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锤拉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195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踩锤拉簧装置,其包括拉簧块、拉簧和拉簧张力调节机构,拉簧连接在拉簧块和拉簧张力调节机构之间;拉簧张力调节机构包括外壳、安装板、转轴、蜗轮、蜗杆和钢丝绳;外壳与立柱转动连接;安装板固接在外壳的内部;转轴可转动地横向装在安装板上;蜗轮同轴固接在转轴的端部;蜗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板上,蜗杆的一端与蜗轮相配合使用、另一端穿过外壳并向外伸出;钢丝绳的一端固接在转轴上、另一端穿过外壳与拉簧连接;通过转动蜗杆来带动蜗轮和转轴旋转,以驱使钢丝绳缠绕在转轴上,进而实现拉簧的张力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踩锤,具有结构合理、安装简单方便、操作便捷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踩锤拉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踩锤,尤其是一种踩锤拉簧装置。
技术介绍
架子鼓即爵士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打击乐器,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一个军鼓、两个以上的嗵嗵鼓、一个或两个吊镲、一个节奏镲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等部分组成。其中大鼓的演奏通常需要设置有踩锤敲击鼓面进行演奏,踩锤一般主要包括底板、立柱、踏板、链条、调节方轴、连接块、锤头和拉簧装置。具体地,立柱为两个且对称固接在底板的前端;踏板尾端铰接在底板上、前端通过链条与连接块连接;连接块固接在调节方轴上;调节方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立柱之间;锤头固接在连接块上;拉簧装置设置在一个立柱的外侧,主要用于固定调节方轴的位置,进而确定踏板及锤头的初始位置,同时还可以带动踏板及锤头的复位。如图1所示,现有踩锤中的拉簧装置一般包括拉簧块Ⅰ1a、拉簧Ⅰ2a和拉簧张力调节机构Ⅰ3a;拉簧块Ⅰ1a通过螺栓与调节方轴直接固定连接;拉簧张力调节机构Ⅰ3a包括螺杆31a以及两个锁紧螺母32a,立柱的外侧下部制成有一带有螺孔的固定板4a,螺杆31a竖向螺纹连接在固定板4a的螺孔内,两个锁紧螺母32a安装在螺杆31a上,且两个锁紧螺母32a分置在固定板4a的上下两端,以将螺杆31a锁紧在固定板4a上;拉簧Ⅰ2a钩挂在拉簧块Ⅰ1a和螺杆31a之间;当拉簧Ⅰ2a的张力需要调节时,松动两个锁紧螺母32a,再转动螺杆31a进行位置调节,调整到位后再由两个锁紧螺母32a将螺杆31a锁紧在固定板4a上,其中在螺杆31a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拉簧Ⅰ2a的张力很大,调节时需要付出较大的力量才能完成,而且拉簧张力调节机构Ⅰ3a所处的位置接近于地面,操作空间小,不利于调节且使用不便,会给予用户较差的使用体验,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简单且使用便捷的踩锤拉簧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踩锤拉簧装置,包括拉簧块、拉簧和拉簧张力调节机构,其中所述拉簧块安装在踩锤的调节方轴的端部,所述拉簧张力调节机构安装在踩锤的立柱的下部外侧,所述拉簧连接在拉簧块和拉簧张力调节机构之间;所述拉簧张力调节机构包括外壳、安装板、转轴、蜗轮、蜗杆和钢丝绳;所述外壳连接在立柱的下部外侧;所述安装板竖向固接在外壳的内部;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横向贯穿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蜗轮同轴固接在转轴的端部;所述蜗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板上,蜗杆的一端与蜗轮相配合使用,以用于驱动蜗轮旋转,蜗杆的另一端穿过外壳并向外伸出;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接在转轴上、另一端穿过外壳与拉簧连接;通过转动蜗杆来带动蜗轮和转轴旋转,以驱使钢丝绳缠绕在转轴上,进而实现拉簧的张力调节。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下部通过销轴与立柱可转动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部形成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板通过固定螺栓锁紧在安装柱上。进一步地,所述蜗杆向外伸出的一端固接有手柄。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径向贯穿开有一连接孔,所述钢丝绳的下端穿过连接孔后与一限位块固接,以实现钢丝绳和转轴的连接,所述钢丝绳的上端固接有一连接环,且连接环与拉簧的下端钩挂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拉簧块包括一体制成的卡头和下延板;所述卡头中部形成有通孔,且卡头通过通孔匹配地套装在调节方轴的端部,卡头的通孔径向上还开有一侧向开口,在侧向开口处安装有锁紧螺栓,以用于将卡头锁紧在调节方轴上;所述下延板上可转动地安装有一带槽滑轮,且带槽滑轮通过挂环与拉簧的上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卡头的通孔内壁上还形成有防滑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对现有踩锤拉簧装置的一种改进,其中拉簧张力调节机构采用蜗轮蜗杆的方式进行调节,驱使转轴卷绕钢丝绳来调节拉簧的松紧,具有调节省力、操作方便的特点;拉簧张力调节机构还能够相对于立柱转动,可使得拉簧在使用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拉簧块与调节方轴的位置相对可调,进而可实现对踏板初始位置的角度进行调节。