用于挂在所述固定框上的挂钩,所述移动框内部挂设有第一鼓、第二鼓,所述固定框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镲、第五镲,所述移动框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六镲,所述固定框底部四角对称设置有滑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民间架子鼓,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挂在所述固定框一端的移动框,所述固定框内部设置有第一镲、第二檫、第三檫,所述固定框内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檫击响的第一杠杆组件、将所述第二檫、第三檫击响的第二杠杆组件,所述固定框顶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锣,与其旋转连接的旋转架、旋转盖,所述旋转架上方可放置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乐器一、乐器二,所述移动框一侧设置有用于挂在所述固定框上的挂钩,所述移动框内部挂设有第一鼓、第二鼓,所述固定框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镲、第五镲,所述移动框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六镲,所述固定框底部四角对称设置有滑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间架子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杠杆组件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立杆、第三横杆、第二立杆、第一踏板,所述第一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一镲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拉绳与所述第一踏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靠近所述第一踏板的一端上端面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固定框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一镲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杆远离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三横杆远离所述第一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二立杆远离所述第三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踏板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踏板呈长方体状,其一端与所述固定框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踏板靠近所述第二立杆的一端还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固定框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中部均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框旋转连接的旋转孔一,所述第三横杆中部与所述固定框旋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间架子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杠杆组件包括第四横杆、第五横杆、第三立杆、第六横杆、第四立杆、第七横杆、第二踏板,所述第四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二镲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拉绳与所述第二踏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靠近所述第二踏板的一端上端面通过第三弹簧与所述固定框上端连接,所述第五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二镲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立杆远离所述第五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横杆铰接连接,所述第六横杆远离所述第三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立杆铰接连接,所述第四立杆远离所述第六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踏板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踏板成长方体状,其一端与所述固定框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立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踏板靠近所述第四立杆的一端还通过第四弹簧与所述固定框上端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第五横杆中部均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框旋转连接的旋转孔二,所述第六横杆中部与所述固定框旋转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民间架子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三镲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拉绳与所述第二踏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横杆靠近所述第二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德臣,曲则旭,周林如,周金如,王家庆,
申请(专利权)人:曲德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