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陈亿专利>正文

一种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195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9
打竹板,在民间是专门进书屋、上戏台,为说唱进行伴奏的工具之一,深受群众喜爱。但,打竹板这一门技艺,要练就扇、撩、颠、抖,以及握、挑、扬等基本功后,方能熟练表演。因此,在现代,学习和传承竹板艺术,以及用竹板作为专业表演的艺人越来越少了,至今,民间打竹板表演的艺术几乎绝迹,昔日街头和村落时常可见的民间艺术,正地远离民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秉承竹板设置简单,音色朴实自然,表演灵活等优点的基础上,以扩大音域范围,简化演奏方法等方式进行创新。通过设置发音体和共振板组成制音板,制音板与共鸣箱结合成为发音装置,用手拨动或者演奏板击打发音体,发音装置按照设定音律发音的方式进行演奏的一种乐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乐器
:本技术涉及音乐,特别是一种乐器。通过设置发音体、共振板,共鸣箱,组合成发音装置,用手拨动或者演奏版击打发音体,使发音装置按照设定音律发音的方式进行演奏的一种乐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竹板,是一种用竹子制作成厚为1至2厘米,长为16至19厘米,宽为6至7厘米成板块形,由2、5、或者7块板组合,在组块的竹板之间,用线连结而成,以互相碰撞、打击的方式发出声音,其结构简单,音色朴实自然,表演方式灵活多样。打竹板,在民间是专门进书屋、上戏台,为说唱进行伴奏的工具之一,深受群众喜爱。但,打竹板这一门技艺,要练就扇、撩、颠、抖,以及握、挑、扬等基本功后,方能熟练表演。因此,在现代,学习和传承竹板艺术,以及用竹板作为专业表演的艺人越来越少了,至今,民间打竹板表演的艺术几乎绝迹,昔日街头和村落的书屋里、戏台上,时常可见的民间艺术,正地远离民间,渐渐走远……为传承民间艺术,本技术在秉承竹板设置简单,音色朴实自然,表演灵活等优点的基础上,以扩大音域范围,简化演奏方法等方式进行创新。通过设置发音体和共振板组成制音板,制音板与共鸣箱结合成为发音装置,用手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乐器,包括共鸣箱(1)、共振板(4)、发音体(9)、演奏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箱(1)上部设有固定螺杆(2)、固定螺帽(3);所述共振板(4)上部设有固定和调节发音体螺杆(5)、固定和调节发音体底部螺丝(6)、固定和调节发音体固定螺丝(7)、共振板固定孔(8);所述发音体(9)上设有固定和调节口(10)、演奏击打部位(11)、演奏拨动部位(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乐器,包括共鸣箱(1)、共振板(4)、发音体(9)、演奏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箱(1)上部设有固定螺杆(2)、固定螺帽(3);所述共振板(4)上部设有固定和调节发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陈亿宋自章
申请(专利权)人:宋陈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