另外,拉簧分别通过挂环和连接环实现与拉簧块和拉簧张力调节机构的连接,具有安装便捷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技术。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技术。图1为现有技术中拉簧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应用在踩锤上的一种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应用在踩锤上的另一种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应用在踩锤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应用在踩锤上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拉簧张力调节机构去掉外壳后的一种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拉簧张力调节机构去掉外壳后的另一种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a-拉簧块Ⅰ、2a-拉簧Ⅰ、3a-拉簧张力调节机构Ⅰ、31a-螺杆、32a-锁紧螺母、4a-固定板、1b-底板、2b-立柱、3b-踏板、4b-链条、5b-调节方轴、6b-连接块、7b-锤头、1-拉簧块、11-卡头、12-锁紧螺栓、13-下延板、14-带槽滑轮、15挂环、2-拉簧、3-拉簧张力调节机构、31-外壳、32-安装板、321-安装孔、322-U型托架、33-转轴、34-蜗轮、35-蜗杆、351-手柄、36-钢丝绳、361-限位块、362-连接环、37-销轴。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侧”、“外侧”、“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踩锤包括底板1b、立柱2b、踏板3b、链条4b、调节方轴5b、连接块6b、锤头7b和本技术的踩锤拉簧装置。具体地,立柱2b为两个且对称固接在底板1b的前端;踏板3b尾端铰接在底板1b上、前端通过链条4b与连接块6b连接;连接块6b固接在调节方轴5b上;调节方轴5b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立柱2b之间;锤头7b固接在连接块6b上;本技术的踩锤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踩锤拉簧装置,包括拉簧块、拉簧和拉簧张力调节机构,其中所述拉簧块安装在踩锤的调节方轴的端部,所述拉簧张力调节机构安装在踩锤的立柱的下部外侧,所述拉簧连接在拉簧块和拉簧张力调节机构之间,其特征在于,/n所述拉簧张力调节机构包括外壳、安装板、转轴、蜗轮、蜗杆和钢丝绳;/n所述外壳连接在立柱的下部外侧;/n所述安装板竖向固接在外壳的内部;/n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横向贯穿安装在安装板上;/n所述蜗轮同轴固接在转轴的端部;/n所述蜗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板上,蜗杆的一端与蜗轮相配合使用,以用于驱动蜗轮旋转,蜗杆的另一端穿过外壳并向外伸出;/n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接在转轴上、另一端穿过外壳与拉簧连接;/n通过转动蜗杆来带动蜗轮和转轴旋转,以驱使钢丝绳缠绕在转轴上,进而实现拉簧的张力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踩锤拉簧装置,包括拉簧块、拉簧和拉簧张力调节机构,其中所述拉簧块安装在踩锤的调节方轴的端部,所述拉簧张力调节机构安装在踩锤的立柱的下部外侧,所述拉簧连接在拉簧块和拉簧张力调节机构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簧张力调节机构包括外壳、安装板、转轴、蜗轮、蜗杆和钢丝绳;
所述外壳连接在立柱的下部外侧;
所述安装板竖向固接在外壳的内部;
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横向贯穿安装在安装板上;
所述蜗轮同轴固接在转轴的端部;
所述蜗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板上,蜗杆的一端与蜗轮相配合使用,以用于驱动蜗轮旋转,蜗杆的另一端穿过外壳并向外伸出;
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接在转轴上、另一端穿过外壳与拉簧连接;
通过转动蜗杆来带动蜗轮和转轴旋转,以驱使钢丝绳缠绕在转轴上,进而实现拉簧的张力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踩锤拉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下部通过销轴与立柱可转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踩锤拉簧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传海刘珈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